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结构、行业结构与制造业出口商品的技术升级


   摘要: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有效互动是实现一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基本条件,而出口商品技术结构的合理化与高度化是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制造业出口商品的技术结构呈现出高度化、合理化的发展趋势,金融危机倒逼推动的我国制造业出口结构的升级效应逐步显现,但是出口结构的升级并不等同于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增强。在经济增速放缓区间,我国制造业出口商品结构合理化、技术结构高度化的趋势受到抑制。而且,我国制造业的贸易结构与其行业结构存在显著偏离。因此,对于我国高技术制造业而言,走自主创新的道路要比技术模仿更有效,至于自主创新的方向,在构筑核心能力的过程中,着重培育技术能力的异质性尤为重要。
   关键词:制造业;出口商品技术结构;出口贸易结构;行业结构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代际差异视角下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动态变化与产业转移问题研究”(13CJY070);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河南省产业布局与创新人才培养能力研究”(17A790029)
   中圖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9)03-0025-06
  一、引言与相关文献综述
  在经济服务化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演进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的逐渐下降,经济的基础生产能力逐渐萎缩,如果新的产业升级不能有效地替代传统产业衰退留下的空白,便会导致产业空心化。金融危机过后,欧美等发达国家高度服务化的经济结构遭受重创,为了复苏经济,发达国家开始反思制造业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包括美国的《制造业行动计划》、德国的“工业4.0计划”、欧盟的“未来工厂计划”等等,纷纷开启了欧美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道路,以便矫正其国内制造业日趋空心化的产业结构。这无疑给原本主要承接发达国家制造业外移的中国带来了巨大挑战,再加上我国国内生产成本的持续上升,制造业面临着持续增长和深度转型双重目标的发展困境。2008年之前,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速处于明显的上升通道,最高达到18.8%,但2009年急速下降至5.6%,2010年短暂上升后又持续下降,2013年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速甚至降至-11%,虽然2014年以来下降趋势有所缓解,但其绝对水平与前期相比仍然较低。因此,如何解决制造业面临的双重困境是实现我国经济稳定增长和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关键环节。
  至于具体的路径,除了强调有效的市场化体制、服务型的政府、功能性的产业政策、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教育改革和加强教育投资、提高产业工人的技能等方面之外,近年来不少学者着重从贸易结构的角度研究制造业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如黄庆波(2010)等学者的研究从理论上证明了贸易结构产业结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内在机理①;但张曙霄、张磊(2013)等学者的实证研究同时表明,我国的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背离,尤其是贸易结构变动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波及效应并不显著②。
   本文认为,通过贸易结构变化引导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应放在对出口贸易结构的调整上。出口是促进经济增长、推动技术进步最有力、最持续的机制,理论上它能在发挥国内产业规模经济效应的同时增加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李荣林、姜茜(2010)的实证研究就表明出口贸易结构变化是我国低技术行业和中等技术行业产业结构变化的先导因素,因此可以通过对出口贸易结构的调整来引导产业结构变化③。但是对于目前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是否带来了技术进步,学者的观点莫衷一是。汝岱、姚洋(2008)等学者认为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带来了商品技术含量的提高,缩小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同时拉大了其他发展中国家与我国的差距,部分时期技术水平的下降只是暂时现象④;张杰、刘志彪等(2008)等学者则指出我国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并不高,技术提升能力也相对有限⑤。
  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以来,出口持续疲软。我国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总额的95%左右,但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增速则从2010年的31.4%一路下降至2015年的-2.69%。同时,自2002年以来我国制造业的增加值率便持续下降,作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我国制造业出口的收益并不高。在此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出口商品的技术结构变动如何、是否也存在出口贸易结构与行业结构的背离等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二、贸易结构、技术结构与产业结构演进的理论逻辑
  理论上,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可以实现有效互动,进而推动一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推动一国出口商品技术结构的高度化。雁型产业发展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最终能够依赖进出口贸易实现国内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升级发展,而这一目标是在发展中国家分工深化、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的动态演变中实现的。这种技术进步是后天专业化学习和经验累积的结果,而雁形产业发展的路径就是贸易结构、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机制。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则从产品角度分析了一国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伴随着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其生产所需的要素禀赋结构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从而推动不同发展阶段的产品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生产与出口的转换。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从产品的视角描述了发展中国家从净进口国到净出口国贸易结构的演变,而出口商品技术结构的高度化是这一演变的必然结果,它与产业结构的升级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侧面。
  不管哪一种理论,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有效互动是实现一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基本条件,而一国出口商品技术结构的高度化是其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的必然结果。贸易结构的变动要求产业结构的变动与之相适应,相反,产业结构的变动也必然带动贸易结构作相应的调整,一旦两者发生偏离,任何一种结构的改革都势在必行。
  长期以来,我国主要依赖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与丰富的资源优势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推动了我国出口需求持续扩张和经济稳定快速增长。按照比较优势理论的观点,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即劳动力成本和资源优势属于传统比较优势,同时也形成了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我国制造业的技术结构并不高。而建立在传统比较优势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会伴随着资源数量优势的减弱而陷入到比较优势陷阱中,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将被固化,其产业体系会被锁定在国际分工体系的低端,分工收益也会被产业高端化的发达国家所攫取,在国际利益分配格局中的弱势地位进一步被强化。更重要的是,低端嵌入式的产业分工限制了我国的技术进步,自主创新的原动力和资本积累长期被遏制。基于此,长时间内我国的出口贸易结构主要以初级产品和低技术工业制成品为主,出口产业多为资源依赖型、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较低,出口商品的技术结构处于以低技术产业为核心的低层次发展状态。这种贸易结构进一步反过来限制了以制造业为主导部门的产业结构的升级,抑制了我国的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