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山阴县北周庄镇:实施“四化”方略助新农村建设

山阴县北周庄镇地处县城最北端,全镇21个行政村,18742口人,是山阴县最大的集镇之一。208国道、北同蒲铁路、大运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木瓜河横贯东西,发展农业条件优越。西部坡区蕴藏着国内极其宝贵的氢钙石和丰富的石灰岩。全镇工农业生产总值达6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251元,是山阴县北部乡镇发展态势良好,势头强劲的重镇。

为加快北周庄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今年以来,北周庄镇党委、镇政府结合本镇的实际,按照“工业强镇、农业稳镇、生态靓镇、文明建镇”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工业化、产业化、园林化、系统化”四大建设方略,扎实推进全镇新农村的建设。

推进工业化进程 蓄积新农村建设资本

新农村建设需要资金的投入,镇党委、政府采取多条腿走路的方法。一方面解放思想、栽桐引凤着力招商引资,放开优势资源,放开潜力资源,大胆引进资金、项目、技术。继金海洋循环工业经济小区后,先后引进了中煤顺通、观音堂煤运站等千万元以上规模企业6家,千万元以下其它各类企业35家,引资达4.3亿元。另一方面镇党委、政府积极创优发展环境,努力搭建服务平台,为村及村民蓄积资本。各村以土地补偿作为股份注入企业,从企业的分红中壮大集体经济。并利用驻地企业密集优势,合理安排富余劳动力,据统计:全镇共解决2238名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与此同时,镇党委、政府倡导企业家热爱家乡,建设家园,回报社会,并制定和出台了政府主导,企业赞助,村委实施的村企“结对子”帮扶建设方案,订立了镇企、村企工作协调制度。

工业反哺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镇党委多次召集企业负责人召开座谈会,共商新农村建设大计。在座谈会上,金海洋循环工业经济小区捐资5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支持北周庄的新农村建设。当地其他企业也纷纷出手相助,共出动大型机械500余台次,完成土石方218万方,直接节约资金达50万元。

加快农业产业化 夯实新农村基础

近年来,北周庄镇党委、政府本着立足当地优势,发挥区域特色,发展规模种养途径的原则,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农村科技文化素质,并始终把科技兴农,加大农业投入作为发展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来抓。每年冬季聘请省、市、县农科部门的专家、教授给当地农民讲授农业实用技术,共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25期,培训2600余人次,全镇共有453名农民领取了农业技术资格证书。在夏季生产期间,他们还把专家请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让专家给农民传授病虫害防治知识和奶牛疾病预防知识,开辟了16个农业科普宣传栏,受到了老百姓的好评和拥戴。

通过整合产业布局,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现已初步形成了种植专业化、养殖规模化、区域特色化的产业结构格局。以新岱岳村为中心的脱水蔬菜种植带、北周庄高蛋白玉米种植带、沿木瓜河水产养殖带等区域化种养带的形成,让北周庄镇的农业专业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创建园林村镇 展现新农村风采

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标准之一。北周庄镇党委、政府把创建园林化村镇当作提升镇村两级品位的重点来抓,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北周庄镇的生态环境,镇党委、政府提出了“绿化一座山、治理一条河,筑起护镇绿色大屏障”的口号。从去年开始,北周庄镇投资46万元对西山百里林带进行了道路建设和绿化美化,栽植松树13.2万株,建起了护镇绿色屏障。并对木瓜河两岸进行了治理。园林化村镇的创建,对改变村镇容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现在北周庄镇山绿了、树多了、村子路通了、街巷宽阔了、全镇容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造福人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新农村建设规化上,北周庄镇镇党委、政府集思广益,多方征求农民意见,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组,并反复论证,多次邀请省规划设计院的专家、教授实地考察,详细规划、实施方案进行了公示亮化,以此调动每个村民关注新农村建设,关心新农村建设。其次,在加强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公用事业建设中,也取得了明显实效,全镇共完成总投资177.68万元的学校危房改造工程,出资 9.8万元配置各种电教设备、教学器件、器材。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普及率100%,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重新规范建设19所乡村卫生服务站,按农村医疗标准配齐了各种医疗设施和专业技术人员,农村初级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不断得到了完善。再次,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党的建设、民主管理、农村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来抓。全镇开展了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为主要内容的“树六型形象、作六个表率、创六好标准”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基层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的战斗力和感召力明显提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相信在新一届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未来的北周庄镇必定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取得丰硕的成果。

(山西采编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