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健康教育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

摘 要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健康教育预防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选择行剖宫产术产妇626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健康教育组326例、对照组300例。健康教育组对其进行术前、术后健康教育及指导,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对两组产妇术后1周内下肢疼痛与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健康教育组术后1周内发生下肢疼痛与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X2=16.6、7.87,均P<0.01)。健康教育组未发生肺栓塞,对照组发生肺栓塞3例,两组产妇肺栓塞的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X2=1.77,P>0.05)。结论:加强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关键词 剖宫产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健康教育 疗效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281

近10年来,由于各种因素使剖宫产率不断上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系统内不正常的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的静脉回流障碍而造成的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是静脉疾病中常见的一种,严重的可引起肺栓塞,威胁患者的生命。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有三方面:静脉血流瘀滞、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内膜损伤,目前仍被各国公认[1]。①孕期体内雌激素量的增加[2],产妇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血液处在高凝状态,血液较黏稠。②盆腔、下腹部手术可引起静脉管壁损伤,手术麻醉使下肢静脉肌肉松弛,血管扩张,血流缓慢。产妇术后因刀口疼痛长期卧床、活动减少、手术前后禁饮食、术中失血失液、这些因素都有利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所以手术前后健康教育和指导不容忽视。近年来收治剖宫产孕妇626例,分别在手术前后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和传统护理,探讨手术前后健康教育和指导对现预防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9月~2011年10月收治行剖宫产孕足月产妇626例,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健康教育组326例,年龄20~42岁,平均26.9±3.8岁;体重50~88kg,平均62.3±4.9kg;孕周35~42周,平均38.5±4.8周;手术时间28~50分钟,平均30.8±4.7分钟;初产妇186例,经产妇140例。对照组300例,年龄21~41岁,平均27.3±3.6岁;体重52~87kg,平均63.1±4.7kg;孕周36~41周,平均37.5±4.9周;手术时间25~45分钟,平均30.6±4.6分钟;初产妇170例,经产妇120例。两组产妇的年龄、体重、孕周、手术时间和产次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围手术期健康教育。⑴对择期剖宫产的326例孕妇进行术前康复指导,具体措施:①指导孕妇卧床休息时取头高脚低位,抬高30°,孕晚期由于胎儿生长发育较快,呼吸以胸式呼吸为主,呼吸费力,所以指导孕妇高枕左侧卧位,减轻平卧呼吸困难加重而引起的缺氧,避免加重孕妇血凝状态。②指导孕妇在双下肢下面垫软垫,使双下肢抬高30°,应避开腘窝处,以免压迫下肢静脉影响血液回流。③告知孕妇不要长时间坐着,教会其经常练习肌肉活动,利用肌收缩促进血液回流,如上肢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以及指关节多做屈伸运动、外展内收、内翻外翻活动,下肢进行膝关节、踝关节及足趾小关节的屈伸运动、外展内收、内翻外翻活动,不少于3次/日,每次15~2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④每天有责任护士评估孕妇对宣教内容的掌握情况。⑤让孕妇及家属明白本身存在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说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性,使孕妇及家属积极配合。⑵术后护理及健康教育:①心理护理,产妇术后因刀口疼痛,自理能力缺陷以及缺乏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多表现为紧张焦虑,可引起交感迷走神经功能紊乱,血管舒缩功能失调。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3],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士应该主动与产妇沟通,耐心倾听产妇诉说,仔细讲解术后有关知识,消除产妇的紧张焦虑,保持心情舒畅。②术后早期活动,在产妇神志清醒时,由护士协助家属按摩产妇双下肢,沿小腿自下而上环形按摩小腿肌肉,然后双手自足跟由下往上挤压小腿、大腿肌肉,持续15分钟,间歇15分钟,重复进行。1小时后将足后跟放平,协助产妇做踝关节和膝关节伸曲活动,持续15分钟,间歇15分钟,重复进行。2小时后协助家属做产妇双下肢及髋关节运动伸曲、内收外展运动;6小时后护士协助产妇翻身取侧卧位、半坐卧位。术后第1天指导产妇主动活动,3~4次/日,每次活动上肢、下肢关节各20~30下,逐渐增加活动量,拔出尿管后下床在室内活动。③饮食护理:术后多喝水,术后6小时进流质饮食,防止因摄入量不足引起血液浓缩,饮食以高蛋白、低脂肪、高纤维素和高维生素,多吃蔬菜和水果,多吃易消化的食物,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④护士静脉操作技术要熟练,尽量避免在下肢穿刺,以免导致静脉内膜损伤,促进了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产妇术后7天内下肢肿痛、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记数资料采用X2检验。

结 果

观察组术后7天内下肢肿痛、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发生发生肺栓塞3例,观察组组未发生肺栓塞,两组产妇肺栓塞的发生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术后7天内下肢肿痛、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得比较(例)重者可引起肺栓塞危及产妇生命。剖宫产产妇是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其主要原因:①近年来产妇多数是独生女,由于对疼痛的恐惧会主动选择。讨 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剖宫产后最严重的并发症,轻者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严剖宫产,使剖宫产率有所增长,术后由于害怕刀口疼痛而不敢早期活动,导致下肢静脉血流缓慢,易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②妊娠期孕妇由于胎盘产生大量的雌激素,促进肝脏产生多种凝血因子[5],纤溶酶活性降低,使血液黏稠度增加;③妊娠后期由于子宫增大压迫盆腔静脉,血液回流受阻,静脉压升高使血管内膜损伤,而促进了下肢深静脉血栓。④剖宫产手术导致失血过多、液体入量不足、术后6小时禁饮食等因素都使血容量不足,血液浓缩,加之术后卧床,活动减少等均可使血流缓慢,这些因素等均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本研究发现通过对326例择期剖宫产产妇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使产妇和家属积极主动的学习掌握早期活动的内容并进行手术前后的训练,产妇术后都能积极配合进行被动运动、自主活动、早期下床活动,产妇术后7天内下肢肿痛、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未发生肺栓塞,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明显降低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显然,手术期健康教育在预防剖宫产产妇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20.

2 宋学香,米玉芹.肺栓塞患者抢救与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1998,13(1):48-49.

3 辛绍伟,齐加欣,黄俊荣.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和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288-299.

4 王玉琦,叶建荣.血管外科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