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社团文化,助推绿色成长

纵深推进新课程改革,各地在教学过程改革、课程资源开发、教学结果评价等方面不乏好的探索。纵观这些改革,落脚点只有一个:打造成才立交桥,实现成长的无限可能性和生命的丰富多彩性。人是教育的尺度,学生参与的才是他最需要的,尊重生命、发展个性已是时代的共同呼声。

近年来,绵阳外国语学校结合教改发展趋势和学校教育时空,以学生社团活动为突破口,辐射浸润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学能提升、生命绿色成长。

一、命题提出的背景

我校作为十二年一贯制学校,较强的教育连贯性,使我们拥有了教学改革的较大空间。我校始建于2001年,是绵阳市教体局直属集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的全寄宿、现代化、国际化品牌学校。学校占地230亩、153个教学班,在校生7300多人。学校以社团、科技、艺体、外语为特色,形成了素质小学、强势初中、精品高中的办学格局。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长期集聚的人才资源、文化资源、社会资源、课程资源,是学校繁荣社团文化重要的物质基础。

当下,应试教育已经进入死胡同。及时把握时代脉搏,找到突破应试教育的窗口,是驱使我们立足教学改革的时代动力,也是我们繁荣社团文化的基础。

人人都有爱好,都想发展爱好;成长是在智慧引领下的个性发展;搭建创新的平台,拓展探索的视野;学习不仅是一种活动,更应该是一种生活;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是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这是我们繁荣社团文化的认识和理论基础。

二、命题解决的办法

(一)创新社团结构

我校学生社团最初是在学生团委会倡导下自发组织的,达到一定数量和规模后再组建为社团联盟。通过学校——学部——社团联盟进行垂直管理,学部对社团联盟进行引领、督促和规范。在这里,社团联盟既是一种自由组织,又是一层管理平台。

(二)分层设计社团

学校牵头、学部主导、社团联盟主持,对所有社团进行分层设计、理清关系,促其健康发展。

按性质属性,社团组织的分类为文学、艺术、科技、体育、实践、公益等六个大类。文学类有鹿鸣文学社(中学部)、莘莘草文学社(小学部)、普明诗社、话剧社等;艺术类有动漫社、摄影社、街舞社、音乐社、书画社、篆刻社、泥塑社、围棋社、象棋社等;科技类有科技创新社、科技图片社、赛车社、魔方社、航模社、理学社、物理实验研究社、生物兴趣小组、数学爱好者联盟等;体育类有足球社、篮球社、乒乓球社、羽毛球社、排球社、轮滑社等;实践类有记者团、广播团、演讲团、推理社等;公益类有环保社、宣传社、服务社、团员示范队等。

按活跃程度,我们把社团组织分为:草根社团,创立初期,范围较窄,影响不大,归年级管理;知名社团,渐成规模,定期活动,影响较大,归年级管理;中心社团,教师指导,社员众多,影响很大,归学部管理;精英社团:资源丰富,形成规模,校外知名,归学校管理。

(三)整合社团资源

一是社团课程化。对精英社团和中心社团进行课程化管理,列入课表,实施考评,建设活动场馆,分配课程资源,支持教学改革,年级、学部、学校三级分权管理与社团联盟的垂直管理相结合。

二是活动规范化。定时、定点、定人,定教案、定学案、定方案。杜绝随意性、松散性、无目的性。组建社团活动备课组、学科组、研讨组,实行领导牵头、教师负责、家长参与的管理运行机制。

三是构成多元化。广泛吸纳教师、家长、社会团体、社区组织参与社团活动。相应建立多种教师社团,如车友俱乐部、钓鱼社、骑行社、棋牌社、舞蹈社、歌友会等,以充满活力的教师社团带动学生社团发展。邀请家长参与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社团交互性与对等性,如在我校走廊、墙壁、橱窗、展板上,家长、老师、学生、专家的书画作品各有风姿,这是书画社团活动成果的部分展示。

四是影响社会化。校内外兼修,校内打造,校外发展;适应时代潮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为社会服务;开拓视野,促进自省,提升自我。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区、学校与单位建立联系纽带,改善单一的认知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拓宽学习领域、拓展学习方式。

(四)优化社团考核

建立社员发展档案。以年级为纬线、社团为经线,为每一位社员建立发展档案,记载其成长足迹,内容包括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时间、地点、表现、成果,师生对社员的优缺点评价、家长期望与寄语等。

研究入社前后变化。社团活动尤其关注文化成绩中差生的发展变化,把他们在心理、情绪、意志、能力、成绩、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表现做成“鱼骨图”,进行比照分析。鱼脊上端显示入社前情况,下端表现入社后的变化,从而方便学科教师进行个体关注和个案分析。

完善考核机制。一是建立阶梯式社团晋级机制:草根社团——知名社团——中心社团——精英社团;二是建立阶梯式社团评奖机制:银元奖——金币奖——钻石奖——皇冠奖;三是建立阶梯式教师晋级机制:一般教练——铜牌教练——银牌教练——金牌教练,教师作为社团教练的晋级与其待遇、职称、评优、考核挂钩,学生社团的晋级和个人表现与其入团、评优、操行、成绩挂钩。

