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居分离调整的北京市交通碳减排潜力研究


  摘要 城市就业—居住空间关系是城市空间布局的重要依据,而城市职居分离现象势必会进一步加重城市就业地与居住地的布局失衡,导致城市将长期面临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困扰。在构建低碳城市及相关政策的制定过程中,追求减少对小汽车依赖,增加城市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和改善生活品质,城市职居关系调整是当中不可忽视的问题,甚至是策略。本文通过详细调查北京市人口/经济普查、交通出行调查等基础资料,利用就业—居住比(J/R)和通勤时间/距离为测定指标对北京市职居关系现状进行分析,并采用自下而上方法对城市交通出行碳排放进行核算,考虑交通出行对碳排放的影响设计了两种交通碳减排情景:“基准情景”、“职居关系调整情景”。结果表明:近年北京市职居关系失衡状况有所加剧,六环内多数地区因无法提供足够的居住地而导致职居关系失衡。北京市交通出行碳排放量巨大且增长迅速,年碳排放量从2005年的599.15万t增长到2014年的1 065.49万t,年均增长6.6%,且随着居民通勤出行需求的增加通勤出行碳排放量占交通出行的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从2005年的36.85%增长到2014年的50.09%,年均增长3.5%,其中小汽车是北京交通出行碳排放产生的主要来源。相比基准情景,在职居关系调整情景下北京市交通出行年碳排放总量将大量減少,2020年和2030年将分别减少184.42万t、520.42万t,减少幅度分别为15.91%、37.21%,碳减排效果明显。同时若以2014年为起点,基于职居关系调整情景下,2020年的交通出行碳减排潜力为553.26万t,到2030年达到3 524.22万t,碳减排的潜力巨大。
  关键词 职居分离;交通碳排放;通勤出行;北京市
  中图分类号 X321; U491.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2-2104(2018)06-0041-11DOI:10.12062/cpre.20180116
  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快速增加,城市进入了急剧扩张阶段。而城市郊区化作为快速城市化的一个重要阶段,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正逐渐进入这一阶段,城市发展以单位主导的、土地混合利用的、职居接近型的规划建设模式逐渐向以市场主导的、功能分区的、职居分离型的规划建设模式转变[1]。然而郊区化过程中的居住与就业不同步性、郊区新建居住区职能过于单一等原因,再加上我国城市布局多数以单中心布局为主,城市发展以“摊大饼”的形式扩张,致使职居分离 (Jobshousing separation)、空间错位等现象在北京等大城市出现,造成城市通勤距离和时间明显增加,居民小汽车出行比例增加,而自行车、步行等出行比例降低,加重了城市交通压力,形成潮汐交通,使大城市交通拥堵无法得到治理,甚至导致进一步加重;同时城市交通能源消耗快速增加,交通碳排放成为城市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加大了城市碳减排的难度。北京市作为中国典型的单中心布局的大城市,对在后奥运时代背景下如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缩短居民交通通勤距离和时间,降低交通能源消耗,减少交通碳排放成为北京市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主要采用自下而上方法对城市交通出行碳排放进行核算,并考虑交通出行对碳排放的影响设计了两种交通碳减排情景:“基准情景”、“职居关系调整情景”,通过分析在不同情景下北京市交通碳减排的潜力,为开展城市交通碳减排提供依据。
  1 文献综述
  21世纪以来,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带来的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城市作为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空间载体,也是碳排放的主要源区。根据国际能源署(IEA)估算,2013 年全球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中有22.9%源自交通部门[2]。随着对全球气候变化下城市交通碳排放的深入认识,城市居民出行碳排放逐渐成为降低交通碳排放、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部分[1,3]。国外学者对居民出行交通碳排放开展了诸多研究,主要涉及城市居民出行碳排放核算及影响机制[4-10]、交通碳排放时空特征[11-14]、交通减排政策及情景模拟分析[15-16]。国内学者针对居民个体出行碳排放研究近几年才开始,主要集中在居民出行碳排放测算、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17-22]。诸多学者[1,23-26]利用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对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的居民出行交通碳排放特征进行研究表明,出行距离和出行方式是影响居民出行碳排放的主要因素。马静等[1]和柴彦威等[23]根据北京市居民活动日志调查数据和路径分析模型研究发现,影响居民家庭日常出行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是出行距离和出行方式,出行频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出行结构的影响远大于出行总量的影响。童抗抗[24]利用问卷调查和情景分析方法探讨了城市居住-就业距离变化对通勤碳排放量的影响,发现在通勤距离不超过15 km和不超过5 km两种情景下,私家车对碳排放量减小和花费降低的影响最大。徐昔保等[25]以长三角典型城市为例,基于典型居住小区问卷调查获取第一手的城市居民出行基础数据,估算与分析城市居民出行碳排放特征及影响机理,并得出影响居民交通碳排放的主要因子为交通方式、出行距离以及家庭年收入。刘蔚等[26]利用城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对北京市和上海市2000—2012年居民家庭日常出行交通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并以2000年为基准年,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因素分解(LMDI)方法,对北京市和上海市居民出行交通CO2排放变化进行了分解分析。
  当前国内外研究多数是基于微观个体特征考虑对交通出行碳排放进行研究,较少从职居关系调整角度考虑城市职居调整带来交通出行碳减排的效果。本文针对北京市职居关系改善和交通碳减排的迫切需求,利用就业—居住比(J/R)和通勤时间/距离为测定指标分别从区县/街道层面对比分析2010和2014年北京市职居关系现状,并采用自下而上方法对城市交通出行碳排放进行核算,考虑交通出行对碳排放的影响设计了两种交通碳减排情景:“基准情景”、“职居关系调整情景”,分析在不同情景下北京市交通碳减排的潜力,为今后开展城市交通碳减排提供重要思路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