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教学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同伴教学作为一种以同伴为学习中介的教学和学习形式很好地满足了学生的个别化需求并利用“教中学”的原理使学生多方面受益。本文对国内外同伴教学研究的历史、研究领域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评介性综述。

【关键词】同伴教学;历史与现状;研究领域;发展趋势

同伴教学在我国已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观点中已经孕育了同伴教学的思想。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对同伴教学的研究逐年升级,已经从理论走向了微观操作层面的实验研究。我国新的课程改革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呼唤着多样的教学方式的出现,为在我国的教育情景下研究同伴教学提供了契机。

1.国外同伴教学发展的历史

1.1 早期的贝尔—兰卡斯特制

同伴教学的形式早在古罗马时期就已经出现。第一次系统地研究与使用同伴教学则始于贝尔-兰卡斯特制:18世纪90年代在印度马德拉斯负责一所慈善学校的安德鲁·贝尔和在伦敦的约瑟夫·兰卡斯特几乎同时创立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贝尔-兰卡斯特制(也被称为“导生制”)。

贝尔—兰卡斯特制的产生就当时而言确实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教育经费匮乏、教师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扩大了劳动人民子女受教育的范围,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但随着英国初等教育的普及和工业革命的完成,在英国时兴30多年后转入低谷。

1.2 同伴教学在美国的复兴

20世纪60年代随着美国教育对公立学校学困生的关注,同伴教学再次引起了教育界的兴趣。梅兰拉格和纽马克在其“辅导社区”中将同伴教学的方法广泛应用到一项为少数民族低收入家庭的学生的所专门设计的课程中,其中囊括了对同伴教学的培训和评价体系。加德纳将同伴教学在美国的复兴看作是新时期对抗贫困的补偿性教育的重要措施,并将研究的视角转向同伴教学对学生情感和态度领域的影响。近年来美国有关同伴教学的研究如雨后春笋,研究成果不断涌出。

1.3 同伴教学在英国的复兴

1979年,古德莱德的《以教促学:同伴教学导论》出版,标志着英国教育对同伴教学兴趣的复苏。1998年,苏格兰邓迪大学心理系成对学习中心的主任基思⋅托宾教授出版了《同伴辅助学习》一书,该书集锦世纪末有关同伴教学研究的优秀论文,标志着有关同伴教学研究已经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

2.我国同伴教学发展的历史

2.1 我国古代社会同伴教学思想的萌芽

《学记》中记载“相观而善之谓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从中可见同伴教学的思想的发端。孔子虽没有直接阐发同伴教学的问题,但他非常注重同伴之间相互纠错和学习的必要性,《论语》载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又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到了汉代以后同伴教学逐渐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教学现象,据《汉书·董仲舒传》记载:“董仲舒,下帏讲学,弟子传以久,或莫见其面”。这一时期文献中所记载的此类教学形式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社会同伴教学的雏形。由于教育一开始就与政治合为一体,成为化民为俗,维系政权的工具,所以以平等和信任为特征的同伴教学很难发展,所以在古代社会,同伴教学从思想的发端到成为被记载的教学现象还只是出于一种自发的状态,只能或隐或显地存在于其他的教学法中。

2.2 我国近代同伴教学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根据当时中国的实际在全国推行“小先生”制,即采取“教知即传人”的原则动员全国的小学生做小先生。虽然“小先生制”在实施的形式上和英国18世纪的“导生制”是相似的,但二者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导生制是在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中为解决技术工人短缺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小先生制是为挽救民族危亡,谋求强国之路、普及平民化教育的条件下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导生制只限于学生教学生,而小小生制则不仅限于学生去教自己的同龄人,而是担负着去教社会这所学校中所有需要受教育的人。小先生制是同伴教学在中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自觉自为的行动研究。

3.我国同伴教学的研究现状

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四类:其一,一般性评介型。较有代表性的有肖旻婵《同伴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一文,该文对国外同伴教学的研究做了较为系统的回顾。其二,思想政治管理类。如魏景柱等人发表的《导生制——当前高校学生管理的一种新模式》,该文分析了当前高校改革中使用导生制进行管理的必要性,并对导生的选拔和考评提出了建议。其三,与具体学科相结合。如朱凌云和燕燕的《同伴教学方法与我国大学英语精读教学改革》中从认知的角度论述了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同伴教学对教与学互动和相长的作用。其四,同伴性教育。同伴性教育在目前所发表的文章中占大多数,如王佳权的《同伴教育:促进健康性行为的有效教育途径》论述了同伴教育者由于其年龄、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的相似而比成年教育者更值得信赖,利用同伴教育有助于减少青少年危险的性行为。

目前我国有关同伴教学的研究呈现出以下特征:第一,研究的范围多集中在高校,有关中小学方面的研究几近空白。第二,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从发表的文章看,评介和倡议大于研究与实验。第三,同伴教学的研究尚未走上正轨化道路,缺乏系统性并游离于主流教学法的边缘。

4.同伴教学研究的趋势和存在的问题

4.1 研究趋势

90年代以来,同伴教学呈现出以下走势:(1)有关于同伴教学的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并逐渐与心理和实验相结合。(2)从阅读教学的研究扩展到其他各学科。(3)由高年级学生向低龄学生扩展。(4)由跨龄同伴向同龄同级的同伴教学研究扩展。(5)与电脑、网络等多媒体手段相结合。

4.2 存在问题

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1)影响同伴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有待进一步澄清。珍肯斯等人认为培训、监控、每日的测量和强调掌握是同伴教学成功的关键,而坎德勒等人则认为对参加实验学生的选择、搭配和培训是关键。(2)同伴教学技巧、技术的多变性有待于分类。目前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影响同伴教学效果的主要教学行为在于同伴之间所进行的操作性交易,但是具体如何进行这种操作不同年龄段上的学生应有所不同,需要进一步根据学科和年龄的不同进行分类。(3)同伴教学对思维领域的关注不够。虽然同伴教学业已被证明在知识记忆和技能掌握方面是有效性,但对同伴教学如何影响学生的认知和元认知能力的提高方面尚有待证明。(4)发展中国家研究的薄弱。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存在着学生人数众多而教师资源短缺的现象,而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的状态。

参考文献

[1]胡凤阳,李捷.导生制发展的历史回顾与断想[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3(1):47.

[2]江苏省教育思想研究会,南京晓庄师范陶行知研究室.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372.

[3]肖旻婵.同伴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4(5):72-74.

[4]邓志伟.中小学教学中的同伴辅导[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7(5):32-33.

[5]魏景柱,段志雁,陈权英.导生制——当前高校学生管理的一种新模式[J].呼兰师专学报,2004(1):29-31.

[6]朱凌云,燕燕.同伴教学方法与我国大学英语精读教学改革[J].煤炭高等教育,2005(4):101-103.

[7]赵玉萍,董克勤.导生制教学模式在外科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5(18):136.

[8]王佳权.同伴教育:促进健康性行为的有效教育途径[J].中国性科学,2006(4):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