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糖尿病患者辅助穴位按压康复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研究运用中医穴位按压辅助治疗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10~2013.10社区糖尿病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 经过患者知情同意, 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 在干预前、后1~3个月分别测定空腹、餐后2 h血糖, 进行比较, 观察干预组穴位按压后血糖的变化。结果 干预后1~3个月, 干预组的空腹、餐后2 h血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运用穴位按压辅助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有重要意义, 值得推广。

【关键词】 糖尿病;穴位按压;血糖变化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 由于胰岛素分泌减少或作用缺陷, 或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电解质的代谢紊乱, 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 需长期综合性治疗[1]。它是继心血管疾病、肿瘤后又一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据资料统计, 糖尿病性并发症与患者年龄、病程长短和血糖控制好坏有很大关系, 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西医认为本病需终生服药, 而不吃或少吃甜食、控制热量摄入是饮食控制降低血糖重要措施, 给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很大负担。中医理论认为, 人体阴阳失衡、脏腑机能失调导致肾之精气亏损;脾失健运;津液不能上承及胃津灼热不善消谷等是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2]。但迄今为止, 中医中药及针灸治疗未有大样本的有效根治措施病案报道, 多以增强体质、改善症状、稳定血糖为治疗目标, 终生服药仍是全球共识[3]。本研究设计着眼于中医整体观念, 通过穴位按压及捏脊, 重在调节阴阳及五脏六腑机能平衡, 扶正祛邪, 增加“先天之本”肾功能及“后天之本”脾胃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 减少口服药物及并发症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10~2013.10社区糖尿病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WHO规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并经医院确诊, 其中男51例, 女38例, 年龄为(56.45±0.24)岁, 病程(5.15±0.26)年, 经患者知情同意, 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46例、对照组43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职业、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无差异,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遵医嘱服用降糖药物及适当的饮食控制、体育锻炼, 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穴位按压。取穴[4]:①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 距胫骨前缘一横指;②三阴交:在小腿内侧, 内踝尖上3寸, 胫骨内侧缘后方;③阴陵泉:在小腿内侧, 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以上均双侧取穴, 由拇指或食指指腹或钝头棉签点按, 每穴2~3 min, 感觉酸、麻、胀效果最好, 可由患者自己或家属协助按压;④华佗夹脊穴:位于脊柱两侧0.5寸处, 17对34个穴位, 由施术者以双手拇指与食指并拢, 从尾椎骨向上捏到颈部, 连皮带肉捏起放下, 高血压者由上往下捏(泻法), 每次5遍, 以脊椎两侧皮肤微有潮红为佳, 1~2次/d, 此法须由家属操作完成。

1. 3 检测评价方法 在干预前及干预后1~3个月, 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测定, 进行比较, 观察运用穴位按压组患者血糖的变化。

2 结果

将两组患者统计资料进行比较, 通过穴位按压, 干预组干预后1、3个月空腹、餐后2 h血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差异显著, 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3 讨论

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 并发症发生率高, 血糖波动不稳, 口服药物控制不佳者, 需终生注射胰岛素,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很大痛苦和负担。本研究设计依据中医整体观念, 通过刺激华佗夹脊穴, 调节全身内分泌、心血管及胃肠功能, 配合相应体穴, 增加“先天之本”肾功能及“后天之本”脾胃功能, 从而增强体质, 改善体内血糖调节, 达到调节体内胰岛素分泌水平及组织靶细胞的敏感性, 稳定血糖, 减少发作和并发症的发生, 而且采用穴位保健按摩, 长期应用无副作用, 易于操作和坚持, 效果明显, 值得推广应用[5]。

参考文献

[1]廖二元,超楚生.内分泌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12:1434-1436.

[2]陈良海.糖尿病的中医辨证论治.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07, 5(3):98-99.

[3]王芳龄,周红军,孟建国.针灸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18(29):3650-3651.

[4]周尔晋.人体X型平衡学.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6, 12:382-456.

[5]刘喜明.加强2型糖尿病中医生存质量的研究.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7,22(4):219-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