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 初中道德与法制教育,对学生自我探寻过程有着特殊的意义。案例教学方法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围绕案例展开教学,学生上课时可以身临其境,真正理解道德法律的神圣庄严,达到高效的教育效果。笔者将结合生活实际,探析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案例教学的运用。
  关键词: 初中教学 案例教学法 初中道德法制启蒙
  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有待提升课堂效率。有教师发现,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制教学的兴趣。初中生更倾向于故事性、情景性强的道德与法制教学方式,通过分析案例,学生可以在不同立场以当事人的角度解读道德法律案件,从而将道德与法制教育深印于心,大大提高教学质量与课堂教学效率。
  一、对案例教学法的解读
  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载体,也是学生开展探索学习的核心内容[1]。案例教学法在道德与法制教学中的运用并非雨后春笋。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20年,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因其教学的高效性而在教学中广受推崇,例如美国卡内基小组就参与过该教学方法研究。在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对于案例教学法的推崇在实际运用中体现出的快且行之有效中不无道理。首先是初中道德与法制教育对于案例教学法的客观需要。初中生处于幼儿成长探索时期,大多数还童心未泯,玩心重,喜欢有关具体或有趣的东西。通过抽象的东西,例如文字条例,不能激发初中生的学习欲望。原始的道德与法制教育因其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往往说辞空洞乏味,学生不能明其所以然从而提不起兴趣。这时在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给空洞无聊的教学注入灵魂。通过对生动的案例进行分析,可以将道德与法律融入现实情景当中,有效规避原始教学方式的无趣空洞性。再者通过对不同人物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及深化对道德与法律的理解,做到多方面、多层次思考,从而真正把握其中的内容精神。其次是案例教学法的有效性。可以说,不管是在高等学府还是在国外教学体质中,案例教学法都备受推崇且运用广泛。因为案例教学法对于空洞的知识点具有使其具体化的特点,使得这种教学方式与思想教学及法制教学高度吻合,所以,可以说在初中道德与法制教育中运用案例教学法不失为一种必然。
  二、实际运用中的案例教学法
  教育事业在新课程改革的支持下不断发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当下的教学重要任务之一,而好的教学方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利器[2]。运用案例教学法,不仅需要学生认真思考,更重要的是教育者对案例的一系列运用有智慧的思考。用什么样的案例,怎样用,是否能够做到举一反三,都是优秀的教育者需要严密思考的问题。
  (一)对于案例的智慧选择
  在现实生活中,案例情况各式各样,对于案例的智慧选择可以有效增强案例教学效果,还可能对学生有着意想不到的正面影响。选择什么样的案例对初中生道德与法制教学有益处,这就是教育者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这里以一个班级为例,假设班级里有位同学与家庭关系出现问题,这里教育者就可以选择以家庭为主题的案例,在教育的同时起到开导学生的作用;再者若班级同学间出现矛盾,教育者就可以选择以友情、伙伴为主题的案例。由此观之,在案件的选择上,教育者的智慧选择对学生有着重要作用,教育者起到的不仅是本来教育者的作用,而且是学生生活上的开导者,对学生内心的健康发展有着正面影响。从教学普遍性来说,在没有目标主题时,可选择具有可探讨性的话题,既案例有主管法律层面的同时又带有客观道德层面。教育者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并发表自己见解,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还可以起到道德与法制教育作用。通过这种可讨论性案例,学生既可以从道德层面进行分析,又可以从法制层面进行分析,从而对道德与法制之间的联系与界限有深刻的理解。
  (二)对于案例的智慧运用与拓展
  有了好的案例,能智慧地运用并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在教学中同样重要。英国思想家德尼狄德罗曾说:“有了真正的方法,还是不够的;还要懂得运用它。”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要注意让学生带着疑问主动思考,进而将知识内化[3]。智慧地运用并引导学生拓展可以培养学生举一隅而能够以三隅反的意识和能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传统思想品德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体[4],教师对案例的智慧运用与拓展可以是第一点提到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也可以让学生运用发散思维,自我带入主人公,思考如果自己是案例主人公,他会怎么办。另外,最近的高铁占座哥一案不失为值得学生思考的案例,可以从道德意识切入主题,以占座哥明知故犯的可耻行为的讨论背景,以旁人围观无动于衷的现象进行发散思考。总体来说,对于任何案例教育者都应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不限于案例的表层,还应该深入下去,如告诉学生占座哥的行为是错误的,那么怎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这只是一个层面。谁有权利限制这种行为?国家还是乘客?怎么限制?这是一个乘务机制问题。还有没有比这更深的层面?如果说占座哥的行为是错误的话,那么为什么这种行为还会在人群中发生,这种行为是怎么得到发扬助长的?有的乘客可以容许这种行为发生?一个案例至少可以深入事件本身、社会现象、行业体质三个不同层面,教育者能拓展到几个层面决定了案例教学对学生思想教学的效果。教育者们可以在案例解读教学后组织学生案例分析活动,让每个学生在讲台上完成独立的案例解读,与其他同学分享与交流。并且,如果条件允许,教育者就可以带学生走进真正的法庭,让学生亲自近距离接触道德与法制,使学生对道德与法制有更清晰的理解。总而言之,一切能够拓展学生思维并且在学生道德与法制教育方面起正面运用的案例都应该是教育者首选的教学方案。
  (三)对于案例的分析及思维引导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初中生往往因缺乏社会实践阅历,对于独自进行案例分析过程也许会不知所措,这时教育者对案例的分析及正确的思维引导极其重要。教育者需要在学生感到困惑时及时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想出最终正确的结果。但是,教育者的引导力度同样值得思考,力度过小,难以有效推进学生思考过程,力度过大,破坏学生独立思考环境,失去教学本质的意义。例如可以让学生自行准备案例并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课堂进行思想交流从而取长补短。教育者应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环境下对其旁敲侧击,使学生认为自我独立思考的同时给其点拨,使其自我认可的同时达到道德与法制教育的目的。
  三、案例教学后的思考与反思
  不可否認,案例教学法对初中道德与法制教育具有一定的高效性,但是这是否会局限学生的思维,使其形成思维定式,还有待商榷。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虽然教育者在课堂上为学生解读了某一案例,并且学生已经很好地掌握了这一案例思考模式,若学生课后只能解读同一个案例而不能举一反三拓展思维到案例上,这样的教育存在问题。因此,教育者需要在课后对课堂教学境况进行跟踪并且对结果进行思考与反思,尽量优化教学方案,使之在对本案例进行分析的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正如华罗庚曾说:“独立的思考能力是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一项必备才能。在历史上任何一个较重要的科学上的创造和发明,都和创造发明者独立深入地看问题的方法分不开。”因此,如何在案例教学的同时拓展学生思维是教育者同样需要思考的问题。
  四、结语
  在初中道德与法制教育过程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的确会使教学事倍功半,但是方法运用得正确与否同样决定了教学质量。所以,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还需要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与改进,找到最符合学生教学需求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陈劲松.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考试周刊,2017(65):124-124.
  [2]王冬.浅议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6(27):138-138.
  [3]梁长兵.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的运用[J].教书育人,2017(26):75-75.
  [4]徐丽珍.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探究[J].考试周刊,2017(28):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