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塞米松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观察

摘要:目的 分析地塞米松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通过维普、中国期刊数据库检索国内2009年1月~2014年1月的学术期刊中,关于地塞米松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的文献,搜集248例资料完整的应用地塞米松引起不良反应的病例,对其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地塞米松不良反应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临床表现多样,呃逆、过敏性休克、精神异常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12.9%(32/248)、16.3%(41/248)、9.7%(24/248)。146例患者在首次用药出现不良反应,占58.9%。本组患者除2例死亡外,其余246例均转归良好。结论 地塞米松不良反应多种多样,临床上应引起高度重视,尤其是过敏性休克,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以免引发严重后果。

关键词:不良反应;地塞米松;临床表现;一般规律

地塞米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类长效药,其具有抗休克、抗毒、抗过敏、调节糖代谢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血液病、自身免疫性及过敏性疾病等。活动性肺结核、进行性精神病、糖尿病、血栓性静脉炎、溃疡病患者禁用或慎用[1]。近年来关于地塞米松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也有增多趋势,如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十分严重,甚至还可导致死亡[2]。本研究旨在分析地塞米松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在维普数据库、中国期刊数据库中医学学术期刊条目下,输入关键字"地塞米松不良反应",在检索出的文献中,选取国内2009年1月~2014年1月的相关文献205篇,并大量查阅原始文献,排除资料不全文献。最终筛选出符合ADR(药品不良反应)判断标准,满足要求的154篇文献(248例)。对248例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及地塞米松用量、用法、给药方式、转归、临床表现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做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一般资料 248例患者中男性162例(65.3%),女性86例(34.7%),年龄在15~82岁,平均(36.5±4.3)岁,其中<20岁38例(15.3%),20~39岁95例(38.3%),40~59岁62例(25.0%),60~79岁46例(18.5%),≥80岁7例(2.8%)。

2.2给药剂量、给药方式 本组患者中,静脉滴注给药95例(38.3%),静脉注射给药61例(24.6%),肌肉注射给药31例(12.5%),口服给药29例(11.7%),皮下注射2例(0.8%)、雾化吸入2例(0.8%),局部注射16例(6.5%),其中脐推3例、骶管注射4例、球后注射2例、下鼻甲注射2例、眼外直肌注射4例、高位硬膜外注射1例,先口服再静滴1例(0.4%),长期口服后局部给药6例(2.4%),其中脸部用药2例、眼部用药4例。

静脉滴注给药剂量:40~500ml葡萄糖(5~50%)+1.0~20.0mg地塞米松;口服给药剂量:1.5mg/次,3次/d;肌肉注射给药剂量:1.0~20.0mg;静脉注射给药剂量:2.0~20.0mg。过敏性休克(41例)患者中,22例为静脉注射给药,13例为静脉滴注给药,4例为肌肉注射给药,1例为骶管注射给药。

2.3临床表现 248例患者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 见表1。

2.4发生时间 146例患者在首次用药出现不良反应,占58.9%。地塞米松不良反应不仅会在用药开始时出现,也可在用药后、用药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在用药过程中发生最快,也有连续用药14年后发生不良反应的。

2.5过敏史、原发病 在248例患者中,94例的原发病为呼吸系统疾病(肺癌、肺炎、支气管哮喘、咽喉炎、支气管炎、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等);29例为皮肤疾病;30例为过敏性疾病(染发过敏、食物过敏、药物过敏);15例为眼科疾病;6例为心脏疾病;8例为血液系统疾病(凝血因子缺乏、血小板减少紫癜、白血病);7例为风湿(或类风湿)关节炎;1例为泌尿系统感染;10例为消化道疾病(细菌性痢疾、胰腺炎、腹泻、结肠炎、阑尾炎);4例为耳部疾病(突发性耳聋、中耳炎);3例为牙周炎;5例为疼痛;9例为肿瘤(卵巢肿瘤、子宫肌瘤、乳腺瘤、炎性假瘤、腮腺血管瘤);7例为肾病;7例为脑部疾病(脑外伤、脑疝、脑梗死、脑出血);其他13例(骨折、面瘫、新生儿、淋巴结炎、下鼻甲肥大、颈椎病、椎间盘突出)。

