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育人:高校党建工作的新视角

摘 要: 高校承担着文化传承的重要历史使命,文化育人是现代大学的主要功能,也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崭新视角。通过党建文化育人、特色文化育人、和谐文化育人、公寓文化育人、社团文化育人等途径,能够有效发挥高校党组织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推进高校党建工作不断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 文化育人 高校党建 工作创新

高校党建工作是新时期党的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在整体文化素质较高的青年人中培养接班人,建设优秀人才高度密集政党的工作,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后继有人。2015年我国2529所普通高等院校中,师生党员390多万名,超过一半的教职工是党员,教职工党支部9万多个,大学生党员占在校生的10.53%,学生党支部9万多个[1]。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强调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高校党建工作任重而道远,积极探索高校党建工作新途径、新方法意义重大。高校既是一个文化机构,又是一个教育机构,承担着文化育人的重要历史使命,文化育人本质上是传道解惑、立德树人,即以文育人、以文化人[2]。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中指出:“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积极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文化育人是现代大学的主要功能,也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崭新视角,有效发挥高校党组织在文化育人中的作用,将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创新,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与和谐稳定。

一、党建文化育人

党建文化是我们党在长期的党的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组织特征的观念体系,包括理想信念、价值追求、情感态度、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既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精神支柱,又是激发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和归属的力量源泉,更是提高党建工作水平的软实力。党建文化是社会先进文化的一部分,反映时代特征,引领风尚,教育人们,服务社会,推动发展[3],坚持以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党建工作特有的威严性和政治性,使全社会从文化视角审视党的建设,拥护党的领导,集聚广大党员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文化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展现学校办学特色和综合实力,得到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的认可,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党建文化一方面以先进性引领校园文化发展,宣传优秀校园文化,陶冶师生情操,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另一方面以规范性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内化教育目标,塑造健康人格,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立志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加强党建文化研究是提升党建文化育人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一是深刻理解高校党建文化的历史使命。高校是创造知识、传播文化、引领风尚的高地,高品位、先进的文化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以优秀的文化培育优秀的人才是高校的使命,同时决定了党建文化的责任。高校党建文化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充分发挥高校传承和创新文化的知识优势和人才优势,鼓励高校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自觉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以文化梦助圆中国梦。二是不断优化党建文化建设的载体。通过将党的科学理论融入党建文化,夯实理论基础,确保党建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提升党建文化的内涵和感染力;通过加强高校党组织建设,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强化党建文化建设的组织载体,展现党建文化的凝聚力和辐射力,扩大党建文化活动的覆盖面;通过建立和完善各项党建工作制度,优化党建文化的制度载体,提高党组织的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体现党建文化的规范性和约束性[4],构建党建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和谐文化育人

和谐文化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思想文化,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和谐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人们对历史的、现实的和未来的社会生活的认同和向往。有了和谐的文化,才能创造出和谐的政治与经济。我国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核心的和谐文化,是在坚持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尊重文化的丰富性,主张弘扬主旋律与倡导多样化的有机统一,既有利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壮大,减少思想冲突、增进社会认同,又有利于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博古通今,融合中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和谐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在国际上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品格与魅力,文明与活力,是团结凝聚人心,推动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学校园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促进科学发展的当今社会,高校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促进全体师生员工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为构建和谐校园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发挥和谐文化育人的功能。高校党组织应该将建设和谐文化作为现实而必要的任务,融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

和谐文化育人以高校党组织坚强有力的领导为根本保障,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贯穿整个育人过程。首先,发挥党组织在和谐文化育人工作中的政治优势和主导作用,加强领导,大力推进。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加强正确舆论的引导,提高广大师生对和谐文化建设意义的理解,并提供展示和谐文化建设成果的平台,使和谐的理念深入人心。应促进学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交流沟通,平衡有序,协调发展,增进师生的归属感与存在感,凝神聚气,人人参与,充分发挥教师在和谐文化育人中的主导作用。要调动大学生接受教育的能动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倡导人文关怀。以人为本就是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其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是最重要的,既反映社会和谐,又促进社会和谐。高校党组织要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相连,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和关心人,关注广大师生的实际需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以和谐完善人格,以和谐化解矛盾,以和谐促进稳定,营造积极的育人氛围。

三、特色文化育人

我国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校虽同处中国文化大环境之中,但由于办学历史、办学理念、学术声誉、人文传统、区域经济发展、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的特点与差异,存在不同发展目标和不同特色追求。高等教育系统的分层管理和分类指导要求各个高校根据社会多样化发展需求和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定位,保持传统与特色的相对稳定和特色发展。高校文化建设要注重共性发展和个性发展的有机结合,既要重视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联系与差异,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树立品牌意识,扩大教育效益,形成自身品牌与特色。又要重视保持传统优势,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与专业、学科建设的结合,形成特色鲜明的文化特征和育人氛围,促进高校特色建设和科学发展,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核心竞争力,确保可持续发展。特色既是生命力,更是发展力。强化特色是推动学校新一轮发展的必然选择,高校党组织有责任准确把握办学定位和发展路径,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增强服务社会能力,加大协同育人力度,以特色谋划发展,以特色培育人才,以特色追求强盛。

