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摘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法治宣传教育的基本定位、深刻内涵、重大任务、重要措施的一系列新论断、新要求,对于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全会《决定》明确提出,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从“法制宣传教育”到“法治宣传教育”,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更加突出了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的培育,更加突出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法制宣传;法律素质
  一、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社会法律信仰记心间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只有人民信仰法律,法律才能发生作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让人们发自内心地对法律信仰与崇敬,让法律成为个人行为准则,积极主动地遵守法律,才能为全社会厉行法治奠定坚实基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才可能实现。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是立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新特点和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实际,对法治宣传教育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
  二、完善法制宣传教育体系,不断推进法制宣传教育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等措施。在制度上更加完善了法制宣传教育。
  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必然要求。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要把宪法宣传教育摆在首要位置,坚持宪法宣传教育的正确方向,大力宣传党的领导是宪法实施最根本的保证,大力宣传宪法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大力宣传宪法至上、依宪治国等理念,宣传宪法确立的国家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和我国的国体、政体,宣传国家生活的基本原则,宪法不仅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而且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武器,充分相信宪法、主动运用宪法。
  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提高全民素质的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和制度保障。宣传民商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保障法、诉讼法等方面的法律,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传播法律知识,[1]培育法律信仰。大力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法律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大力宣传信访、投诉、调解等法律、法规,引导人们依法理性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要大力宣传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法律服务和保障等法治实践,教育引导公民通过丰富生动的法治实践活动,学习法治知识,提高法治素养,增强学法的自觉性。
  推动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是提高全民素质的根本方法。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的法律素养,直接关系青少年健康成长,关系我国法治建设的未来。要坚持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积极推进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序列,要积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在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作用,组织开展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法治教育活动,增强法治教育对去青少年的吸引力、感染力,使广大青少年从小掌握法律知识,树立法治意识。树立遵法守法的意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基础。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素质需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与法治社会所追求的目标高度一致,加强法治宣传教育,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立法、执法、司法到守法各个方面都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实好。用法律的权威增强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把法律内化为人们的道德准则,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法律意识,倡导契约精神,[2]弘扬社会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牢固树立有权必有责的观念,使遵法守法成为全体公民共同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适时开展各类主题法治宣传活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大局、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向向基层扩展。
  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目标,要求法治宣传教育由单一向多元转变、向互动化转变、向治理化转变。要推动法治宣传教育与法律服务的深度融合,做好社会组织自治规范、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社会道德习俗等“社会软法”的作用。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综合运用法律知识普及、法治理念传播、法律制度引导、法治实践体验、法治文化熏陶等方式、途径,引导公民共同参与法治建設;要更加强调多元参与、互动包容,健全基本队伍规范化、基本方法实效化、基本平台立体化、基本要求标准化、基本机制长效化工作体系,完善责任目标、分析研判、创新创优、社会联动、督查考评和保障支持等工作机制,项目化管理、绩效化推进,确保得到落实。
  三、创新宣传模式,注重实效,提升公民学法积极性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法治宣传教育“要创新宣传形式,注重宣传实效”。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努力适应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法律需求,积极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理念创新、方式方法创新、载体阵地创新等,不断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
  创新法治宣传方式,增强普法宣传实效性。发挥网络宣传的功能和效用,通过网上访谈、征询意见,下基层宣传与群众互动,政府对法制进行展览展示,号召群众参加演讲征文等活动形式,吸引群众积极参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通过全方位的公益广告宣传传播“正能量”,探索科学合理、易于操作、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方法。此外还可以利用元旦、春节等多个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送法到基层,组织机关干部参加法纪考试,打动群众的心从而引导群众更多的参与活动,使宣传更有人情味,更贴近群众,让群众能够切实得到实惠。
  建设法治文化阵地,扩大普法宣传覆盖面。积极适应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新趋势,更加注重运用移动传媒、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打造新常态下的法治宣传教育“新名片”。利用传统媒体宣传平台,在地方新闻媒体开设、播放法制类栏目和短剧;同时注重运用以案说法、警示教育等生动直观的方法,用群众身边的人和事释疑解惑普及法律,使法治观念和法治理念潜移默化深入人心,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法制氛围。
  抓住重点对象进行普法教育,促进全民学法积极性。通过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推进依法治市的进程,建设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政府,不断提高依法执政水平,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青少年这个群体予以高度重视,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着重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从小养成自觉守法、依法办事的习惯[3];要完善留守儿童监护体系,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依法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增强公民学法积极性,从提高公民的法律信仰性开始,加强公民法制思想体制建设,不断学习宪法精神及法律知识,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完善。九层之台,起于垒土。积跬步致千里。让公平正义在公民的心中永存,让和谐的社会秩序更加巩固。
  注释:
  [1]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王道坤  社会主义研究[J] 2003
  [2]哈尔滨市委依法治市办公室主任 市司法局局长 向生元 ,哈尔滨日报[N] 2013年
  [3]高适,基层政府法制宣传教育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