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白血病检测与防治

摘要:鸡白血病可以通过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严重危害鸡群的生长发育,致使鸡体很多脏器发生肿瘤病灶,尤其是肝脏和脾脏更加明显。更主要的是对种鸡后代带来较大危害,在育雏前期能引起较高的死淘率,因此防控该病势在必行。

关键词:白血病;肿瘤病;检测;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9.066

1 流行情况

鸡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毒或肉瘤病毒引起的一种肿瘤性疾病。该病毒是1种反转录病毒,与人类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病毒类似,也是鸡的1种免疫抑制性病毒,能诱发鸡体产生免疫抑制能力,还是1种垂直传播性病毒,可以通过种鸡到后代鸡群,逐渐放大病毒的危害。

禽白血病病毒分外源性病毒和内内源性病毒2种,内源性病毒可以整合进宿主细胞染色体基因组,通过染色体垂直传播的“E”亚型,它是不完全基因组,不会产生传染性病毒,因此与致病性无关,也可能是全基因组,能产生传染性病毒,但是通常致病性很弱,在SPF鸡群中也普遍存在。在鸡群中可以通过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以水平传播为主。外源性病毒指不会通过染色体传递的病毒,包括A、B、C、D、J和K等亚型,致病性很强,如果在鸡群中检测出外源性病毒,可以证明鸡群已感染白血病[1]。

鸡白血病的潜伏期较长,随着鸡群日龄的增长其发病率越来越高,通常鸡群在光照刺激后开始发病,且症状越来越明显。此病在自然条件下主要病源是发病鸡只或带毒鸡只,有的母鸡虽然自身没有临床症状但因其自身带毒,产下的种蛋会带有病毒,这样孵化出来的后代雏鸡就会带毒,它与健康雏鸡在出雏时由于紧密接触,可以快速扩大传播整个雏鸡群体。部分耐受过的雏鸡也不会产生病毒免疫抗体,如果留作种用会长期带毒或排毒成为主要传染源。

雏鸡感染白血病病毒后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1周内死淘率高达10%以上,随着日龄增加到4周龄时死亡率才慢慢下降。病毒在外界的抵抗力较弱,在炎热夏季温度较高时,即使不对鸡舍进行清洗和消毒,鸡群排出体外的病毒也会失去传染性,并且此病毒对消毒剂均非常敏感。

2 临床症状

鸡白血病主要表现鸡冠和肉髯发白或发绀、食欲较差甚至废绝、消瘦衰竭。腹部增大,从外面可以触摸到肿大的肝脏,通常病鸡营养不良、不能站立、停止产蛋,甚至衰竭死亡。如果皮下有肿瘤,可以从外面触摸到结节状大小不一的肿瘤块。因为此病毒在鸡体内很多脏器中可以繁殖,剖解发病鸡只可见肝脏、脾脏和法氏囊上有明显的肿瘤,有的在肠系膜、肋骨、卵巢上可见肿瘤。肿瘤外观比较平滑、柔软没有光泽。通常呈灰白色或灰黄色,形状大小从针尖到鸡蛋。平时看到的大肝大脾症状,通常属于弥漫型,肝脏和脾脏肿大许多倍、呈大理石样外观症状[2]。

3 检测方法

检测鸡白血病的方法有血清学检测、ELISA检测、细胞培养分离鉴定病毒、核酸检测法等,通常胎粪检测、棉拭子检测和检测蛋清均属于ELISA检测方法。建议种鸡场在雏鸡出壳后先对胎粪进行检测,在育成期和产蛋期各进行2次检测,将检测到的阳性鸡只立即淘汰。选用通过阴道棉拭子试验阴性以及通过初产蛋清检测阴性母鸡的种蛋进行孵化,在完全隔离条件下孵化、出雏和饲养,连续检测净化4代后可以建立无白血病种鸡群。

