心梗脑梗外,你听说过肺梗吗

50岁的老徐,当会计当了快三十年,年底了,单位的账积压下来,工作任务繁重,他基本上一坐要坐一整天。近日,老徐突然觉得胸口闷闷的,像有块大石头压着,喘不过气,老徐的孩子急忙把他带到当地医院,查了胸片、血常规都没异常,唯一就是血里的一项指标:D-二聚体升高,当地医院的医生怀疑是肺栓塞,当天将患者转到南京市鼓楼医院。经过抽血、心电图、肺动脉造影,老徐最终被确诊是肺栓塞,多处大块的栓塞堵住了肺血管的通路,令老徐呼吸困难越来越重,医院立刻开启绿色通道将他送往心导管室进行DSA下碎栓、溶栓,企图让他的肺血管通畅,可是手术还没结束,老徐突然没了心跳和呼吸!

重症医学科顾勤主任得知患者情况,立即组织ECMO应急团队进行抢救:消毒、铺单、穿刺、置管、预冲管路、ECMO机器连接和运行……一系列的抢救措施后,患者的血液由暗变红,心跳恢复,此时凝重、紧张的气氛才渐渐缓解。经过医生和护士的团队协作,戴着呼吸机、ECMO机器、数个输液泵,患者成功地被转至重症医学科。

2天后,老徐终于成功苏醒,一周后,他被撤离了ECMO,拔除了气管插管,目前仍在进一步康复治疗中。

〇 什么是肺栓塞

简单地说,就是肺动脉血管的主干或分支被栓子堵死了,这样,会导致循环功能障碍以及呼吸衰竭。根据堵塞血管所支配的范围大小,病情轻重有所不同。大面积的肺栓塞起病急,死亡率高,病情非常凶险。

〇 肺栓塞为什么这么可怕

肺栓塞是欧美等发达国家最常见(没有之一)的致死性急症。美国医院内发生猝死者中经解剖证实59%为肺栓塞,并且基本被误诊(误诊率高达70%)。美国估计肺栓塞的年发病率为0.1%,据推测我国肺栓塞发病率甚至高于美国。肺栓塞总体病死率3.5%~25%不等,当伴有休克发生时病死率高达31%~58%。

根据2005年发表在《Blood》杂志的一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美国每年肺栓塞所致的死亡人数可能超过了心肌梗死与脑中风。所以肺栓塞不仅仅只是猝死之王,还可能是死亡之王。

〇 肺栓塞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多数患者表现为突发呼吸困难或者胸痛。也有人表现为咯血、晕厥等。症状严重者会有惊恐、濒死感、紫绀、低血压、肢端湿冷等表现。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症状一般心血管病患者都可能会有,所以没有特异性。诊断非常困难,非常容易漏诊误诊。

从临床检查的角度来看,普通的心电图、CT,心脏彩超等检查,对诊断肺栓塞有一定帮助,但无法确诊。如果怀疑有这方面的可能性,还需要做肺动脉血管造影。

〇 致命的栓子是如何形成的

血栓是最常见的肺栓子。70%~95%的血栓是深静脉血栓脱落后随血循环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的。其他栓子包括脂肪栓、空气栓、羊水、骨髓、寄生虫、胎盘滋养层、转移性癌、细菌栓、心脏赘生物等。

因此,高龄、久坐或长期卧床、恶性肿瘤、下肢静脉栓塞者是肺栓塞的高危人群。

肺栓塞的患者如果不经治疗,大约三分之一会猝死。所以一旦有了肺栓塞的症状,例如呼吸困难、胸部疼痛、咯血,就属于紧急状况,应该及时接受诊断、治疗。治疗的方法通常是服用抗凝血药物,它们能防止栓塞变大或长出新的栓塞,并不能溶解已有的栓塞,不过人体会自己慢慢地部分消除栓塞。如果栓塞很大,或者有致命的危险,还要使用溶栓药物,迅速把栓塞溶解掉,但溶栓药物副作用很大,会导致出血,一般不使用。

〇 为什么会发生肺栓塞

肺栓塞这么可怕,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呢?有三大要素。第一要素是血液流动速度发生了改变,例如因为做手术或生病长期卧床,长期伏案工作或者长时间乘坐飞机、汽车,腿部长時间不活动,导致静脉血不流动了,就容易形成栓塞。文章开头那位做财务工作的徐先生就是如此。第二要素是血管壁结构发生病变,例如血管受到创伤或发炎。第三要素是血液成分发生了改变,变得容易凝固,吸烟、癌症、怀孕、肥胖、服用某些药物都可能导致血液成分发生改变。

要预防肺栓塞,就要学会避免这些引起腿部静脉栓塞的因素,戒烟、减肥、经常锻炼、避免长时间卧床或静坐。长途旅行乘坐飞机,要经常走动,不能走动的话,也要尽量活动脚踝。开车一两个小时就应该下车活动一下。做完手术或者生病也不要一直在床上躺着,实在不能下床活动也要把脚垫高十厘米左右。

〇 什么是ECPR

患者心跳停止是抢救中最危急的状态,这意味着患者全身血液循环中断,必须立刻开始心肺复苏术(CPR),但是传统CPR抢救成功率仅有7%。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采用体外心肺支持系统进行心肺复苏术(ECPR),能使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据全球体外生命支持组织统计数据显示,采用体外生命支持技术可使小儿抢救成功率提高至41%,成人抢救成功率提高至29%。开展ECPR必须拥有高水平的体外生命支持团队和严密精细的管理制度。

大家熟知的叶克膜(叶先生)学名叫体外膜肺氧合(ECMO),即是体外生命支持的一种方法,把它用于心肺复苏就是辅助体外心肺复苏术(ECPR),ECPR大大提高了心肺复苏的抢救成功率,它代表了一个国家、地区和医院对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水平。

(编辑    宋    瑾)

(投稿邮箱: 6565828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