搭建展示平台。社团是个性展示的舞台,从目的上分为学习性展示、表演性展示和交流性展示,主要是丰盈精神生活,提高认知和实践水平;从展示范围上分为课堂展示、班会展示、集会展示和文艺汇演,展示的预设目的各有侧重。课堂展示主要是提高技艺,班会展示主要是成果小结,集会展示主要是彰显才华,文艺汇演主要是碰撞智慧。

三、命题突破的意义

学生社团是促进课程开发和搞好特色教育的有效方法:社团是校本教材开发的突破口;是薄弱学科的有效补充;是创新教学模式的先锋;是学校特色教育的主战场。

学生社团是追求绿色质量和关注课改生态的重要阵地:社团不是教师的“对手”,而是“助手”;社团与学科教学没有“分手”,而是其“抓手”;社团是学生的“左手”,课堂是学生的“右手”;社团不让学生“失手”,而是助其成为“能手”。

学生社团是构建幸福校园和提升校园文化的本质内涵:社团提高了学生时代的幸福指数,丰富了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层次,增强了学校的办学竞争实力。

四、命题运行的效果

我校社团活动以个性化的课程服务,拓展了学生成长空间,促进了学校内涵发展,赢得家长和社会广泛赞誉。

(一)践行了办学思想

社团活动是践行办学思想的重要载体。建校之初,我校就确立了“彰显个性”的办学宗旨,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致力打造“优质绵外、幸福绵外”的校园文化。通过社团活动平台,学生幸福学习、幸福发展、幸福成长,每位毕业生都留恋绵外的社团生活,留恋绵外对个性的尊重,这是流淌在我校的文化血脉,是润物细无声的素质教育。

(二)提升了教学业绩

建校十三年来,我校教学业绩呈直线上升趋势。学生规模从500余人发展到7000余人;初中升入国家级示范校高中比率保持在80%左右,升入省级示范校高中比率达到100%。进入高中的绵外学子,以“能力强、素质高、后劲足、发展好”的特点,为高中学校所称道喜爱。

(三)拓宽了成才渠道

一是海外留学输送一批。截至2013年9月,我校在国外名校如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留学生达到255名。

二是扬长发展培养一批。唐晨阳同学参加射击社团,充分发掘天赋,获全国、省、市比赛多项冠军,成功入选国家射击队;胥力引参加网球社团,勇夺全省中学生网球锦标赛桂冠,被美国最负盛名的尼克网球学校录取,连夺全美青少年网球比赛多届冠军。我校不通过高考、中考途径,走特长发展道路的学生,据不完全统计已达387名。

三是升学深造成就一批。高分高能的绵外初中生一直是重点高中的“抢手货”,绝大部分绵外初中毕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考评都远远超过其它高中的分数线,并在高中学习中一路领先。

(四)提高了学生素质

社团活动发展了学生综合素质。学生能说、敢说;能写、会写;肯想、善想;愿做、巧做。他们在艺术体育竞技、科技创新比赛、文理学科竞赛中获奖面大、层次高;在运动会、艺术节、科技节活动中组织能力强、协作沟通好。绵外毕业生有的已成为上市公司的CEO,有的硕博连读,深造于世界著名学府。他们走出校门服务社会,其优良的素质、习惯、品行、作风等,很大程度根植于当初参加社团活动。

(五)扩大了社会影响

凭借高品质的生源输出,我校基础与素养并举、成人与成才并重的理念追求,在基础教育界绽放异彩。学校连续十年获得绵阳市中高考评价“特等奖”,学生社团活动经验入选团中央“优秀中学团委书记讲堂”,每年全市社团风采节上,绵外社团活动及社团“达人秀”备受瞩目。在绵外,参与社团已然一种生活形式、求知方式、成长模式,这为达成“培养具有全球意识、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现代人”的办学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命题实验的反思

继续研究社团和学习的共生关系。社团促进学习但不能代替学习,二者有交集、也各自独立。通过社团和教学双向改革,使其相辅相成、水乳交融,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观察、研究和实践过程。

继续激发社团的内驱动力。社团有凝聚力和向心力,才有发展力和生长力。如何创新社团的活动机制、管理机制、评价机制,以创新促进发展,是社团文化达到一定高度后必然面临的新课题。

继续挖掘社团构成的多向性。社团的构成既有成员构成,也有类属构成、目标的构成,这里有很多优质的资源空间可以挖掘。比如教师社团和学生社团的融合、家长和师生社团的融合、校际之间社团的横向联系等,都可以做得更细、更精、更深入。

编后点睛:

叩问绿色质量,培育课改生态,绵阳外国语学校以学生社团活动为突破口,辐射浸润教育教学全过程,助力学生绿色成长,呈现了清晰有力的行为路径:充分发挥十二年一贯制教育的连贯性,为繁荣社团文化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动力基础和理论基础。创新社团结构,分层设计、运行社团活动,建立起管理有序发展有层次、价值取向明确的社团体系。通过社团课程化、活动规范化、构成多元化、影响社会化,整合社团课程资源,保障社团活动丰富而优质的教育资源。从社员档案建立、师生考核机制等方面建立动态考核体系。

系统化、个性化构建运行社团课程文化,发掘社团生命力,找到了社团建设的突破性意义:是促进课程开发和搞好特色教育的有效方法;是追求绿色质量和关注课改生态的重要阵地;是构建幸福校园和提升校园文化的本质内涵。

(作者单位:绵阳外国语学校,四川,绵阳 6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