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某三甲医院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的前瞻性研究

[摘要] 目的 评估湖南某三甲医院骨科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预防的现状和预防后DVT的发生情况。 方法 选择2012年6月~2012年10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患者100例,记录入选患者人口学和病史资料、手术资料、术后DVT预防情况等。入选患者统一于术后7~10 d行双侧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术后28 d行电话随访,记录死亡和大出血事件。 结果 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基本预防措施、物理预防措施和药物预防措施相结合的联合预防。其中35例患者术后首次口服利伐沙班时间迟于美国胸科医生协会发表的《抗栓与溶栓治疗询证指南》第8版(ACCP-8)推荐的术后10 h。采取预防措施后有2例患者彩超发现无症状性下肢DVT,未见肺栓塞病例,术后28 d随访未出现死亡和大出血事件的发生。 结论 该医院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预防措施与指南符合率高,但首次给药时间应更加及时与准确。术后彩超结果显示,规范的预防措施能够降低DVT的发生率,但不能杜绝其发生。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术;DVT预防;彩超;前瞻性

[中图分类号] R54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3(c)-0046-03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在不进行预防的情况下,下肢腘静脉远端和近端DVT发生的概率分别达到40%~70%和10%~20%,其中有1%~5%的病例会发生致命性的肺栓塞事件[1]。DVT发生后,约33%的患者出现症状,有20%左右远端无症状血栓可以向近端延伸至腘静脉,增加肺栓塞 风险。近5年来,因为《中国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专家建议》和《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症预防指南》的形成和推广,全国大部分三甲医院骨科实施了DVT的预防措施,但预防后DVT 的发生率仍在5%左右,肺栓塞的发生率变化不大[2]。各个医院在预防过程中对适应证、预防方法、开始和持续时间、出血事件等相关问题的选择与处理能否与指南完全符合,有待进一步调查与评估。现对湖南省某大型三甲医院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预防的情况进行前瞻性研究和评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2年10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患者100例,其中男45例,女55例,平均年龄59岁,平均体重指数(BMI)22.8 kg/m2,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者71例,髋关节置换翻修者5例,单侧全膝关节置换者24例。排除标准为:年龄﹤18岁;入院时由于其他疾病使用抗凝药物或已确诊为DVT;患者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由研究者分3次进行访视。第1次为手术前,进行人口学和病史资料、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记录;第2次为出院当天,记录DVT预防措施、双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结果;第3次为术后28 d,进行死亡、大出血事件的电话随访记录。此次研究为非干预观察性研究,登记收集入选病例信息在每次访视之后进行。

1.2.1 预防性抗凝治疗的措施 分为基本预防措施、物理预防措施和药物预防措施。①基本预防措施:手术操作轻柔,规范使用止血带;术后抬高患肢,防止深静脉回流障碍;常规进行DVT知识宣教;建议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戒酒、控制血糖及血脂等。②物理预防措施: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devices,IPCD)及梯度压力弹力袜等。③药物预防措施:选用的预防药物为利伐沙班(生产厂家:德国拜耳医药,生产批号:BXG03L1),ACCP-8指南推荐使用方法为:利伐沙班10 mg,口服,术后6~10 h(硬膜外腔导管拔除后6~10 h)开始使用,预防时间最短10 d,可延长至11~35 d。

1.2.2 DVT危险因素 任何引起静脉损伤、静脉血流停滞及血液高凝状态的原因都是DVT的危险因素,其中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是DVT的极高危因素之一。

2 结果

2.1 术前实验室检查结果与合并症分析

术前有4例患者白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40~55 g/L);2例患者血小板计数分别为88×109/L和92×109/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未见异常,其平均值分别为37.7 s和0.89;其余生化检查未见明显异常。39例患者合并包括高血压、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血管病、下肢静脉曲张、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症在内的1~3种合并症;10例患者既往有恶性肿瘤病史。

2.2 手术资料分析

入选患者住院时间10~24 d,平均15 d。手术实施全身麻醉者88例,腰硬联合麻醉者12例,术后均未留置硬膜外导管镇痛。行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常规使用了止血带。手术时间70~185 min,平均121 min;术中出血量20~1500 mL,平均543 mL;术中有69例患者接受了输血(自体血回输或浓缩红细胞输入),输血量250~1450 mL,平均455 mL;术后有12例患者接受了输血,输血量200~400 mL,平均367mL;术后引流量50~440 mL,平均199 mL;术后下地时间3~14 d,平均5.2 d。

2.3 DVT预防措施分析

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了预防性抗凝治疗措施,包括ACCP-8指南推荐的基本预防措施,物理预防措施和药物预防措施。

2.3.1 基本预防措施 与指南推荐符合。

2.3.2 物理预防措施 选用的为ACCP-8指南推荐的IPCD。除2例患者术前检查合并下肢多发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未使用外,其余98例患者均于术后第1天行双侧下肢IPCD预防,2次/d,20 min/次,持续到出院前1 d。术后物理预防时间7~21 d,平均9.7d,物理措施预防率达98%。所有接受IPCD预防的患者均未出现局部软组织坏死和出血等相关并发症,通过医护人员的耐心解释和沟通,未出现患者不合作而拒绝接受物理预防的病例,体现了良好的依从性。

