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洲区畜禽产业的对策分析


  摘要:从新洲区实际出发,用科学发展的思维,对新洲区创建全省“畜牧强区”的优势及具体运作举措等进行了详细分析。面对中央力挺畜牧业、省市奖励畜牧大县(区)、区委区政府重视畜牧业的重大发展机遇,围绕促进农民增收,从畜禽产业的规模、品牌、生态、技术、法规、政策几个方面对新洲区畜牧产业进行思考。
  关键词:畜牧业;发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9X(2010)06-0007-03
  
  1 积极扩大规模
  
  近些年来,武汉市新洲区畜牧业为农民增收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了重要作用。仅2009年实现畜牧业总产值13.77亿元,占大农业比重1/3,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1352元,激活社会投资4.7亿元,提供就业岗位4.3万个,生态养殖小区成为全市样板,产业规模化水平居全省之首。种种产业特征标志着新洲区畜禽产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立足良好发展基础,面对各级政府重视畜牧业的重大发展机遇,围绕促进农民增收,要想创建“全省畜牧强区”,必须采取以下7项对策。
  争创“全省畜牧强区”,优化产业布局是前提,扩大生产规模是基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键是要在优化产业布局过程中扩大生产规模,在扩大生产规模的过程中优化产业布局。
  (1)充分利用良种蛋鸡在李集、三店、凤凰等地形成的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禽蛋产业板块。按照规划,有计划地扩大种鸡生产规模,全面推行规模化生产和标准化养殖。
  (2)充分利用生猪养殖在邾城、辛冲、仓埠等地形成的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生猪产业板块。重点加强种猪“三群”(核心种群、繁殖种群、生产种群)建设,不断加快生态生猪养殖小区建设步伐,推进适度规模生产。
  (3)充分利用徐古、旧街、潘塘等地和“一江三河”成片堤坡草场的草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牛、羊为主的畜牧业示范养殖区,建设肉牛板块示范养殖基地。
  (4)充分利用西部 “两湖”地区水体资源优势,全面推广渔牧结合生态养殖模式,集中建设以水禽产业为特色的规模化、标准化板块生产基地。
  (5)充分利用阳逻、汪集、三店等地形成的畜产品加工优势,大力发展畜禽产品精深加工业。力争到2011年,全区家禽生产规模达到5000万只,其中良种蛋鸡饲养规模过1300万只,禽蛋总产量13万吨,生猪饲养量达到80万头,以生猪为主的肉类总产量8万吨。不断延伸畜牧经济产业链,使畜牧产业化覆盖率达到80%。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增加值占第一产业的50%以上。
  
  2 着力构建品牌
  不断巩固 “升阳快乐猪”、“灵星”健康保洁蛋、“酉之味”绿色鸡蛋、“汪集汤食”、“武兴牌”系列蜂产品等十多个已有的畜禽品牌的市场知名度、美誉度,提升品牌产品的销售率和覆盖率,同时大力发展新的畜禽产品品牌,积极创建名牌,进而全面构建新洲畜禽产品品牌支撑体系。
  (1)着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抓紧已有的品牌,积极运用现代畜禽产品市场营销理念,勇挑重担、勇当“龙头”、勇立潮头,在宣传造势、质量保障、包装改进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全面实施由品牌到名牌、由国内向海外发展的战略构想。
  (2)切实抓好品牌创建与培植。紧紧围绕一些具有新洲地方特色的畜禽产品,做好品牌文章,充分运用陶河烧鸭、三店牛肉、灵星保洁蛋、明星源肉制品等在武汉地区市场上形成的名气和人气,通过有效的行政介入,策划和引导生产业主组织起来,成立工商组织机构,统一生产规范、统一产品商标注册、统一产品包装、统一品牌运作,逐步使这些产品走向品牌化。
  (3)积极拓展品牌效应。坚持国家颁布实施的农产品产地认证、绿色农产品认证标准,不断发展和挖掘全区品牌畜产品的文化内涵。通过政府积极引导,全力拓展品牌效应,发挥品牌作用,促进我区畜禽产品走上品牌化、市场化轨道,使产品工厂化加工、品牌化销售率均达到80%以上。
  3 有效改善生态
  抓住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的契机。按照大力发展“两型”农业的要求,创新畜牧经济发展模式,坚持走循环、生态、环保、安全的畜牧经济发展道路。
  (1)大力推广生态畜禽养殖小区生产模式。要把建设和发展生态养殖小区,作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畜牧经济的一项基本举措,扎实抓好养殖小区与所在地区农业土地、周边环境之间的科学链接工作。重点是要充分利用生态畜禽养殖小区所提供的有机厩肥、沼肥,改善农业土地结构,增加土地有机质含量,抑制土地生态条件恶化。
  (2)大力推广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充分利用畜牧业对农业生产要素的改善、改良功能,大力发展“渔鸡结合”、“渔猪结合”、“猪果结合”、“林鸡结合”、“猪菜结合”、“菇鸡结合”等立体式、生态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农业经济性和环境友好式发展。
  (3)大力推广节粮型畜牧经济模式。科学研究成果表明,农作物蓄积太阳能的全部产物中,约占3/4的产物可通过畜牧业再生利用,转化为对人具有更大作用的高级肉蛋产品。充分利用畜牧业的再生再造功能,进一步加强对全区农作物不可利用产物的开发利用。通过大力开发生产秸秆饲料、牧草饲料等途径,促进新洲区节粮型畜牧经济的全面发展。
  
