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案例可视化教学应用初探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yjo/jyjo201611/jyjo20161130-1-l.jpg
  【摘 要】目前,不少高校教师对案例教学法进行了尝试、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也出版了一定数量的案例汇编或案例教材,形成了高校教育“案例热”。但在“热”的背后,高校课程案例教学法仍然存在一些典型问题。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案例可视化教学的应用。
  【关键词】案例可视化教学 问题 应用
  一、我国高校现行案例教学的主要方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现行案例教学的主要方法
  一是案例枚举法。这种方法又分为两种:一是案例例证法,比如教师系统讲授理论知识后举例,然后通过理论进一步验证;二是案例导入法,即教师先利用案例作为开端,再讲述基本理论,然后引出所要讲的法律概念或问题。
  二是案例讨论法。一般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系统讲授相关理论知识,针对理论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提供一个结构相对简单的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体或分组讨论分析。这种方法有益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选择案例一般选用关系较为复杂,涉及很多相关点的问题,需要运用多种知识来解决问题。
  传统的案例教学方法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即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一边听,一边记笔记,手忙脚乱,水过地皮湿,风过地皮干。这种方法仍然是秉承中国古代“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古道,与中小学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并无二致。而且课程的讲授主要是围绕相关概念展开,最后学生则“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知其应然”。
  (二)现行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和改进是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案例教学法正因符合这一要求而备受高校教育工作者青睐,成为近年来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主导方向。不少高校教师进行了尝试、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也出版了一定数量的案例汇编或案例教材,形成了高校教育“案例热”。但在“热”的背后,高校课程案例教学法仍然存在一些典型问题。
  一是现行案例教学法被认为是种讲授式教学方法。教师采用案例枚举法时,往往处于主导地位,从陈述事实、提出问题、得出结论到实践等环节,都由教师控制。并且所选案例大都是虚拟案例,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听案例”与“听讲课”并没有质的区别,教师将命题、推理、判断的思维全过程都一手包办了。在运用案例讨论法时,教师一般会选用真实案例,学生感兴趣,而且方法本身也是学生乐于接受和富有启发性的。但是教师对案件的分析都是事先搜查资料准备好的,而对学生来说则是未知的。为了维护教师的权威性,教师把自己思维过程中失败的部分隐瞒了。
  二是现行案例教学法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在目前的案例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分析案例时,一般会引导学生按照法律的先后关系顺次展开,即从案件事实出发,理清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寻找对应的法律知识。如此长期下来,学生的思维就会形成一种定性,会认为教科书或教师所讲的理论肯定是正确的,现行制度是完备的,从而不会主动思考案例引用的相关规则可能存在的漏洞。这种做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倾向和方法,也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是缺乏對案例教学法在方法论上的研究探讨和与之相适应的案例教材研究。由于采用外国的案例教学方法能适应部分课程的需要,有些课程可以照搬“洋案例”。但在国内法的教学中,照搬外国案例教学法往往会令教师们感到困难。因此,必须摸索出适合我国高校教学特点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同时,还必须选编与案例教学法相适合的教学用案例,编撰成为案例教材。而这是一项极其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专业劳动,没有系统的案例研究和教学实验很难取得满意的成果。
  二、案例可视化教学及其意义
  (一)案例可视化的定义
  可视化又称为“可视思考或视觉化思考”,是将案例或者故事转化为可视的图或文字,便于简化复杂性,以增强研讨过程中的思考。可视化可改善理解、对话、探索和交流。
  面对复杂、混乱、陌生的事物,人的心里往往有一块蒙眼布去防御,去抵触。这时,无论外人把外面的世界说得多么漂亮,也只能是白费口舌。因为在蒙眼布的遮挡下,他的世界永远是一片漆黑。
  逻辑、道理的表达力是匮乏的,因为以它们为媒介的信息的传递是一维的——从最开始到结束,从前提到结论。而人对信息的接受是多维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第六感。因此,可视化的本质就是——摘掉头上的蒙眼布,扩展其接受信息的维度。比如近来流行的诉讼可视化,诉讼的本质是去给法官讲一个故事,而可视化则是配合这个故事去构造一个场景,用色彩、线条、形状去叙说这个故事,给法官营造“代入感”,将法官置于这个故事当中,顺着律师的思路,在律师的帮助下走向正确的目的地。
  (二)案例可视化的意义
  应当肯定的是,案例教学法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突出作用不言而喻。流行于英美法系国家的案例教学法主要优点在于能够为学生提供一种真实的环境,提供进行案例分析的素材和机会,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专业技巧训练,像专业人员那样思索,训练,在毕业后很快地适应实际的专业操作。相比之下,我国高校课程教学更重视知识的传授和理论的训练。有时虽然学生有了扎实的理论功底,但可惜的是却不知如何在实践中使用这些理论。
  如前所述,在传统案例教学模式中,“知识加工”和“问题解决”的思考过程往往是不可见的,而且教师和学生都更多关注结论,忽视结论的生成过程。然而,学生思维的发展并不来自“结论的累积”,而来自“生成结论的思维方法和过程”。要提高教学效能,教师就必须变“强调结论”为“强调结论的生成过程”。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把“看不见的”思维的过程和方法清晰地呈现出来,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和运用。运用可视化案例教学,创建思维型课堂,开发案例可视化教学资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清晰的知识体系,发展系统思考能力,同时掌握专业相关知识,是我们推进教学改革,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正确途径,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的事情,也是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新方向、新领域、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