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摘 要:社区是一个城市的基本组成元素,社区干部身处社区工作一线,直接面对社区居民群众开展工作,是参与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的主导力量,社区干部素质高低、能力强弱、作风扎实与否直接关系到社区各项工作的整体水平。如何通过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思考

一、当前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社区干部队伍结构有待改善

总体来看,社区干部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年轻化进程缓慢。社区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一是性别比例失调。部分社区中管理和服务人员均为女性,不利于工作的开展;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部分社区干部一干就是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工作岗位基本不流动,其年龄结构趋于老化。新生力量稀缺,队伍缺少干事创业的朝气和热情。调查显示,三是知识结构不尽如人意。社区工作者学历低、专业化程度低,大专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多数,党员比例较低,取得社会工作者职称资格的更是凤毛麟角。学历层次高的人员中也有部分不是在校文凭,没有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科背景,而且知识更新的进度不理想。绝大多数社区干部开展工作,要么靠上级安排,要么凭传统经验。

2.社区干部队伍素质有待提升

由于社区干部来源渠道不同,其知识水平、办事能力、服务素质等存在较大差异。有相当一部分社区干部理论政策水平偏低、基层群众工作经验欠缺、专业服务技能偏弱,工作被动应付,服务变形走样;有的自身职能定位不准、角色不清,把社区自治管理服务当成行政事务来处理,把本职工作当成“副业”来对待,工作热情不高,怕担风险和责任,不安心社区工作。部分社区管理和服务人员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也与社区工作职责的加重不相适应。同时,由于社区干部没有纳入整个干部队伍教育培训体系之中,造成知识更新缓慢。有的参加过民政部门统一组织的社区干部短期培训班,但培训学习时间短,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不系统。

3.社区干部薪酬待遇有待提高

社区干部薪酬待遇普遍较低,与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相比较相差较远,与付出的劳动不相对应。加之其职称评定、身份转变、职业发展路径受到诸多限制,部分社区干部心理预期失衡。一旦有合适的岗位,便会另谋出路,社区干部队伍人心不稳、人才流失现象比较突出。同时,社区干部的职业发展前景、社会身份地位和政治成长空间有待拓展。

4.社区干部管理体制有待创新

在干部选任方面,社区干部虽然实行“逢进必考”的录用原则,但也存在“进口”把关不严的情况,造成社区干部素质能力参差不齐;在干部监督方面,一些地方疏于对社区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社区干部教育培训、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流于形式。在职能定位方面,一些行政部门对社区自治管理干预过多,习惯把社区作为自己权力的延伸机构,随意指派、摊派工作事务,事责分离、权责分离、事财分离,造成社区干部承担事务过重,行政化色彩过浓,社区自治功能弱化虚化。在考核激励方面,虽然对社区干部的考核和监督工作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制度,但也存在着如群众参与评议监督不广泛、考核实效不明显、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影响了队伍的稳定性。

5.社区工作经费保障有待落实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管理中心的不断下移,社区的工作量也在逐年增加,工作要求和工作标准也提高了,社区的各项开支也呈直线上升趋势,而办公经费的拨付与实际支付的需要差距很大。社区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未列入财政预算,使用缺乏统筹性,未能发挥出有限资金使用的最大效益。多数社区办公经费多年未调整,有的未能及时完全拨付到位,组织活动时需要个人事先垫付,而报销时审批时间过长,影响工作情绪。

6.社区干部工作环境有待优化

由于部分社区的区域划分不够合理,特别是一些老旧社区管辖范围过大过宽,有的社区干部服务人群过多,社区的干部配置数量与所承担的工作任务极不匹配。基础保障能力偏弱,有的社区服务场所缺失,有的长期是租借办公用房,调查显示,我市仍有17个老旧社区场所不达标、功能不健全。加之“费随事转”不落实、不到位,社区日常工作运转举步维艰,许多活动难以开展,即使开展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二、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1.创新选人用人机制,优化队伍整体结构

一是创新民主选人用人机制。要严把社区干部“入口”,通过民主选举留用一批、面向社会公开选聘一批、竞争择优补充一批,为社区干部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同时要疏通社区干部“出口”,依法依规对那些不能胜任社区工作的予以调整、辞退或解聘,保持干部队伍整体活力。二是优化社区干部队伍结构。要继续采取挂职锻炼下派一批、从大学毕业生中选调一批等办法,把能干、会干、实干的有用人才充实到社区工作岗位。要大力推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和新录用公务员到社区工作锻炼制度,形成年轻干部到基层去、优秀干部从基层中来的导向。

2.抓好社区干部教育培训,提高综合能力素质

一是完善教育培训体系。要坚持把社区干部培训纳入各级干部培训和社会工作人才培训规划,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复合型、职业化的社区干部队伍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二是加强干部能力建设。要定期选派社区书记、主任到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到上级单位跟班学习。对新招聘人员要通过横向交流、压担使用、到街道(乡镇)挂职等方式进行多形式、多岗位培养锻炼,促使其尽快成长。三是加快社区工作者职业化进程。要全面推行社区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抓好分层次、分类别社区专职工作者聘用试点工作。

3.完善民主管理监督机制,规范社区干部从业行为

一是建立民主考评机制。要本着“推选由群众投票,政绩由群众评断”的原则,每年组织社区居民代表和街道机关干部对社区干部进行一次民主综合测评,对其实行分类绩效考核评定,以考评结果定优劣、定报酬、定岗位,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作为者受惩戒。二是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凡社区“两委”联合议事会议决定、涉及社区居民切身利益的事项、居民有疑虑的社区事务、居民点题要求公开的社区事务,都应实行公开,让社区事务在阳光下操作。要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监督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对社区日常工作的评议监督。促进社区干部民主监督工作更加透明化、公开化、规范化。

4.提高社区干部待遇,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一是适度提高经济待遇。要进一步健全和落实社区干部经济待遇正常增长机制,确保社区正职基本报酬不低于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专职人员基本报酬有相应幅度的增长。二是切实提高政治待遇。要进一步加大从优秀社区干部中定向定额考录公务员、招聘事业单位编制人员和选任基层领导干部的力度,积极推荐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社区干部作为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劳动模范人选,畅通职业发展路径,拓宽政治成长空间。

5.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区自治功能

一是理顺社区管理体制。要科学界定政府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的职能和责任,厘清行政事务和社区自治事务、政府委托事务和社区自治事务的边界,明确社区的功能定位和社区工作人员的角色定位,使社区回归到法律所规定的群众自治组织的地位。二是完善社区民主自治架构。要依据地域性、归属性等构成要素和便于居民自治、便于管理服务的原则,科学划定社区范围,合理调控社区数量,以实现对社區居民的全员管理和无缝隙服务。三是深化社区公共服务改革。要严格实行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制度,凡属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不得转嫁给社区;凡依法应由社区协助的事项,应实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为社区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条件。

6.加大社区建设投入,营造社区干部工作良好环境

一是保障工作经费运转。要按照相关规定,把社区工作经费、培训经费、人员报酬、服务设施和信息化建设等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足额划拨工作经费。要大力支持社区发展服务型经济实体,增强社区自我“造血”能力。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和个人以资金、物资、技术等方式参与社区建设,形成社区建设多元投入机制。二是加强社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要将社区办公用房和居民公益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社区发展相关专项规划,并与社区卫生、警务、文化、体育、养老等服务设施统筹规划建设。真正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