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案例教学法在高职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具有传统教学方法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财务管理属于应用型的经济管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运用案例教学法是非常必要的。文章阐述了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及如何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并指出了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财务管理 应用
  [作者简介]谭爱强(1964- ),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副教授、注册会计师,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湖南长沙410217)
  [课题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财经类课程建设研究”的一般资助课题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XJK08BZC013)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36-0116-02
  
  财务管理作为高职管理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具有很强实践性的综合性的应用学科。该学科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更要重视实践教学。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该课程和专业特点,选择典型案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深入角色分析案例,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案例一词来源于英语“case”,其意为具体事例。案例教学法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对现实问题和某一特定事实进行交互式探索的过程。目的是锻炼学生在某些现实的约束条件下,如有限的时间、有限的信息和大量不确定性条件下,运用智力和情感,面对复杂问题做出关键性决策的能力。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实证研究在教学中的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资金运动进行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综合性管理活动。财务管理课程是建立在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的基础之上,并有着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交叉性应用学科。它主要以资本市场为背景,以现代公司制企业为对象,着重研究企业的资本筹集、运用、分配问题,为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和收益分配决策提供依据。因此,财务管理既是一门理论课程,也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就显得非常必要。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案例教学法能体现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
  传统的财务管理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中心,注重于传授理论知识,强调理论的系统性,教师处于课堂的中心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得到激发,学生的自身潜力没有得到发掘,课堂知识信息的传授是单向的流动,有悖于教育教学的内在本质发展规律。而案例教学法,强调教师和学生的知识、观念的互动交流,课堂知识信息的传授是双向的流动。这样,由传统的“重教轻学”“重讲授轻探究”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为主体”“学用结合”的教学方法,教育教学的内在本质规律贯穿其中,“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教育理念很好地得到体现。案例教学法,符合人在社会进化过程中不断发挥主体性的客观规律,这也是案例教学法的魅力所在。
  (二)案例教学法是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财务管理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都非常强,要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统一,案例教学法能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师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将一些真实典型的案例引进课堂,并向学生呈现出该案例所面临的问题或需要做出的决策,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处于决策者的地位,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决策。学生在分析案例的同时,一方面不断形成新的理论视野,增长案例分析的技巧;另一方面在探索思考着如何运用于实际管理中,从而有效地促进了理论向实践的转化,真正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三)案例教学法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
  市场经济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具有两方面的能力:一是学习积累知识的能力;二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教学方式下,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非常有限。而案例教学法强调的是,在教学中将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一种社会的交往情景。在这样的情景中,在不充分的信息的条件下对复杂多变的形势独立做出判断和决策,学生就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师生能够相互交流,并在此情景中学生通过反复的练习,锻炼自我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通常要经过小组、大组合作思维的撞击,培养学生相互沟通和合作的精神。
  
  二、案例教学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组织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互动式教学,其教学环节与传统教学的有所不同,主要包括案例讨论前的准备、案例的分析与讨论、案例讨论结果的总结及案例报告的撰写四个环节。要成功开展案例教学,就必须注重对整个教学环节进行科学的组织。具体来说:
  (一)课前准备阶段
  案例教学的准备应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教师的课前准备。实施案例教学,教师应根据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计划进行周密的教学准备,选择合适的案例,并在案例中充分分析所涉及的知识点,想象在讨论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以提前查阅资料应对。教师可为学生准备《学案》,采取列条式或连续提问式,大概描述此案例应讨论的问题及方向。(2)学生的课前准备。组织案例教学,教师应将案例材料提前发给学生,学生根据教师的安排复习相关理论知识,仔细阅读案例,了解案例中提供的各方面的数据、信息和事实,并根据教师发放的《学案》多方查询资料,运用平时积累的财务管理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拟定发言提纲,以便在课堂上发言讨论。
  (二)案例的分析与讨论阶段
  案例的分析与讨论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旨在借助相关材料提供的理论指导,分析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运用已有的经验归纳出自己对问题的初步设想,提出多种合理的解决对策和方案。通常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分组讨论,讨论的结果由每组选出代表发言。
  1.教师的有效组织和引导。一方面,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氛围。在案例讨论时,不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应主要是扮演组织者和听众的角色,利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善于启发诱导,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教师教学中可采用模拟教学法,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要引导学生紧紧围绕案例主题展开讨论。当学生讨论冷场时,应及时启发,活跃学生思维,使每个人都能进入角色;当学生离题时,要及时调整、控制节奏,以获得最佳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应讲究引导的方法和技巧。教师不要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以避免学生产生依赖思想,不能形成自己的见解。对学生的错误之处,不是正面纠正,而是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自我纠正。
  2.学生的积极参与。案例教学法的宗旨是让学生充当财务决策者的角色,模拟其处境,学会判断,做出决策。因此,学生应积极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来。一方面应珍惜和利用案例教学这一难得的机会,大胆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方案,相互辩论,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还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分析与见解,并比较自己的观点,综合出更完善的决策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