2.3.3 药物预防措施 所有患者选用的均为指南推荐的利伐沙班10 mg口服,1次/d。首次服药时间为术后6~16 h,平均为术后9.4 h;其中有35例首次服药时间过晚,超过术后10 h,最晚达术后16 h;药物预防持续时间5~35 d,平均19.5 d;预防时间过短的有3例,均为5 d。药物预防期间,有4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下肢瘀斑等不适或出血事件遵医嘱停药3 d,重新评估风险后继续服用完成预防周期。

2.4 术后WeLls评分[4]和下肢深静脉彩超结果分析

所有入选患者于术后7~10 d使用Wells评分标准进行症状与体征评分,其中有4例患者得分>2分(分别为3、4分),提示DVT发生的可能性大。主要得分指标为卧床时间>3 d,患肢肿胀,沿下肢深静脉行径有压痛等。下肢深静脉彩超结果显示有2例患者发生DVT,预防后DVT发生率为2%。4例Wells评分>2分的患者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无阳性发现。

3 讨论

总体而言,该医院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的预防措施与ACCP-8指南符合率高,但首次服药时间应更加及时与准确。现就药物使用和彩超结果做如下讨论:

3.1 药物的特点

利伐沙班在欧美国家经过第三阶段的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预防DVT的发生疗效确切。利伐沙班生物利用度高,使用方便,口服1次/d,不需要常规监测服药后的凝血功能,无交叉耐药性,不良反应小,易被患者接受,成本效益比也较低[5]。利伐沙班直接抑制抗凝血因子Ⅹa,选择性很高,对Ⅹa因子的选择性达到其他丝氨酸蛋白酶的10 000倍以上[6]。多数研究结果显示,利伐沙班疗效优于低分子肝素,但其出血事件和出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者并无明显差异[7]。

3.2 药物预防开始与持续时间

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DVT形成的高峰期是术后24 h内,ACCP-8指南推荐利伐沙班首次服药时间为术后6~10 h。此次研究入选的100例患者中,有35例首次服药时间超过术后10 h,平均为术后12.3 h,有4例患者首次用药时间达术后16 h。分析原因可能为此医院骨科病房并未常规储备抗凝药物利伐沙班,药物需要由护工凭患者医嘱从医院药房统一领取,由于工作量大,医嘱下达时间不集中,医嘱的下达到药物领回病房发放有较长的时间延迟。建议科室与病房完善相关制度,提高取药与发放效率,保证每位患者在指南推荐的预防时间窗内接受药物预防。

在药物预防持续时间方面,3例患者因为药物价格较贵而拒绝按疗程服用,预防时间为5 d,且未采用指南推荐的其他药物替代预防,基本预防措施与物理预防措施常规进行。14例患者适当延长了药物预防时间,达到指南推荐的最长预防时间35 d,其中人工髋关节置换12例,人工膝关节置换2例,与其他患者相比,他们有更长的术前卧床时间,更多的伴随疾病和危险因素。研究证实,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凝血过程持续激活可达4周,术后DVT形成的危险性可持续3个月。与人工膝关节置换相比,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的中位时间较长,达17 d,且腘静脉近端的血栓发生率高,发生致命性肺栓塞的可能性也更大,因此,专家建议对于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应适当延长DVT预防时间[8]。当然,对于高危患者术后预防时间长短的选择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医生主要根据患者病情和相关辅助检查结果进行主观判断,对于患者预防时间个体化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决议。

3.3 服用药物的副反应和出血事件的处理

术后DVT预防期间有2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停药3 d,2例患者出现下肢瘀斑停药3d,分别是1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患侧髋部和大腿上部,大小10 cm×20 cm瘀斑,1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患侧膝关节外侧,大小10 cm×10 cm瘀斑。瘀斑出现时间分别为术后2、3 d,同时伴有伤口少量渗血,停药期间IPCD预防照常进行。4例患者除了对症支持治疗外均未做特殊处理,未进行血常规和凝血功能的复测。停药3 d后再次评估出血风险,恢复利伐沙班使用,完成预防疗程。文献报道,利伐沙班连续或间断使用何者更好,使用过程中中断对预防效果有何影响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是,目前多数意见认为药物预防过程中只能使用一种药物,不能换用,如遇出血事件等需要中断服用,等待出血事件稳定后再次评估出血风险,恢复药物使用,完成预防疗程[9]。

3.4 术后下肢深静脉彩超结果与DVT危险因素分析

对于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无症状的患者,不建议出院前予以下肢深静脉彩超筛查。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DVT的敏感性可达95%,对膝上段DVT的诊断率几乎达100%[10]。因此,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DVT的一种简洁实用的检查技术,被誉为无创伤性血管造影。

