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原因分析

中国古代有着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成就,中国传统科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古代科技之所以能有这样的发展成就,得益于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等各方面条件的支持。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成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呢?下面我们结合史料来进行探讨。

材料一 中国文明有许多方面在唐宋几个世纪中达到顶峰,文化领域尤其如此……(唐宋)科学技术取得了至今才得到充分理解的非凡成就。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余秋雨说:“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一发明;一个人口众多的民族,中医中药肯定是它的第二发明。”

解读 材料一高度评价了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和科技文化的非凡成就,而唐宋时期作为中国封建王朝的强盛繁荣期在材料中被特别强调,说明强大的封建王朝在科技发明中起了相当重要的组织和支持作用。自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起,中国就形成了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国家,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经过历朝历代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国家政权长时期都保持着稳定和集中的状态,由此带来的稳定的地方秩序和积极的政府决策都为科技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平台。同时,多民族国家在统一和融合的进程中,少数民族的汉化过程带来的民族交融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技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内互相交流发展,例如北魏孝文帝改革。

材料二分析了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发展基础是农耕文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有着非凡的高度。这成就来自于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封建国家处于统治需要鼓励发展农业,如重农抑商政策;一是古代中国人口的不断增多对于农业产出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天文历法的研究迎合了农业发展的需要,因而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也将科学官方化以达到统治要求。此外,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繁衍生息的中国人在解决温饱的前提之下,对于生老病死的问题有了更多的探索,这就促使中国古代医学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由此可知,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经济的高度繁荣既为科技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也对科技发展提出相应的社会需求,成为科技繁荣的推动力。

小结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政治因素: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为科技的发展打下了政治基础。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经济因素: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科技的进步提供了经济条件。

材料三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评论《九章算术》时说:“从它的社会根源来看,它与官僚政府组织有密切联系,并且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

解读 材料三指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学术性不强而实用性较强的特点,这种实用性不仅体现在适应农耕文明的生产力发展上,同时也体现在政府对实用性的要求上。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植根于农耕文明,封建政府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科技也有要求,要求某些科技“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这种要求也带来了政府对科技的关注,在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小结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政策因素:政府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科技也予以关注。

材料四 子曰:“有教无类。”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论语》

国初斯民,新脱五季锋镝之厄,学者尚寡。海内向平,文风日起,儒生往往依山林,即闲旷以讲授,大率多至数十百人。嵩阳、岳麓、睢阳及是洞为尤著,天下所谓四书院者也。

——吕祖谦《白鹿洞书院记》

解读 材料四是《论语》中收录的孔子对教育的看法,自孔子时代起,贵族垄断教育文化的局面被打破,使得教育开始社会化和平民化,中国教育事业得到发展。之后,汉朝在中央设立包含太学和国子监的中央官学,加大对上层知识分子的培养力度,在地方设立地方官学,东汉出现了“学校如林,庠序盈门”的局面。至隋唐时期,科举制度不断完备,也使得人才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掘和培养。宋元时期,以私人办学为特点的书院蓬勃发展起来,明确了书院与官学的区别,使书院成为培养能传道济民的实用人才的场所。历朝历代对于教育的重视培养了大批从事科技文化的人才,为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小结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文化教育因素: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材料五 光启受命监修历事,与西洋龙华民、汤若望等精心测验,上《历书》前后共三十一卷。大约按地南北,差其后先,以交食不误为准。

——《徐光启传》

材料六 罗素说:“除了16世纪西班牙和美洲之间的文明交流外,我认为在这以后的一段漫长的发展时期,没有任何一个两种文明的交流的例子能像中国和欧洲这两种文明交流那样典型。”

解读 材料五表明徐光启修《历书》受到了来自传教士的启示,其科技成果来自于东西方智慧的合成。材料六体现了中国古代频繁的对外交往,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无形之中推动了中国与世界的文明交流进程。特别是丝绸之路的开通,有助于中国科技吸收其他国家地区人民的智慧,从而推动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小结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中外交流因素: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发展也使本国科技能吸收其他国家人民的智慧,得以进一步发展。

【练习】

1. 鲁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 中国迷信思想盛行

B. 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 中国自然经济发展不需要科技

D. 社会环境决定了科技作用的发展

2. 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技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中国却没有这样的作用,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在于当时的中国()

A. 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 受到西方国家的侵略

C. 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 经济停滞倒退

3. 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其根本原因是( )

A. 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

B. 统治阶级的重视

C. 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D. 对外交往的密切

4. 观察图1、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关于明末清初东西文化交汇的表述,正确的是()

A. 为中国传统科技注人新的生机

B. 儒学与基督教在中国融为一体

C. 西学东渐开启中国近代化历程

D. 开始介绍并传播西方民主思想

5. 法国维克多·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下列有关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 )

A. 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

B. 认为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

C. 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

D. 指出了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事实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材料二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材料三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的情况。

(2)依据材料三,分析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贡献。

(3)你认为3至13世纪“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明清时期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参考答案】

1~5. DAAAD

6. (1)明清(或16世纪)以前,中国的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明清以后走向衰落。

(2)三大发明的外传,对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火药摧毁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军事基础;指南针为西欧人开辟新航路和海外殖民征服创造了条件,加强了各地的联系,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 

(3)发达原因: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中央集权国家政权的支持和组织;民族融合,多民族的共同努力;吸收外来先进科技成果;科技成果的继承与发展等等。(其他观点,只要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

不能产生近代科技的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文化专制;实行闭关锁国;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科举制度的束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