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动画片的特质与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视度提升,教育的脚步越走越早。近年来,婴幼儿早教产业不断壮大,随之产生的各类早教衍生品也不断增多。其中,婴幼儿启蒙动画片成为家长选择早期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之一,原因不乏动画片包含着音乐、故事、绘画、语言等综合因素,同时又有现代科技的扶持,孩子对此类新鲜事物的学习更具有积极性。启蒙动画片的作用即是引导孩子正确认知对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基本的社交礼仪,等等。通过对启蒙动画片出现、探索、成长的认知,全面了解其特质与发展。

【关键词】启蒙动画片;动画特质;发展现状

动画产业的高度持续发展,涌现出一大批高质量的动画作品。针对婴幼儿的启蒙动画片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但与青少年动画相比,此类动画片的发展相对比较落后,成长也较为缓慢。启蒙动画片的发展起步较晚,受众也相对有局限性,功能性更加明显,娱乐性相对减弱。基于婴幼儿这一受众群体的特殊性,启蒙动画片的产生也具有相应的时代背景。如何贴近动画片的本质,又具有启蒙婴幼儿的特质,促进婴幼儿的身心发展,避免消极影响的产生,是启蒙动画片存在的重要意义。

一、启蒙动画片的出现

婴幼儿时期是人类大脑在成长过程中,发育最为飞速的一个时期。新生儿脑部体积相当于成人大脑的50%,3岁的幼儿脑部能发育到成人的80%。换而言之,0-3岁是人的大脑发育黄金时期,一个人的学习能力50%都是婴幼儿时期发展起来的。婴幼儿处于一个特殊的敏感期,各类能力与经验都是新鲜的,如视觉、听觉、语言、音乐等。大脑在发育初期,其可塑性很强,发展阶段基本有八个智力飞跃的时期,主要都集中在0-1岁的婴儿期,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就是对简单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婴儿对故事的连贯性认识几乎为零,但是婴儿期视觉和听觉的发育却是飞速的。2-3岁的幼儿,对故事的掌握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程度较浅,个性鲜明的动画角色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早期的优质启蒙动画片,可以引导出孩子细腻、耐心的性格。婴幼儿的各项技能学习,都需要通过视觉与听觉的模仿,普通的绘本或朗读故事只能满足其一,而动画片却同时满足了这两项需求,动画片的功能性在启蒙动画上体现的更多。

现代社会生活环境的局限性,不仅仅体现在自然环境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进入一种相对隔离的状态。即使是最亲近的家人,由于工作压力等因素,无法将陪伴做到最好,但孩子的情感需求与认知欲望却不曾改变。于是现代化的育儿模式陆续相应的产生了,启蒙动画片就是其中之一。

动画片往往以童话、神话故事、漫画为蓝本进行创作,如《白雪公主》《大闹天宫》《大力水手》等。它们虽然以动画片的形式表现,相对于文字、绘本,更能被儿童接受,但是婴幼儿由于年龄的关系,并不能理解难度过高的启蒙学习内容,其生理特点也要求动画片的时间长度不宜过长。婴幼儿启蒙动画片的出现并没有特定的时间点,随着人们对早期教育的重视,而常态动画片的深度和时间都不太适合婴幼儿观看,相应的启蒙动画也就随之产生了。

动画片作为运用现代科技而实现的艺术形式,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1896年法国影像大师乔治·梅里爱尝试了单格曝光让对象动态化后,动画就在美国开始发展起来了,一些插画家和漫画家也纷纷加入其中。1927年有声电影的出现,更是让动画加入了音乐、配音等元素,至此有声影像动画片产生了。动画片发展之初,儿童动画电影仍占有市场主要份额,主要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娱乐休闲方式,其教育功能并未引起从业者的重视。

二、启蒙动画片的探索

现代社会对教育重视度的极大增加,使得早教绘本、早教玩具、早教机构纷纷出现,早教启蒙动画片更是其中炙手可热的一种教育方式,其特点就是故事简洁化、色彩丰富化、角色生活化等。根据婴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制作适合他们观看的启蒙动画片。有专家认为,看启蒙动画片对婴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如更大面积的使他们接触更多的词汇量,更早的刺激婴幼儿的语言发育,发展婴幼儿的大脑记忆力、注意力,提高婴幼儿智力开发效率。0-2岁正是孩子处在一个被动接受事物的本能学习阶段,大部分活动都是人的条件反射,他们的自我意识还在觉醒中,创新意识和想象力处于朦胧期。一部优秀启蒙动画片,能成为孩子人生的助力器,展现给他们一个真实纯真的世界。一定意义来说,儿童动画片,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画面温馨、内容健康、片长适当等特质,就能作为启蒙动画片。