  4 全面提升技术
  新洲区现有享受国家和省市级专家补贴及取得高级畜牧兽医技术职称人员18人,有中级畜牧兽医技术职称人员168人,可谓畜牧专业人才济济。全面完善和构建积极的技术支撑体系,要着力在以下四个层面。
  (1)进一步加强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在现行“以钱养事”机制前提下,逐年增加“以钱养事”经费,健全街镇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稳定技术队伍,维持街镇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有效运转。
  (2)进一步加强畜牧兽医科技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全区畜牧兽医科技人员服务和指导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整体科技水平。
  (3)进一步加强现代畜牧兽医高新技术成果的利用与转化。突出畜禽品种改良、动物疫病防控、畜禽集约化、标准化饲养技术以及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不断加快推广普及力度。
  (4)进一步加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载体建设。切实加强畜牧兽医科技网络建设、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探索和建设一批新型的畜牧兽医专家大院,逐步建立一批畜牧业高新科技企业。
  
  5 切实加强服务
  建设完善的畜牧兽医服务保障体系,夯实新洲区创立全省畜牧强区、保障新洲区畜牧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基础。
  (1)全面建立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大力实施畜禽良种工程,提高新洲区畜禽自主良种繁育,自主良种供应的能力。要在推广畜禽良种,提高良种覆盖率等方面,逐步建立和形成自我发展的良种推广机制。
  (2)全面构建饲料供应体系。在全区大力支持和组建2~4个大型饲料企业,发展新洲区饲料工业。重点加大桔杆饲料、棉菜籽饼等非粮食饲料的开发。逐步将全区低产田区、堤坡丘林地区、东北部山区改造成牧草生产与种植加工基地。
  (3)全面强化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科学制定和实施新洲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加快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逐步实行以街镇为中心的动物疫病防控区域化管理。全面建立和完善畜禽标识和疫病可追溯体系。
  (4)全面加强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始终坚持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方向,把发展畜牧产业龙头,培植畜牧社团服务组织作为产业化体系建设的工作重点,要通过组织引导和给以有效的政策支持,在全区组建2至3个省级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全区畜牧业产业化经营覆盖率和整个产业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6 严格依法兴牧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法律法规和我国制订出台的农产品生产标准,针对WTO种种技术壁垒,全面落实动物防疫、产品检疫、品种改良、饲料监测、兽药监管等五个方面的保障措施。继续大力推行“防检统一,诊疗放开”的兽医工作机制。紧密联系畜牧业发展需要,积极调整全区种植业结构,坚持以现有的饲料生产场(户)为依托,全面落实饲料的抽查检测制度,大力发展配合饲料,保障饲料质量安全。切实加强对兽药市场的检测监管工作,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兽药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巩固和发展核心种群的品种改良服务体系,依法取缔和严格淘汰伪劣种源,确保产业发展的种源质量。切实加强对畜产品质量的安全监测与监管,确保上市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
  7 及时配套政策
  沿着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及时出台和完善操作性更强的政策支持体系,大力支持畜牧经济的发展。
  (1)大力支持畜牧业项目建设。要在项目用地、规费、信贷、电力、交通、安全、保护等方面,制订和落实积极的支持政策,促进畜牧业项目建设,保障项目健康发展。
  (2)积极搭建以政府为主体的信息服务平台。一方面不断改进政府工作方式,为发展畜牧业提供高效快捷的政务服务。另一方面通过整合社会力量,组织举办和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经贸会、洽谈会、展示会、订货会,为发展畜牧业提供周全的服务。
  (3)建立积极的自然灾害与自然风险保护制度。要把公益性动物防疫、重大自然灾害下的保护性补贴纳入财政资金储备与支持计划,为我区畜牧业经济抵抗自然风险提供必须的保障。
  (4)全方位、宽领域、多途径抓好对这些政策的争取与对口衔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