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共支出归宿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教育公共支出归宿研究公共支出利益为谁获得及其引起的人际间收入分配影响。本文对教育公共支出归宿研究中的受益者确定、公共支出的衡量与归宿等内容进行文献梳理,并对国内公共支出归宿研究成果作简要评述。

关键词:教育公共支出;受益归宿;分配状况

中图分类号:G40-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01

引言

公共支出归宿主要研究三个问题: 一是确定受益人。二是衡量受益人在公共支出中的受益量,确定公共支出利益在人际间的分配状况。三是对归宿分析结果的评价,判断具体公共支出对收入分配影响的程度。利用公共支出归宿研究工具能够回答教育公共支出利益到底为哪些人获得、旨在改善贫困阶层状况的教育公共支出是否有效、教育公共支出改善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程度如何等问题。

一、受益者的确定

对谁是公共支出的受益者问题,源于分析目标的不同,学界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看法: (1)公共产品和服务接受者。(2)公共支付的直接接受者。(3)产品和要素价格变化的影响者。实际上,上述三种受益者在公共教育支出中往往同时存在,学生及其家庭从享受免费教育中获益,教师和教学设施供应商从由公共支出支付的工资和货款中获益,而公共教育支出会改变学生家庭的消费行为,引起其他消费品的相对价格变动,其他消费品提供者也可能会成为受益者。

从实际情况看,公共支出的直接、间接的收入分配影响会同时存在,从根本上说直接影响仅仅是间接影响的一部分,所以公共支出的间接影响更能反映支出归宿的最终结果。目前对间接影响的归宿分析还不成熟。

二、支出利益的衡量与分配

确定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接受者为受益对象之后,就需要知道这些受益者获得了多少公共支出利益。支出归宿分析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将获得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转化为受益者的收入。

1.成本法

成本法将公共支出的成本直接作为受益者获得的利益,对其的质疑是用服务成本直接转化为受益者的收入是否合理,但是由于成本法操作简便、结果直观,仍是估测的良好工具。

教育支出是按每年的生均成本计算的。Gafar( 2006)1 运用成本法对加勒比海地区各国的教育等方面的公共支出归宿进行分析,指出初等教育具有针对性和累进性,而累退的高等教育模式是不平等的基础教育的结果。

2.主观评价类方法

出于对成本法中将支出成本等同于受益者获益的质疑,一些学者认为需要将受益者对所获得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主观评价纳入分析,主要有效用评价法、偏好观测法、支付意愿估计法等方法。但在缺乏真实的偏好表露机制下,很难估测受益者对公共品的主观评价。

三、国内的研究

从文献看,有关教育公共支出归宿问题国内研究主要是对国外研究成果及方法的翻译和介绍,以及一些教育公共支出项目的实证分析成果。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分析我国地区间的公共教育支出归宿状况。

赵海利等(2007)2按2002 年各省人均 GDP 将全国各省份划为五个区域,采用成本法分析我国初等教育公共支出的利益归宿。结论是无论从生均公共支出额的分配,享有公共支出份额的比例,以及教育需求的满足程度看,高收入地区是主要受益者,而中低收入地区则是利益受损者。

李祥云(2008)3对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税费改革前后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共支出在地区和城乡分布进行分析,结论是改革前后小学公共支出的利益归宿在三大地域间分布出现了趋于合理的迹象,而初中公共支出利益归宿在三大地域间分布更趋于不合理。

曲创等(2009)4设计了“受益比”指标对我国地区间的公共教育支出受益归宿进行分析。“受益比”的计算方法是将每个地区的学校数量、在校学生数量、专职教师数量三个指标占全国总量的比例,与该地区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进行比较。结论是我国公共教育支出的地区归宿情况依教育阶段的不同而有不同,中、西部地区在初等和中等教育阶段受益较多,东部地区在高等教育阶段受益相对较多。

从上述实证研究成果看,国内学者对于教育支出归宿的实证分析基本限于地区间差异分析,并没有如同国外的研究那样主要在人际间或不同收入层次的家庭之间展开。在本文所查找到的文献中,仅有蒋洪等(2002)5通过对 2001 年 10000 余名在校大学生的家庭情况调查,假定相邻收入阶层平均收入的算术平均数为划分标准,求出各个收入阶层的收入区间,并分析了不同收入阶层家庭间的高等教育支出受益情况,得出最高收入的20%人口享受了约50%的高等教育机会,而最低收入的20%人口享受高等教育的比重不足15%。

同样,在其他支出方面,也少见公共支出人际间的归宿实证分析,原因可能是准确支出数据的可获得性及家庭大规模调查数据的缺失。

四、总结与展望

教育公共支出归宿的研究主要围绕受益者的确定、支出利益的分配及衡量、归宿结果的评价等。如果把教育公共支出利益只分配给直接的享受者,就等同于假设这些支出不产生正的外部性,从而低估了其正面收入分配影响。因此,对公共支出外部效应或者间接影响的探索将是一个挑战性的领域。同时,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某些间接影响很难得到准确估测,说明支出归宿分析中的量化研究有局限性,仍需定性讨论。

随着我国政府在改善民生和收入分配状况方面的公共支出政策不断推出,教育支出归宿研究必将引起我国学界和实务部门更广泛的关注。不妨从运用成本法对我国教育公共支出项目进行受益归宿分析开始,研究这些支出对人际间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适当注意到支出可能的间接影响,待条件具备时,再进行深入的量化研究。

参考文献:

[1]Gafar,J.The Benefit-incidence of Public Spending: the Caribbean Experienc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2006(18):449-468.

[2]赵海利等,谁是我国初等教育公共支出的受益者?[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4).

[3]李祥云,税费改革前后义务教育公共支出利益归宿比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8.(9).

[4]曲创等.我国公共教育支出受益归宿的地区分布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2009,(6).

[5]蒋洪等.公共高等教育利益归宿的分布及成因[J].财经研究,2002,(3).

作者简介:沈效竹,女,学生,现就读于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投资学2011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