特色文化育人一要重视有效发挥专业特色文化育人的功效,二要关注行业地域特色文化的育人作用。首先,打造特色品牌专业是高校自我发展的战略选择和核心任务,而专业文化是专业成熟的标志,不同类型的专业文化与专业知识和技能紧密结合,对于该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正德、启智、怡情、教化”作用[5],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专业教育氛围,为广大师生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提供原动力和支撑[6]。专业文化育人一方面以专业教学为主渠道,拓展学科教育的应用性,在教材选择、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改进等方面彰显特色,不仅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发挥专业课程育人的功能,而且能促进科学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合。另一方面建设一支实力雄厚的品牌特色专业师资队伍,充分发掘专业教师的育人潜质。其次,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高校责任,认真研究行业产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体现人才培养的地方行业特色是高校适应新形势,拓展教育渠道,丰富教育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源远流长的优秀地域文化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独具特色的优秀行业文化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专业素质,校企合作使大学生近距离接触社会,提前融入企业文化有助于提升职业素养,行业地域特色文化为高校文化育人创造了新的环境。高校应该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文化育人新机制[7]。

四、公寓文化育人

大学生公寓是学生共同学习、生活、娱乐、交往、发展的重要场所,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公寓是大学生的“第一社会”、“第二家庭”和“第三课堂”,大学生在校期间1/3的时间在公寓度过,公寓文化的育人功能越来越被重视。公寓文化就是以学生公寓及周边场所为重要载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以其与学生生活最密切联系文化层面的特点,对大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产生不可替代的深刻影响。加强公寓文化建设目标就是以公寓为高校党组织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为大学生创造健康成长、努力成才的良好生态环境。党建工作进学生公寓,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又体现了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协同发展的理念,既把党建工作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把校园文化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既有利于发挥党建工作的文化建设引领作用,又推进党建工作创新与发展。

首先,强化公寓文化的德育功能。公寓文化发展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突出思想性、政治性和先进性,同时,以学生公寓为主要场所,展现公寓文化活动的互动性、共享性、开放性和普及性,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效衔接与互补,以文化特有的感染力和渗透力,帮助大学生尽情挥洒个性风采的同时,主动认同社会主流意识,寻求精神支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发挥公寓文化的规范约束功能。学生公寓严明的制度和公认的准则在公寓文化中属于制度文化层面,规章制度是根据学校有关要求和学生公寓的具体情况制订的,要求公寓所有成员共同遵守,引导和督促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公认的准则是大学生在公寓中经过长期实践活动、情感交流、思想碰撞而逐渐形成的,代表大学生共同利益和奋斗目标,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起到约束作用,体现自愿性和自觉性。最后,创新公寓党建工作机制。将党组织建在学生公寓,既能使高校基层党组织体系充满活力,贴近学生,又能扩大党组织的影响力、渗透力和覆盖面,一方面不断强化党组织教育人、引导人、凝聚人的作用,为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和育人功能提供组织保证,另一方面有利于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学生党员的传、帮、带,在公寓营造和谐积极的文化氛围,不断提升学生党建工作的育人水平。

五、社团文化育人

高校学生社团多姿多彩地活跃在校园里,是大学生为了满足兴趣爱好自愿组成并积极参与的,丰富了校园文化和学生的精神生活,得到了社会和学校的认可,在学生中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团中央在有关文件中对大学生社团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以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建设和管理并重,发挥学生社团在活跃校园文化、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等方面的作用,要求各个高校通过创新工作内容和形式,适应学生需求,增强学生社团和社团活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探索新形势下通过学生社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手段、新方法[8]。加强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加强社团文化建设,发挥社团文化育人功能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新内容和新途径。社团文化是与社团建立、发展、运营有关的,贯穿于社团组织、社团成员和社团活动之中的观念、精神、制度、规范等,既集中体现了社团特色与风采,又保证了社团生存和发展。优秀的社团文化能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通过大学生活跃的言行和颇具影响的社团活动,对高校周边及整个社会产生感染和辐射效应,有助于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高校党组织对学生社团的建设与管理方面,一是以教育引导为主,在提供社团运营政策、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保障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创造宽松有序的环境,搭建对外交流的平台,鼓励继承、弘扬和创建优秀社团文化,营造健康向上的社团育人氛围。二是指导学生社团确立科学的发展目标,使之与学校育人目标相统一,既反映时代特征和校园文化的诉求,又与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价值取向相吻合。社团领导者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共同制定社团发展目标,强化自我控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充分发挥目标的指引作用,体现合作共赢的管理理念,以保证社团的有效生存与科学发展。三是配备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指导学生社团开展活动,确保社团发展的正确方向,提高社团活动质量和品位,创设积极有效的教育情境,满足大学生拓展知识面和发展空间的需要,使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有感悟、有收获、有提高,充分发挥社团活动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高校党建工作十个须知.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5年08月21日.

[2]刘伟.高校属性与党建工作.光明日报,2015-05-03(06).

[3]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3,245.

[4]张伏力.高校党建文化建设载体优化论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07,36-37.

[5]林丽萍.专业文化:高等职业院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纬度[J].现代教育科学,2009,4,87.

[6]陆迎真.校企合作开展专业文化建设策略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2,22.

[7]王丽琛,等.地方行业特色高校文化育人机制探析[J].中国轻工教育,2014,01,6-7.

[8]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R].2005-1-3.

基金项目:2015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5SJD182《体验式教育视角下大学生社团育人功能的有效性研究》;2015年党建与思政教育课题(DJ201501)《高校党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