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企业中基于工序的作业成本法应用

摘 要:传统的钢铁企业成本核算没有考虑到内部管理成本和需求成本等因素对企业总成本的影响,进而影响到钢铁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和销售政策的制定。本文在对钢铁企业的成本管理的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引入和应用作业成本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钢铁企业  工序  作业成本  成本管理

一、钢铁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趋稳向好态势,钢铁企业积极转型升级,经济效益逐步转好。但同时也面临生产成本大幅上升、环保监管加严和去杠杆等问题。特别是在成本管理方面,传统的钢铁企业成本核算主要是对各种耗费的核算和控制,没有考虑到内部管理成本和需求成本等因素对企业总成本的影响,难以反映钢铁企业成本全貌,进而影响到钢铁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而通过作业成本法的制定,可以延伸钢铁企业成本计算的链条,将客户和销售渠道成本纳入到成本计算中来,进而提高钢铁企业的成本竞争力水平。

二、基于工序的作业成本法基本思路

钢铁企业的业务流程主要包括了焦化、 烧结、 炼铁、炼钢、轧材、深加工等多个作业过程。各个分厂工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价值链的关系。通过明确各个作业单位和企业供应链之间的关系,进而对企业作业成本进行完整的逻辑思考。首先,要明确哪些是增值作业哪些是非增值作业,为作业成本核算中进行成本优化提供了基础,也为企业进行作业点核算明确了方向。其次,要将钢铁企业各个作业点和同行业其他企业进行类比,看各个作业是否增值,以及完成的效率如何。再次,可以通过数量模型的建立,对各个分厂工序进行资源成本的计算,根据已有的原辅料和人工成本的投入来计算产品的总成本。并以此为基础,来分析钢铁企业各个作业量变化给作业成本所带来的影响,并通过以上的作业数量的优化来达到优化钢铁企业产品链的目的,进而实现成本管理的提升。

三、钢铁企业作业成本法的应用

在钢铁企业作业成本法的具体运用过程中,要分析企业作业成本各个节点上的价值关系,进而获取持续降低成本的机会。要设定产品的成本目标,并进行横向对比和同纵向对比的趋势分析,通过数据来分析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将分析结果反馈给企业管理部门,作为企业短期目标的修正和长期战略制定的依据,并保持成本计算的动态性,确保成本优化目标的实现。

(一)建立作业中心

钢铁企业的产品具有单一性特征,但由于存在焦化、 烧结、 炼铁、炼钢、轧材、深加工等多个作业过程,其成本计算需要在不同的分厂或工序之间进行分配。而进行作用成本的计算,其关键点就是要将各个作业控制点和产品的生产工序相互衔接,并结合钢铁企业的生产经营的特点,按照不同的生产工序来建立起不同的作业中心。

(二)成本动因分析

从钢铁企业的成本核算的经济性角度来考虑,如果将企业的所有作业都当成企业的不同的成本动因,将导致企业的作业成本核算过于繁杂,违反了企业成本管理的经济性原则的要求。而需要根据作业的层次和作业管理的重点进行合理的划分。在对企业的各个作业动因进行准确界定后,就可以分别建立各个作业成本库,并成为企业分配成本的动因。按照不同的成本动因和分配标准,可以分为执行性动因、时间性成本动因以及精确性成本动因。钢铁企业的作业成本管理中的执行性动因就是以作业的执行次数为动因要求来进行成本的分配。

(三)作业成本计算

基于工序的作业成本法计算分为四个步骤。首先将各作业单元发生的成本费用归集到对应的作业过程,形成作业成本。然后将作业成本直接归集或按照受益原则分配到对应的成本中心。第三步,各作业过程归集的生产成本在各产品间按照受益原则等方法进行分配。第四步,按照各产品消耗的原辅料和分配的作业成本,计算各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并结转钢铁产成品成本。

四、应用不足和思考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对企业来说,实现了成本计算的架构的改变,改变了传统的成本计算单一的分配原则,实现了多角度的成本分配原则,提高了钢铁企业成本计算的准确性,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一是钢铁企业需要根据工艺、工序特点开发适合作业成本法的信息化系统。二是需要建立成本责任中心,树立以提高客戶价值和分类管理为目标的长期绩效考核制度,在进行战略控制时将成本控制目标细分给各责任中心。同时,需要采用多元分配基准,通过多维度成本计算,有效提高钢铁企业产品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将成本中心和责任中心紧密结合起来,使责权利相匹配,进而提升成本管控能力和产品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慧.作业成本法在产品生命周期定价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 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