启蒙动画片在电视台定时播放具有一定的优势,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平台,可以累积固定的收视群。当动画片成功之后,这些收视群就成为角色的小粉丝,对角色的行为产生模仿,生活模式也会代入。如英国动画片《粉红猪小妹》(图1),是由英国人阿斯特利·贝加·戴维斯(Astley Baker Davis)创作、导演和制作的一部英国学前电视动画片,在电视频道BBC(英国广播公司)播放。制作之初,他们并没有一个完整的人物设计及故事剧本,电影制作人艾莉森·史诺登向他们描述了一个现象:她的小女儿发现一些儿童节目里的角色没有父母而感到困扰,她指出启蒙动画片需要描绘一个完整的家庭。于是,《粉红猪小妹》正好切中了这一点,其中主要角色有姐姐佩奇、弟弟乔治、猪爸爸、猪妈妈,以及幼儿园的朋友和爷爷奶奶等家人。这个角色设定,与英国普通孩子的社交圈有高度的相似性,让孩子有更快的代入感,有助于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故事探索了一個四岁女孩的日常世界,在她的世界里,每天与弟弟、爸爸、妈妈一起生活,虽然场景基本被限制在家里或者幼稚园里,但是孩子的好奇心却让每一集都有丰富的故事呈现。这正与一般儿童的成长环境、成长过程有相同点,容易使得观众产生共鸣,接受来自影片中的正面信息,起到教育引导作用。影片传递出的正能量更难能可贵,告诉孩子做事不急不躁、冷静对待,有问题一起解决的处事态度。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是成长学习的基本要点,而心态更是孩子将来在社会生存中必备的前提,“善良”作为人的本质,更能从小在孩子身上挖掘出来并发扬。

婴幼儿启蒙动画片的受众群体是相对没有选择权的孩子,在动画片的选择上更多的依靠于家长,所以一部成功的启蒙动画片,必须得到家长的青睐。家长在选择时,考虑得更多的是教育性,孩子在观影后,能否从影片人物对话和社交中学习到礼貌用语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他们的主要出发点。从某种意义上说,1-3岁的儿童是语言和行为模仿力最强的时候,好榜样能使孩子成长得更出色。虽然家长在日常教育上,良好的习惯养成是必需的,但是启蒙动画片的教育形式,会更受孩子的喜爱,影片中可爱的角色容易使人代入,所产生的影响也会更大。正是因为这一点,启蒙动画也成为早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故事性启蒙动画对儿童良好的行为养成,具有典型的教育意义。

当然除了具有故事情节的启蒙动画片,一些有针对性知识点的动画片,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欢迎。如《天线宝宝》(图2),这部适合1-3岁儿童的动画片,几乎全球闻名。全片没有很多对话,一群可爱的天线宝宝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一样每天日常起居,嬉戏玩耍。这部动画片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语言对话和数数能力,这个阶段孩子所需要的新知识点,通过天线宝宝们的互动呈现出来。与合家欢动画片不同的是,家长对此类启蒙动画片产生的兴趣平平,不太适合全家一起观看,更适宜当作孩子的早教课堂教学视频。

非故事类启蒙动画片,它的优势非常明显,即学习导向性明确。家长在帮助孩子选择动画片时,具有针对性选择,汉语、英语、数学、音乐、诗词等方面,都是家长考虑的因素。1-3岁是幼儿各项技能发展的关键期,具有单项学习性的启蒙动画片更能受到家长的青睐,坚持每天给孩子播放,不仅能给孩子一个学习的环境,更是有利于孩子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习类启蒙动画片更重要的一点是互动性,婴幼儿的注意力可集中5-10分钟,一般的故事类动画片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而且年龄越小注意力集中时间越短,影片中的互动可以增加孩子的兴趣与学习热情。如《爱冒险的朵拉》,主角是一位西班牙裔的女孩,喜欢与她的朋友们一起冒险。冒险过程中,必须说出一些单词才能继续。孩子在观看过程中,通过这种类似游戏的互动,不知不觉就学会了一些日常简单的英语单词,扩充了自己的英语词汇量。对孩子来说,学英语单词也是游戏的一部分,并没有课堂上那么枯燥与限制。这不仅使孩子的学习效率变高,更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对他们长大后的课堂学习也有一定的启发连带作用。而在孩子们眼中,朵拉并不仅仅存在于电视屏幕上,也是他们生活在一起的小伙伴,带着他们一起在世界各地冒险,学习到从未接触过的新知识。卡通人物与真实生活产生的交集,让动画延伸、扩展到现实生活中,启蒙动画的特质产生的正面能量也越来越显著。

