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新推动乡村振兴


  中国人讲究文化,文化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中原大地,提到魔术,人们想到的应该是平顶山市宝丰县活跃在全国各地的魔术队伍;提到菊花,人们会想到焦作四大怀药里的怀菊花。在燕赵大地,提到杂技,人们会想到吴桥;提到中药材,人们会想到安国。魔术与杂技是我国珍贵的传统技艺,中药与中医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如今,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文化正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生产力。
  宝丰魔术走天下
  11月10日至11日,宝丰第七届魔术文化节暨第二届图书博览会在宝丰县隆重举行,各路大咖云集宝丰。赵庄镇大黄村是宝丰魔术的发源地,走进大黄村,只见大小商铺井然有序,广场上一个个魔术雕像妙趣横生,特别是演播厅里精彩而神秘的魔术表演,让所有人啧啧称赞:大黄村真会玩儿,能把魔术产业延伸到图书与小商品批销上,了不起!而最了不起的,是大黄村的当家人马豹子,是他带领着大黄村村民利用在全国各地玩魔术的空当,开始了卖图书、卖小商品,进而形成了产业,实现了质的飞跃。马豹子带领下的大黄村委更是让来访的嘉宾赞叹,“产业兴旺看魔术,基层党建看大黄”,名不虚传。
  “听起来神出鬼没,演起来偷梁换柱,看起来捧腹大笑,点破了恍然大悟”,这就是宝丰魔术的魅力所在。宝丰农民登舞台点石成金,下田间能犁会耙,不少人靠玩魔术发家致富。特别是近年来,宝丰民间演艺事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当地服装、道具、音响、大篷、运输和广告设计等10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全国唯一成规模的民间魔术、道具、表演服装市场。
  据了解,宝丰的魔术产业已涉及赵庄、肖旗、石桥、大营、张八桥、前营等7个乡镇。全县拥有1400多个民间表演团体,从业人员5.5万余人,表演团体总数和从业人员数均占全国的一半,全县民间团体年创演出收入达10.7亿元。他们农忙务农,农闲从艺,足迹遍及祖国大江南北,有的还走出国门,到越南、缅甸、俄罗斯演出,形成了颇具规模的民间文化产业。
  魔术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衍生出不少新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现在,从事魔术道具、歌舞服装、音响、灯光、教育培训等产业的农户有100多家,年创收入4.22亿元。同时,有不少魔术产业领军人物致富后又回乡创业,发展高效农业、畜牧业和加工业,组织文化剧社或投资公益事业发展新农村。在宝丰形成了农民创造文化、文化造福农民,农民以非物质生产方式分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良性发展态势,这种创业致富奔小康、发展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现象,2005年被中宣部、文化部称为“宝丰现象”。
  如今,这些创造了“宝丰现象”的新型文化农民——宝丰魔术艺人,在实践活动中再次创造了一种新型的文化经营模式,即“拓展魔术+”图书批发文化新业态。
  位于赵庄镇大黄村的宝丰图书批发市场,总投资2756万元,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是全国最大的农村图书批发市场。该市场拥有图书批发商23户,拥有销售车辆6000多辆,年创收入6亿元,批发销售各类书籍2000万(套)本,与北京市22家出版社实时对接,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各地。每天,图书批发商铺里人流如潮,进货、送货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俨然一个“小义乌”。
  “宝丰现象”在新形势下的拓展和延伸,真正实现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实践证明,这种“拓展魔术+”的新兴文化业态拓宽了产品销售渠道,创新了文化业态融合模式。
  吴桥的杂技,安国的中药
  2018年,河北沧州吴桥县总投资65亿元的30多个旅游项目精彩亮相,“吃住行游购娱”产业体系构建成型,该县也叫响了“杂技之乡、欢乐吴桥”的口号,开创了全域旅游的崭新格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农业发展质量提升、乡村绿色发展、农民收入增加、乡村文化繁荣兴盛,这些使命都需要培育新的载体来完成。11月13日至14日,来自全国各地的18家媒体踏上了探访沧州市吴桥县乡村振兴好样板之旅。在酒章文创园,赏一台传统杂技,品一品纯粮美酒,畅游精彩纷呈的酒器博物馆,吴桥的文化便不自觉地浸入心里。
  “老板一天给俺50块钱,一个月能给家里挣1500块嘞!”在吴桥杂技山水田园综合体,60岁的看门人林志霞非常满意现在的生活。她家里有10亩地,全部流转了,每亩地的流转费为1200元。“年纪大了,种不了地了,如今把地流转出去,自己白天在综合体看大门,晚上还能和周边村里一起上班的老姐妹们在园子里跳广场舞,闻着花香,日子美着嘞。”林志霞说。
  吴桥杂技山水田园综合体项目负责人崔冉冉介绍,该项目总投资18.5亿元,流转了大辛村1200亩土地,解决了周边200多名村民就业,是以吴桥杂技文化旅游、农业休闲观光游和大运河文化资源挖掘相结合的田园综合体。
  “草到安国方成药,药经祁州始生香”。安国市旧称祁州,隶属河北省,素有“千年药都”之称,早在明代,这里就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近年来,安国市依托传统中药材优势资源,深入实施中藥产业创新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健康养生文化提升三大战略,打造国家级重要产业聚集之都,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和科技、工商、贸易一体化的新格局。安国市是享誉华夏的“千年药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里每年都要召开盛大的药交会,市场交易额逐年上升。进入世纪之交,随着交易方式的转变和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安国市把“高品质”“无污染”“诚信经营”等作为每年药交会的重要内容。走进安国市,我们会发现整个城市都沉浸在浓郁的药文化氛围之中,大街小巷药味扑鼻,药花药草药树飘香,沿街门店牌匾统一印制“药”字符型,并配以“药戳子”“药葫芦”等元素,且倡导公平交易、诚信经营。
  在安国中药材交易大厅,上午9点多钟正是交易最繁忙的时候,一位经营了近30年的李大姐却唉声叹气地说:“我们快要下岗没饭吃了,客户都被那些大企业拉走了。”在信息化时代,这种一家一户的种植经营模式,受到很大冲击。陪同记者参观采访的安国市农业局农技中心主任李树强介绍,如果想要一睹安国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现代新颜,需到数字中药都和安国现代中药工业园区看一看。安国市按照大健康、大旅游、大养生、大休闲的指导思想,创新探索“中医药+”模式,集展览展示、求医问诊、养生休闲、健康养老等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不断涌现。占地面积约3000亩的安国市药博园,以健康养生、旅游、观光为特色,集科研、教育、实习于一体,正在创建京津冀地区中药农业典型示范区。以传播中药文化、引领中药标准化种植为主题的药苑小镇正在建设,预计建成后聚集人口将达3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