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求权基础分析法的具体操作个案分析


  摘 要 请求权基础分析方法在德国法学界备受推崇,非常有利于法律思维的培养,同时也更符合诉讼实务的需要。本文选取且精简了一个裁判文书网的判决案例,对请求权基础分析方法的具体操作进行阐明,并且用以分析该案件。本文将请求权基础分析方法的具体操作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请求权性质的判断,请求权基础的分析以及请求权的消极构成要件。
  关键词 请求权 检索顺序 固定模式
  作者简介:廖杰文,广东财经大学2014级法律硕士(法学)研究生;廖育强,广东君厚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
  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5-066-02
  请求权基础分析法主要应用在民事案件审理和案例分析中,是通过案件事实,检索当事人的请求是否具有请求权基础(法律依据),确定是支持还是否定当事人的请求的方法。王泽鉴老师对此方法的描述是“谁得向谁,依据何种法律规范,主张何种权利。” 请求权基础分析法的重点是请求权基础的寻找和适用。请求权基础分析法在今天的德国民法学界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德国学界产生了很多关于请求权基础的理论,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权利保护请求权理论,实体私法请求权理论,请求权本质理论,一元请求权理论等等。 请求权基础分析法为何能得到如此的推崇?因为该分析方法相对于法律关系分析法有一些优势之处:首先在实务中,诉讼的目的都是确认一方当事人是否对义务人的权利,此方法就是以此为最终结论,思维过程与实务操作相类似;其次通过逐一检索请求权,很少出现遗漏的情况,使得分析更加全面;最后此方法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从而在分析案件的时候可以避免过多个人主观的价值判断。下面希望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剖析请求权基础分析法使用的具体思维过程。
  案例:乙骑自行车在XX村村道行驶,途经甲(3岁)家门口路段时,碰撞在家门口的道路上独自玩耍的原告甲,造成甲受伤的事故,经鉴定为十级伤残。
  一、请求权性质的判断
  首先,判断诉的类型。因为请求权只适用于给付之诉 ,不适用于确认之诉和形成之诉。确认该诉为给付之诉,可以适用此方法后,然后根据案件中的事实判定请求权的主体,主张的对象及内容,即“谁得向谁,主张何种权利”。
  其次,按照逻辑顺序检索请求权。根据我国民法的相关规定,请求权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债权请求权,包括合同履行请求权、违约责任赔偿请求权、无因管理请求权、不当得利请求权等。二是物权请求权,包括返还原物请求权、占有返还请求权、排除妨碍请求权等。三是人格权和身份权上的请求权,主要指人格权和身份权受侵害下产生的请求权。由于在民法体系中,不同的请求权可能会产生交集或者冲突,各请求权有不同的优先度,为了更加方便快速地进行请求权基础的检索以及避免在检索请求权的过程中出现遗漏,应该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检索。本文认为原则上请求权的检索应该按如下的顺序进行检索:
  第一,合同上的请求权。将其作为请求权检索的第一顺位,其原因如下:首先,意思自治是民事活动的核心要素,民事合同的签订是意思自治最重要的体现,基于合同在民事活动的重要性,应该将其放在第一顺位进行检索。其次,当事人之间签订了合同,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可以达到排斥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侵权行为等法律行为的效果。
  第二,“类合同”关系上的请求权。“类合同”关系指无权代理请求权、因合同撤销而产生的请求权、因合同无效而产生的请求权,缔约过失请求权。“类合同”关系的产生与合同效力的关系最为密切,应优先于其他的请求权。
  第三,无因管理的请求权。无因管理的无因,指的是没有法律上的原因,即没有法定或者约定的义务而为他人管理实务。如果管理事务是有约定的,则为“有因”,因此无因管理的请求权排在合同上的请求权后面。另外,无因管理在本质上属于合法行为,根据“合法行为排斥违法行为”的原则,只要成立无因管理,即可排斥不当得利请求权和基于侵权行为产生的请求权。
  第四,物权请求权。物权请求权是指,基于物权被侵害或者有可能遭受侵害而产生的请求权。物权请求权之所以优先与不当得利请求权和侵权请求权的原因,主要出于以下两种考虑:首先,不当得利请求权和侵权赔偿请求权其本质是债权,根据“物权优先于债权”的民法原则,物权请求权应该优先于以上两者进行考虑。其次,从诉讼时效的角度考虑,所有物返还请求权和占有返还请求权一般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而债权一般有两年的诉讼时效限制,所以物权请求权的优先考虑更有利于保护请求权人的合法权益。
  第五,不当得利请求权和侵权行为损害赔偿请求权。这两种请求放在以上请求权后面检索,是因为不当得利和侵权行为都是广义的不法行为。若一个行为是合法的,那么就不会产生这两种请求权,所以应该将这两者排在检索顺序的最后。
  本案中,就请求权的积极构成要件而言,不属于确认之诉和形成之诉,而是给付之诉。确认的请求权主体是甲,对象是乙,内容是侵权损害赔偿。根据请求权检索的逻辑顺序,没有合同关系,没有“类合同”关系,没有无因管理行为,也没有物权行为,最后确定乙的撞人行为属于侵权行为,检索方向应该锁定侵权行为赔偿请求权。
  二、请求权基础的分析
  请求权基础,即请求权的法律依据,也就是指具体适用的法律条款。请求权基础分析方法有其固定的分析模式,德国法学院要求学生使用请求权基础分析方法分析案例时都用这种固定的模式:即假设——法律解释——推理——结论。
  标题:甲是否依据《侵权责任法》第六条享有要求乙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
  假设:如果以上标题的假设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