启蒙动画片的教育作用是否正面,仍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与婴幼儿身心发展研究有效结合,才能让启蒙动画片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积极的一面。不同时代的儿童,有其特有的时代特色烙印,动画制作者根据所处地域、文化、艺术特色的不同,探索出具有人文特色的启蒙动画片。

三、启蒙动画片的成长

婴幼儿启蒙动画片的成长是与时俱进的,现代社会对教育要求的提前化与国际化,更是让启蒙动画片资源得到了共享。由于早期教育及动画制作水平的发展差异,各地启蒙动画片发展至今,呈现出不同风格、不同情境的特色动画片。除了以BBC启蒙动画片为代表的西方动画,中国启蒙动画片发展也不断地大步发展。

中国动画从发展之初,就从传统文化和艺术表现技法中寻找灵感,在一定时期也探索出一条属于中国动画特色的美术形式。如中国水墨动画是世界动画史上的一个巅峰,至今仍是中国动画的一个符号,其中《小蝌蚪找妈妈》(图3)更是中国几代儿童的启蒙动画片,浅显易懂的故事情节、中国特色的表现手法、细腻婉约的情感表达,将中国式亲情通过屏幕展现,使孩子与家长产生共鸣。中国启蒙动画片传达的思想与文化更加侧重于道德规范、正义标准、家庭亲情,这与中国儒家文化的传统教育有很大的联系。与欧美、日本动画片相比,中国动画在一定程度上,更早的重视了教育的作用,削弱了娱乐性。可以说,在上世纪中国动画发展鼎盛期,中国启蒙动画片伴随着中国动画片的崛起而成长,将中国传统礼仪、人格品性生动地传播出来。

伴随着数字时代与中国改革开放后现代化的进程,中国动画开始脱离传统文化的影响,更多地走向产业化发展。现代教育的急进,也让中国教育的重点产生转移,启蒙动画的类型也随之发生变化。动画片的表现方式不再是传统的技术手法,国外动画片的制作流程、制作方法、故事类型,被国内制作团队重点“学习”并运用。婴幼儿的启蒙动画片一般都是电视动画片,很多电视台都会参与其中,近年来许多电视台纷纷成立少儿动画频道,分时段播放各类型动画片,满足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需求。1999年,系列动画片《蓝猫淘气3000问》(图4)在北京电视台青少年频道首播,受到了巨大的市场反响。该动画片通过蓝猫的教学式表演,将科普知识展现给孩子们,使得这部动画片成为动画版的青少年百科全书,这与当时中国式特色教育有着不谋而合的契合点。但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更多的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基础语言及行为教育的重要性,婴幼儿时期的启蒙教育更加侧重在日常行为规范、独立意识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掌握,等等。

结语

启蒙动画片的成长与当下社会教育背景密不可分,婴幼儿学习的侧重点也随之产生变化,动画片的成长与社会教育发展程度相辅相成。当制作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启蒙动画片发展更加侧重于故事情节与启蒙作用,具有有趣、有爱、有益等特质的启蒙动画片,才是适合婴幼儿观看的,在知识性、趣味性、社交性中寻找到平衡点,使孩子们在娱乐的同时,在快乐学习中健康成长。

參考文献:

[1]余为政.动画笔记[A].史筱筠.我的美国动画遍历[C].北京:京华出版社,2010.

[2]余为政.动画笔记[A].珍·琵琳.从传统二维动画短片到电脑动画电视系列片[C].北京:京华出版社,2010.

[3][法]塞巴斯蒂安·德尼斯.动画电影[M].谢秀娟,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