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伪狂犬病诊断与防治

摘要: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感染后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能引起仔猪的发病和死亡,还可以导致母猪出现生殖障碍等方面的问题。该文通过对猪伪狂犬病进行深度剖析,通过对其病原特点以及症状的研究,对其诊断和防治进行总结和归纳,旨在可以为养殖场在防控该病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猪;伪狂犬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8.077

0 引言

猪伪狂犬病又称为阿氏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家畜和野生动物的一种恶性传染病。该病感染猪后能引起仔猪出现腹泻、呼吸困难以及麻痹等症状,母猪主要表现为繁殖障碍。我国已经将该病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但其在防控上还存在一定误区,导致该病时有流行。

1 病原简介

该病的病原为猪伪狂犬病毒,其外形呈圆形,直径为100~150nm,外边具有脂蛋白囊膜包裹,外边有纤突,细胞为双层脂类性双核结构[1]。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猪的脑脊髓组织中。该病毒仅有一个血清型,但不同毒株间有所差异[2]。这是由于其所表现出来的生物学特性和细胞本身结构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病毒可以在兔肾或猪肾细胞内进行繁殖,而引起该细胞出现病变。该病毒在37℃的环境中可以存活2周左右,在8℃的环境温度下可以存活超过45d。在25℃的食物中能够存活超过20d。病毒短期保存可以置于-20~4℃的环境温度中。

2 流行病学

该病毒分布广泛,在各地均有发病情况。其发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通常是在冬春寒冷季节多发,在其他季节发病相对较少。该病的传染源为病猪、带毒猪和携带有病原的鼠类等。传播途径是空气传播以及被病毒所污染的人员的衣物和器具等也可以进行病毒的传播。病毒还可以通过乳汁和精液进行传播。该病的易感动物为猪、牛、犬、猫以及绵羊等。还有一些野生动物也具有易感性,如水貂和雪貂等,鼠类动物也可以感染该病,尤其是小鼠和豚鼠。该病毒对仔猪和妊娠母猪的易感性更高。导致仔猪发生腹泻、呕吐和神经症状,母猪发生流产,产木乃伊胎和死胎等。

3 临床症状

伪狂犬病毒感染后,病猪根据不同的发病年龄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具体症状分析如下。

3.1 初生仔猪

仔猪发病大多都集中在出生后的2~3d即可表现出临床症状,病猪表现为精神不振,寒颤,体质虚弱,表现出无力哺乳,体温常可升高为42℃左右。有的病猪不断嘶叫,而且从口角出流出涎液。发病严重的病猪会出现神经症状,如共济失调,头颈向单侧倾斜,行走时呈转圈姿态,甚至后肢瘫痪,病猪表现为犬坐,后逐渐倒地,四肢呈划水状,有的时候还能突然恢复正常,而后在经过数小时后,又重新发作。病猪通常会出现呕吐和腹泻的症状。

3.2 断奶期仔猪

断奶期仔猪对该病有一定的抵抗力,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和初生仔猪相比较低,但是如果患病仔猪排泄出黄色的稀粪,则死亡率可以高达100%[3]。虽然本时期的猪具有一定的抵抗力,但在临床上还是应当予以重视,及时预防该病。

3.3 成年猪

成年猪感染病毒后大多表现为隐性感染,不表现出任何临床症状。有的病猪体质较差,可以表现出一定的呼吸道症状,具体表现为咳嗽、喷嚏。症状不严重,常会被忽视。有的病猪还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的情况。通常是在3~5d后症状可以消失,病猪虽然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会不断向周围环境中排出病毒,成为一个传染源,不断向周围环境中排毒,导致周围的健康猪受到病原的感染而发病,猪场内的病原不能被消灭。

3.4 妊娠母猪

妊娠母猪感染后通常自身不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其发病主要表现在繁殖性能方面,会发生流产以及产出木乃伊胎、死胎和弱胎等。有的母猪也可能会出现发热症状,但这种症状通常是仅表现在发病后的一小段时间,过后则表现正常。在实际生产中,不论是初产母猪还是经产母猪都会感染伪狂犬病,在感染该病后都表现出类似的症状。

4 病理变化

猪在感染伪狂犬病后,剖检通常没有特异性的病变,内脏中只有肾脏会出现针尖状的细小出血点,肝脏和脾脏外观可见有灰白色的点状坏死,肺部有充血和出血情况,还有肉眼可见的坏死灶。脑部切开可见有明显的充血,脑脊液分泌过多。子宫内的病变多见于内部有溶解坏死性胎盘炎。胃和肠道出现胃炎和肠炎症状。

5 诊断

该病的诊断通过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只能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通过实验室技术手段。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技术有病毒分離法、切片法、PCR法和血清学方法。

5.1 病毒分离法

对病猪进行病毒分离是最直接的方法,其主要从发病猪群的内脏内采集病料进行病原分离,通常采集部位有脑部、心脏、肝脏、肺脏和肾脏。尤其是脑部是其必采样的部位。也可以从病猪的鼻腔和咽喉部位进行采样,主要是采集其分泌物。如果猪群在免疫本疫苗后的1~3d内出现细胞病变,则需要对病毒进行鉴定,如果没有出现病变,则采用本方法可以对疾病做出诊断。

5.2 切片法

对猪的组织进行切片后进行荧光抗体检测的方法。取发病猪群的脑组织和扁桃体组织切片或者压片后进行免疫荧光检测。本方法能迅速得出结果,对疾病做出确诊,通常能在2~3h内做出诊断结果。

5.3 PCR法

本方法是应用PCR技术从猪身上采集的分泌物中或者病料组织中检测相应的病原存在的方法。主要是对病毒基因进行检测,能够很快检测出结果,并且在检测中非常灵敏。本方法和病毒分离法相比具有很多优点,如速度快,灵敏度高等,能对大量的样本进行检测,有较高的检测效率。但其也有自身的不足,对试验操作要求较高,需要配套的仪器设备。

5.4 血清学方法

血清学方法是该病诊断中应用最为广泛和普遍的方法,也被认为是该病诊断效果最好的方法。但其在检测中对仪器设备的要求也较高,而且在检测过程中所需要的检测时间较长、不易操作等。本方法中常用的具体有中和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6 治疗

该病的治疗通常使用盐酸吗啉胍注射液,这种药物对该病毒具有一定的作用,使用时剂量为0.05~0.1mL/kg。肌注1次/d,严重时可以加量。如果能同时应用高免血清,效果会更好。

7 结束语

该病的预防主要通过疫苗接种,这样可以在猪群中建立免疫力,让仔猪获得充足的母源抗体,保护仔猪。母猪在配种前就应该接种本疫苗,在生产前再接种1次,这样就可以产生较高的抗体水平。公猪也应当每年接种接种疫苗3次,以保持具有较高的抗体水平。母猪的接种通常是在生产前的4~6周。仔猪主要靠母源抗体的保护。猪场接种疫苗最好就接种相同疫苗,可以避免出现基因重组的情况。在日常养殖中,还要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把控引种关。在饲养中要做到勤打扫和勤消毒,防止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感染。要加强灭鼠工作,避免鼠类携带和传播病原。

参考文献

[1]马向红,张新建.猪伪狂犬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治方案[J].饲料博览,2019(1):68.

[2]吴承驹.猪伪狂犬病的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J].畜禽业,2017,28(8):37,39.

[3]于超,孙昊,李鹏飞.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治[J].现代畜牧科技,2019(5):127-128.

作者简介:罗海兵(1977-),男,大专,助理兽医师,湖南衡东人,研究方向:畜牧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