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专业新进展及展望

【摘要】心血管内科是诊疗心血管血管疾病的一个内科临床科室,近些年来对心血管内科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在一些药物治疗、干预、临床新技术应用等上都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提高了心血管疾病的康复率。本文分析了近年来的一些心血管内科相关文献,对心血管内科专业的新进展进行分析总结,并展望未来。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新进展;展望

【中图分类号】R43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0-0782-020

1、引言

在“十一五”期间,国内外的心血管内科专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技术手段也得到较大幅度的改革。在心血管内科诊疗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有新的问题提出,也有新的技术出现,通过积累应用改变了原有手术方案,修订了指南,并在实际诊疗中运用了更多的创新技术和新药物,促进了心血管内科技术的发展。

2、国内外心血管内科专业新进展

2.1心力衰竭的治疗新进展

防治心力衰竭的治疗模式从传统的转变为应用阻断神经内分泌这一新阶段。即便治疗心力衰竭的技术在不断提高,但是患者由于心力衰竭造成的死亡率却一直在上升。患者患有心力衰竭而住院的比例在同期心血管疾病中占有20%,而其死亡率则有40%,相比大多数恶性肿瘤其具有更高的死亡率,对人体危害性更大。患者是NYHAⅢ~Ⅳ级的死亡率达到30%~40%,在之后的发展中,必须尽量研究心力衰竭基础,并加快研究临床治疗。

(1)药物治疗

常见的药物治疗有新型正性肌力药物、新型血管扩张药、选择性If通道抑制剂、新型利尿剂等。这些新型药物对治疗心血管疾病都有一定的效果,明显降低了患者死亡率。

新型正性肌力药物是具有非常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的新型药物,有助于增加心肌收缩力,却不影响心率和心肌耗氧量等。其作用机制是左西孟旦对Tnc和Ca2+复合物的构象的稳固作用,加强了其在收缩期的作用和弱化了舒张期的作用,防止或降低了由于舒张功能而造成的伤害;左西孟旦激活ATP敏感的钾通道,扩张了血管,促使外周静脉和冠状动脉的扩张,降低了前负荷,避免心律失常。

新型血管扩张药:利钠肽。B型脑钠肽属内源性激素物质,并与人体自身产生的具有一致性。BNP可一定程度的抑制间质纤维化,减少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的厚度,其作用机制是将环鸟甘酸介导作用于RAAS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隔断心力衰竭的发展,避免恶性循环。而重组的BNP更是具有扩张血管和利尿作用,在不增加心率和耗氧量的基础上增加心排出量。

选择性If通道抑制剂:依伐布雷定。依伐布雷定可以结合窦房结If通道蛋白,共同作用来减慢电冲动发放频率,从而有利于降低心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以通过减慢心率来治疗的原因是,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及预后与静息心率快慢有密切联系。通过SHIFT研究,表明了当心率速度超过70bpm/min时,依伐布雷定有显著效果,而心率对心力衰竭患者很致命影响,需要在临床时加以控制。依伐布雷定只降低了心率,有利于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治疗,降低了死亡率。

新型利尿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在发展中从原来的应用于重度心力衰竭(NYHAⅢ~Ⅳ级)变为应用于NYHAⅡ~Ⅳ级。在影响轻度心力衰竭患者生存率方面,EMPHASIS-HF研究依普利酮能否在NYHAⅡ级患者扩大应用范围提供参考;在影响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方面,Aldo-DHF研究表明螺内酯不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也不能改善心力衰竭症状,但却有利于改善左室舒张功能。目前已有的药物是选择性阻断V2受体的tolvaptan、lixivaptan和非选择性的血管加压素受体拮抗剂conivaptan。

(2)非药物治疗

现阶段对心力衰竭的研究治疗已逐步发展为非药物的治疗,如细胞、分子和基因水平发展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并弥补了由于药物治疗而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应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NYHAⅢ~Ⅳ级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对于心力衰竭患者有左室射血分数减低的在选择起搏器方面转变为植入CRT-D,能有效提高双室再同步治疗的适应症,降低患者住院率。对于心力衰竭患者有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可使用CRT治疗。

2.2冠心病的治疗新进展

近年来,通过深入研究冠心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人们不断加强冠心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对于治疗冠心病,较为重要的是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严格控制基础指标,如控制糖化血红蛋白、血压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浓度等,能够一定程度的稳定冠心病。除此之外,他汀类药物也广泛应用于各类型的冠心病治疗。最新的国内外研究热点包括研究早发冠心病特征性炎症因子和易感基因,有助于大规模筛选冠心病易感人群,预防冠心病。

在大量新技术、新设备的支持下,对于治疗冠心病,扩大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临床应用范围,如治疗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多支病变、左主干病变等。冠心病的药物治疗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如稳定斑块、抗栓、改善心肌重构等,并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治疗质量,降低了住院率。特别是对特殊患者的最合适治疗策略的研究,成为了近些年的研究热点,如对一些特殊、有影响力的样本的研究,随机样本对照研究等,让治疗更加优化。SYNTAX研究就深入分析了患有左主干病变、多支病变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应用DES、CABG进行长期治疗的效果。一些军医院对PCI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治疗左主干病变可以实现99.9%的成功率,治疗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可以实现91.6%的成功率,在国际上趋于一流水平。且在不断积累的临床经验下,促进了各种治疗策略的融合,也促进了治疗技术的规范化。

3、对心血管内科专业的展望

(1)深化干细胞治疗研究。深化研究心肌再生和血管再生理论基础,并不断进行临床研究,更好的进行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预后治疗。

(2)深化PCI技术的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研究。深化研究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的易感基因,并研究其诊断方法,提出相应的治疗措施,不断优化组合治疗方案,分析新型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表现和实际应用效果。

(3)综合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疾病。配合健康的生活方式来综合干预患者,以实现冠心病等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降低和预防,并不断加强冠心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工作,加强研究防治对策,降低患者死亡率。

参考文献

[1]葛均波,周达新.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治疗重度二尖瓣反流的初步经验[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年41期.

[2]汪奇,盖鲁粤,陈韵岱.CT冠状动脉造影结合腺苷负荷核素心肌灌注现象诊断冠心病的应用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年3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