本组患者中,有23例患者对地塞米松有过敏史,33例有药物过敏史,4例有食物过敏史,2例有酒精过敏史。过敏性休克患者中,10例因药物过敏所致,4例因食物过敏所致。

2.6转归 本组患者中,246例患者停药后,经对症及相应处理,不良反应逐渐消失,未发生严重后果,2例死亡,因并发重症肺炎、肺结核死亡1例,过敏性休克死亡1例。

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48例地塞米松不良反应患者中,男性所占比例为65.3%,明显比女性(34.7%)更高,在年龄分布方面,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生,并以中年(25.0%)和青年(38.3%)人群去多,这可能与这个年龄段人群用药机会更大有关[3]。

在248例患者中,原发病以呼吸系统疾病居多,占37.9%(94/248),过敏性疾病、皮肤病次之,分别占12.1%(30/248)、11.7%(29/248)。这一结果与地塞米松主要适应证为血液病、自身免疫性及过敏性疾病相符[4]。本组患者中,33例有明确的药物过敏史,临床医生在对这些患者用药前,若能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和过敏史,是完全可以避免这些不良反应的。本组患者在应用地塞米松后发生的全身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等不良反应,大部分都是在用药期间或用药后短时间内发生的。由此可见,在应用地塞米松时,应在用药之初加强监护,注意患者的用药反应[5,6]。

临床应用地塞米松可通过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口服等方式给药。本组病例中,有95例(38.3%)都为静脉滴注给药,61例(24.6%)为静脉注射给药,静脉给药者共有156例(62.9%),在各种给药方式中所占比例最大。这表明在所有给药方式中,静脉给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更大。过敏性休克(41例)患者中,35例都为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占85.4%,这说明静脉给药更容易引起过敏性休克,临床上在选择给药方式时,对于能通过口服、肌肉注射等方式给药者,要尽可能地避免静脉给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地塞米松不良反应多种多样,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7]。本组病例中,以皮肤过敏及全身过敏反应居多,同时外周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精神症状者也较多。需要指出的是,地塞米松本身是一种抗过敏药物,其本身也可引发过敏反应。

临床上应积极治疗地塞米松不良反应,对于全身过敏反应和过敏性休克患者,应立即停药,肌注肾上腺素,同时予以相关支持治疗[8]。针对发生皮肤损害者,应采取抗过敏治疗措施;针对精神症状者,应予以镇静处理;针对呃逆者,要停用或减少地塞米松,症状严重者应应用胃粘膜保护剂;针对低钾麻痹者,应及时补钾。

总之,地塞米松不良反应多种多样,临床用药前,应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及过敏史,合理应用地塞米松。在整个用药过程中加强监测,尤其是过敏性休克,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以免引发严重后果。

参考文献:

[1]王丽,徐珽,唐尧,等.199例地塞米松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18):1623-1624.

[2]徐雪华,张伟芬.小儿静脉推注地塞米松所致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9):1810-1811.

[3]杨小霂,张石.地塞米松预防妇科术后吗啡镇痛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280-281.

[4]黄玉玲,黄秀玲.不同静脉给药方法对小儿应用地塞米松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4):98.

[5]王玉玉,郭代红,刘皈阳,等.地塞米松致呃逆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1,08(2):105-108.

[6]王作珍,赵利,夏彩霞,等.化疗前两种不同方法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所致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0,24(15):1367-1368.

[7]曹娅红.静脉推注地塞米松致不良反应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0,13(6):446-447.

[8]尹月,邱新野,王莎莎,等.地塞米松致四肢无力1例[J].军事医学 ,2014,(1):13-13.

编辑/王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