本次入组的100例患者均接受了DVT的预防,术后常规进行了彩超筛查,有2例患者发现DVT形成,发生率为2%,与文献报道的预防后DVT 1%~10%的发生率符合[11]。此2例患者Wells评分均为2分,彩超检查时间分别为术后7、8 d,血栓发生部位均为患侧胫后静脉,大小分别为3 mm×4 mm和2 mm×3 mm,患者并未出现任何相关症状与体征。病例分析如下:患者女性,73岁,左侧股骨颈骨折,伴随高血压病10年,2型糖尿病6年。术前卧床21 d,行左侧下肢皮肤牵引治疗,术后DVT预防符合指南推荐。另一患者男性,66岁,右侧股骨颈骨折,伴随冠心病,高血压,既往有脑瘁中病史,有40年吸烟酗酒史。术前卧床14 d,行右侧下肢皮肤牵引,DVT药物预防首次给药时间为术后13 h,其余措施符合指南推荐。以上DVT阳性病例特点主要包括:髋部骨折;卧床时间长;存在代谢性内科疾病等。髋部骨折造成的创伤是发生DVT最常见的因素之一,它可以损伤或压迫静脉,造成静脉内膜破损,形成创伤后的炎症反应,加速炎性因子释放,引起机体一系列变化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诱发血栓形成[12]。卧床时间是发生DVT的常见因素,髋部骨折患者术前不能离床活动,疼痛使患肢活动减少,静脉回流失去了肌肉泵的作用,导致全身和局部血流缓滞。同时,股骨颈骨折患者行牵引治疗对静脉血管造成压迫,使血液回流受阻,导致DVT的形成。有研究证实,代谢性内科疾病促进了DVT的发生,其原因可能是此类疾病对凝血-抗凝系统的干扰[13]。在进行规范的预防后,人工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仍应保持对DVT的警惕,对于识别DVT的高危患者十分关键,许多住院患者至少有1个高危因素,有大约40%的患者有3个或者更多[14]。同时,下肢肿胀与腓肠肌压痛等具有特殊意义的体征必须引起重视,避免漏诊DVT,尤其是无症状DVT。当然,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很多也很复杂,需要专门的研究纳入更多样本进行分析与探讨。

[参考文献]

[1] Geerts WH,Bergqvist D,Pineo GF,et al. 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8th Edition)[J]. Chest,2008,133(6 Supp l):381S-453S.

[2]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J].中华骨科杂志,2009,29(6):602-604.

[3] Eriksson BI,Borris LC,Dahl OE,et al. Dose-escalation study of rivaroxaban(BAY 59-7939)-an oral,direct Factor Ⅹa inhibitor-for the 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patients undergoing total hip replacement [J]. Thromb Res,2007,120(5):685-693.

[4] Wells PS,Anderson DR,Rodger M,et al. Derivation of a simple clinical model to categorize patients probability of pulmonary embolism:increasing the models utility with the SimpliRED D-dimer [J]. Thromb Haemost,2000,83(3):416-420.

[5] Agnelli G,Gallus A,Goldhaber SZ,et al. Treatment of proximal deep-vein thrombosis with the oral direct factor Ⅹa inhibitor rivaroxaban (BAY 59-7939):the ODIⅩa-DVT (oral direct Factor Ⅹa inhibitor BAY 59-7939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ymptomatic Deep-Vein Thrombosis)study [J]. Circulation,2007,116(2):180-187.

[6] Mueck W,Eriksson BI,Bauer KA,et al. 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of rivaroxaban-an oral,direct factorⅩa inhibitor-in patients undergoing major orthopaedic surgery [J].Clin Pharmacokinet,2008,47(3):203-216.

[7] Eriksson BI,Borris LC,Friedman RJ,et al. Rivaroxaban versus enoxaparin for thromboprophylaxis after hip arthroplasty [J]. N Engl J Med,2008,358(26):2765-2775.

[8] Agnelli G,Prandoni P,Becattini C,et al. Extended oral anticoagulant therapy after a first episode of pulmonary embolism [J]. Ann Intern Med,2003,139(1):19-25.

[9] Fisher WD,Eriksson BI,Bauer KA,et al. Rivaroxaban for thromboprophylaxis after orthopaedic surgery:pooled analysis of two studies [J]. Thromb Haemost,2007,97(6):931-917.

[10] 徐利群.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腿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04,25(21):22-23.

[11] Struijk MC,Ettema HB,Verheyen CC,et al. Comparing consensus guidelines on thromboprophylaxis in orthopedic surgery [J]. J Thromb Haemost,2010,8(4):678-683.

[12] Eriksson BI,Lassen MR,the PENTasaccharide in Hip-FRActure Surgery Plus Investigators. Duration of prophylaxis against venous thromboembolism with fondaparinux after hip fracture surgery:a multicenter,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double-blind study [J]. Arch Intern Med,2003,163(11):1337-1342.

[13] 孙葵葵,王辰,古力夏提,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临床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27(11):727-730.

[14] Venturi ML,Davison SP,Caprini JA. 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the plastic surgery patient:current guidelines and recommendations [J]. Aesthet Surg J,2009,29(5):421-428.

(收稿日期:2012-11-22 本文编辑:李继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