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地区牛弓形虫感染情况的初步调查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为了解延边地区的牛弓形虫感染情况,试验采用间接ELISA方法对采自不同地方的318份血清样本进行了血清弓形虫IgG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在318份血清样本中,检出34份阳性血清,血清弓形虫抗体总阳性率为10.69%,不同地方阳性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本次调查首次证实了延边地区牛存在弓形虫感染,这对人畜已造成潜在的危害,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延边地区;牛;弓形虫;感染;间接ELISA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吉教科合字[2015]第16号);延边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ydbksky2017436)

中图分类号: S858.2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8.01.033

弓形虫病的病原体是孢子虫纲、弓形虫属的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其寄生于动物或人的有核细胞内,以淋巴结肿大、高热稽留、呼吸困难,多导致孕畜的流产、死胎或畸形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世界性分布的人兽共患原虫病[1]。弓形虫病在人群中流行范围广,全世界约1/4人口受到感染,平均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5%~50%,甚至可高达85%以上[2]。

养牛业是吉林省以及延边地区畜牧业中的重点产业之一,延边黄牛又是中国五大优良品种之一,牛肉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因此牛肉的安全生产对人类健康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在国内很多地区已有关于牛弓形虫病血清流行病学的调查报告[3-7],但尚未见延边地区牛的相关报道。本研究旨在弥补该空白,为今后制定延边地区弓形虫病的综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1材料

1.1 被检血清

血液采自延边地区八个县、市(延吉、敦化、珲春、图们、和龙、龙井、安图、汪清)的养殖户,共计318份,按照常规操作分离血清后于-20℃保存待检。

1.2 试剂

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提供弓形虫血清IgG抗体间接ELISA检测试剂盒,内含GRA7抗体原、参考阳性血清、缓冲液等。

1.3 仪器及器材

酶标板购自Biolab公司;酶标仪购自BioTek公司。

2 方法

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检测,应用SPSS11.5统计分析软件分析检测结果。

3 结果

3.1 318血清样本的检测结果

用间接ELISA法对318份血清样本进行了弓形虫IgG抗体检测,结果共检出34份阳性血清,总抗体阳性率为10.69%。

3.2 不同地区牛弓形虫感染情况

不同地区牛弓形虫阳性率范围为0.00%~35.00%,经统计学分析表明,不同地区抗体阳性率存在统计学差异,见表1。

3.3 阳性血清OD值分布情况

阳性血清的OD值范围为0.423~1.781(临界OD值为0.42),平均OD值为0.661。

4 讨论

弓形虫病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原虫病。由于该寄生虫对宿主、宿主组织无严格选择性,可在终末宿主之间、中间宿主之间和终末宿主与中间宿主之间相互传播。主要是由于误食了被孢子化卵囊污染的食物或者饮水和含弓形虫包囊的生肉或者未煮熟的肉类而感染[8]。动物性食品中含有的弓形虫包囊被人误食是人感染弓形虫的一种重要途径。牛是人类主要的肉类及奶制品来源,所以其食品安全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因此,用间接ELISA法对延边地区8各县市开展了本调查,结果血清弓形虫抗体总阳性率为10.69%(34/318),首次证实了延边地区牛存在弓形虫感染,这对人畜具有潜在的危害,相关部门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在这次调查中发现,不同地方牛弓形虫的阳性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延吉、和龙和安图最低(0.00%),而龙井最高,为35.00%。据蒋业慧等[5],北疆部分地区11个奶牛场的奶牛血清弓形虫抗体总阳性率为15.30%(101/660),不同地区阳性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1.67%~26.79%),该结果与本次调查结果基本一致,而据赵鹏等[3],长春地区牛血清弓形虫抗体总阳性率为5.97% (12/201),不同地区阳性率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这主要是由于不同地区的终末宿主貓的活动情况、气候条件、饲养管理和检测方法等不同所致。因此,在今后预防牛感染弓形虫应该做好以下工作:禁止饲养场养猫,严禁无关的人畜进入饲养场,消灭饲料厂周围的鼠类等;在预防人类感染弓形虫应该做好以下工作:加强科普知识的宣传,改善人们的不良饮食习惯,加强饮食行业的卫生监督(切生熟的菜墩要分开),科学养猫(不要喂各种生肉),最好不与猫接触,尤其是孕妇、兽医工作者和屠宰场的人员,在工作时应做好必要的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MARTIN K,CAROLIN S,KARSTEN F,et al. Survival of Toxoplasma gondii tachyzoites in simulated gastric fluid and cow"s milk[J]. Veterinary Parasitology,2017,233(01):111-114.

[2]高歌.弓形虫病临床特征及诊治研究新进展[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4(09):848-851.

[3]赵鹏,张守发,贾立军,等.吉林省长春地区牛弓形虫病血清学调查[J].畜牧与兽医,2016(05):146-147.

[4]刘文韬,路义鑫,鹿凌岩,等.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牛弓形虫病血清学调查[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10下):80-81.

[5]蒋业慧,王正荣,张艳艳,等.北疆部分地区奶牛弓形虫血清学调查[J].中国兽医杂志,2015,51(09):56-57.

[6]殷铭阳,王金磊,谭启东,等.甘肃省玛曲牦牛弓形虫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及风险因素分析[J].畜牧与兽医,2015,47(10):105-108.

[7]赵全邦, 胡广卫, 李静,等.青海省德令哈地区牛弓形虫病血清学调查[J].畜牧与兽医,2011,43(04):103-104.

[8]王艳华,张德林,李学瑞,等.弓形虫病免疫学诊断方法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7(06):53-57.

作者简介:禹彬彬, 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动物医学。

通讯作者:许应天,博士,朝鲜族,教授,研究方向:兽医寄生虫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