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福建省水产健康养殖业发展的思考


  摘要:回顾了福建省水产养殖业发展的特点与现状,分析探讨了影响养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福建省;水产养殖;发展思考
  福建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润多雨,岸线曲折,港湾众多,滩涂广阔,岛屿星罗棋布,全省海岸线长达3 752 km,居全国第二位;海域面积13.6万km2,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发展水产养殖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域优势,是我国的水产养殖大省。近年来,福建省以调整水产养殖品种结构为突破口,以转变养殖发展方式为重点,以质量和效益为目标,促进水产养殖业的转型升级,逐步构建生态合理性、经济高效性的现代养殖体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据统计:2015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733.89万t,比上年增长5.45%,位居全国第三;海水养殖面积16.61万hm2、海水养殖产量404.13万t,增幅6.51%;淡水养殖面积10.19万hm2、淡水产品产量97.58万t,增幅为554%,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关于加快水产健康养殖发展,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各地已有诸多报道[1-4]。笔者针对福建省水产养殖业的现状与发展特点,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探讨和总结福建省发展现代养殖业的经验,提出促进养殖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和建议。
  1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
  1.1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优高品种养殖发展迅猛
  近年来,福建省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主导品种大黄鱼、鲈鱼、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鲍鱼、花蛤、鳗鲡、海带、紫菜、牡蛎、泥蚶等养殖,并向优势产区和优势产业带聚集,形成了养殖规模化效益。在大力发展传统主导品种养殖基础上,引导养殖户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推广海参、石斑鱼、黄姑鱼、海蜇、东风螺、金牡蛎、海鳗、香鱼、大刺鳅等名优特新品种规模化养殖。进一步优化了养殖布局和养殖品种结构。据了解,2015年优质品种养殖面积较上年提高17.6个百分点,形成了结构合理、品种多样、适销对路的养殖结构,引领全省养殖生产朝着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不断做大、做强、做优水产养殖业。
  1.2强化养殖基础建设,拓展水产养殖发展空间
  福建省加强养殖新设施、新设备等基础建设,大力推广新型塑胶网箱、筏式养殖设施、循环水养殖设施、标准化水产养殖池塘建设等新型养殖模式。至2015年底共改建标准化水产养殖池塘近1.68万hm2、新增工厂化养殖面积55万m2、建成环保型塑胶网箱2万多口、新增抗风浪深水网箱300多口,建成了一批高标准、现代化的养殖池塘、全塑胶渔排、深水网箱、工厂化养殖和封闭式循环水养殖基地。通过改造和建设养殖基础设施,养殖基地的道路、电力、设施等养殖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渔业生产能力明显提升,加快了养殖产业转型升级,拓展了养殖发展空间。如通过大力改造低产池塘,池塘护坡用石砌、水泥现浇升级硬化为精养池,挖深池塘改善了旧池塘立体空间,使养殖单产与养殖容量大幅度增长;配备增氧机和投饵机等装备,提高了养殖机械化程度和生产效率;推行和使用浮筏式消波堤,提高了渔业防灾减灾能力;发展和应用塑胶渔排、大型抗风浪深水网箱,扩大了浅海养殖空间,并推进浅海养殖向外海深海发展。
  1.3引进繁育优良品种,加快推进良种体系建设
  福建省注重抓好良种选育、新品种引进和水产原良种场建设工作。一是实施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项目。六年来,省政府共投入5 200万元积极开展石斑鱼、罗非鱼、鲍鱼、牡蛎、花蛤、黄姑鱼、坛紫菜等品种的种业创新,提高了良种综合生产能力;二是扶持建设了一批现代水产苗种繁育基地,重点支持公益性的水产遗传育种中心和水产原良种场的建设,现有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2家、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2家,省级水产原良种场32家、市级水产良种场39家,逐步实现主要养殖种类良种的规模化人工培育和养殖生产,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种苗基础。
  1.4加快科技创新驱动,不断提高养殖科技含量
  福建省近年来大力推进渔业科技创新,成立了“6·18”虚拟研究院海洋分院,通过整合境内外、省内外海洋渔业创新资源,积极攻关一批海洋渔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支持科研单位、高校加强科技攻关,加大成果转化力度,并鼓励养殖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提升企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力度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组织省、市级渔业专家深入重点养殖县、养殖区开展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工作,促进渔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通过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实施技术转化和技术培训,提高了养殖科技含量,为水产养殖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1.5建立病害防控网络,提升养殖技术服务水平
  福建省着力建设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一是努力构建省、市、县三级的病害防控网络。加强疫情预测预报,及时掌握水生动物疫情的动态和流行趋势,在全省50个县(市、区)的重点养殖区域布设病害测报点200个,每月对鱼类、甲壳类、棘皮类、两栖类、贝类、藻类等15个大宗养殖品种进行养殖病害的测报,并定期发布《福建省水产养殖动植物病情月报》;二是完善省级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诊断网络平台的建设。逐步构建全省水产养殖病害远程诊断和防治网络,提高病害的诊断水平和对重大水生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实现病原分析的精准化、疫情控制快速化。
  1.6加强渔业品牌建设,水产品质量显著提高
  进一步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品牌战略。一是加大无公害产地和产品认证工作。三年来共认定无公害产地222 家、面积1.21万hm2;二是定期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查。逐步建立质量安全承诺制度,加大了水产投入品和水域环境监测力度,自2013年以来,产地产品抽查合格率均达到99%,处于全国先进行列;三是推行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逐步推行分级包装和产地标识、实行产品登记备案制度、可追溯制度;四是提升水产品品牌效应。积极引导水产企业自主研发自有品牌,争创名牌,对获得中国名牌、福建名牌水产品给予奖励,帮助品牌企业建立国际营销渠道,率先进入跨国采购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