棉拭子检测方法简单、快捷方便,但是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较高,因为棉拭子深入阴道深度或在阴道内转动圈数都会影响检测结果,如果参与这种检测的技术人员参差不齐或技术操作不熟练都会直接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进而失去检测价值,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初产鸡蛋的蛋清进行检测是比较准确的,但是该法需要时间较长、成本高、技术水平要求高、操作較复杂,一般的种鸡场难以实行,只有在大学实验室才可以完成。

4 防治措施

根据疾病流行病学、临床和剖解病理变化,结合血清学检测和病毒分离确定鸡群是否有白血病病毒感染。如果发现疑似病例时,养鸡场应立即将鸡群隔离,不准随意转群,经过进一步检测核实后采取相应措施。如果确定鸡群感染白血病时应立即扑杀、深埋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理。随后将鸡舍和周围环境彻底清洗消毒,对粪便和污染的其他物品也要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病毒存活传播给健康鸡群。对受到威胁的鸡群时刻认真观察,一旦发现有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止病情扩散蔓延。

鸡白血病危害很大主要是以垂直传播为主,病毒型之间的交叉免疫力较低,雏鸡耐受过本病后对疫苗不会产生免疫应答,因此控制本病不能靠疫苗免疫,目前最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是对种鸡群进行净化。控制种鸡群的感染率并建立无白血病的种鸡群,是目前控制鸡白血病的最有效措施。

购进的种蛋或雏鸡必须来自无白血病污染的种鸡群,同时加强鸡舍空舍期的消毒工作,因为白血病病毒对许多消毒剂都很敏感,必须将环境中存在的隐患彻底清除干净。育雏期要实行全进全出饲养方式,在整个育雏期间封闭、隔离管理,严禁携带病菌或者通过风力传播给鸡群,确保鸡群生活在干净、无污染的环境中,避免病原微生物入侵。

5 对策

为防控鸡群感染本病,还要加强日常管理,给鸡群提供适宜的温度、光照、湿度、通风和密度,切断病菌繁殖条件,控制病菌繁殖速度,避免鸡只受到冷热应激或感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支原体等细菌,提高环境控制水平和鸡体抗病能力。同时供给鸡群全价的营养饲料,增强鸡只体质和抗应激能力[3]。

严格执行防疫制度,养鸡场应控制人员进入,必须进入的人员应洗澡、更衣、隔离7~15d后,方可进场。对物质和车辆进行彻底消毒后才可以人场,运输饲料的车辆应在鸡场外将饲料打进料塔,严禁运输饲料车经常出入鸡场,因为这是传播疾病的最主要方式之一。制定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并认真执行,每周定期对厂区和鸡舍进行消毒,杀灭环境中存活的病菌,减少病菌含量和鸡群发病几率。

6 结束语

预防本病没有有效的疫苗来防治鸡白血病,因此防控本病应采取综合措施,首先净化种鸡群,通过病毒中和试验、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试验来检测出感染鸡群血清中的抗体和病毒,及早将这些种鸡群中的阳性鸡只和可疑鸡只剔除,切断垂直传播的途径。其次对引进鸡群隔离饲养,切断与外界接触、防止水平传播、避免感染病毒的机会。加强鸡场环境卫生消毒,制定科学免疫程序,防止鸡群感染传染性法氏囊、马立克病、鸡贫血病毒病、霉菌毒素中毒和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等能产生免疫抑制性的疾病。此外在日常管理中应重视雏鸡阶段的管理,通过减少鸡群饲养密度、及时通风、降低噪音等措施提高鸡群体质和抵抗疾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于东梅,石淑凤.鸡自血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及防控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10(4):105.

[2]尹忠文.鸡自血病的诊断与防治[J].养殖与饲料,2010(3):33.

[3]穆郭冬,孙亮,刘冬冬,等.鸡白血病致病机理及其危害[J].中国家禽,2010,32(6):52-53.

作者简介:刘艳敏(1979-),女,河北南皮人,畜牧师,本科,研究方向:畜牧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