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领域的“劣币驱逐良币”及解决对策


  “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在社会各阶段中不断发生,本文主要从食品行业进行探讨,不合格食品充斥市场,为什么总是“劣币”撵走“良币”,我们应当怎样反思解决当前食品安全这种情况。
  格雷欣规律,亦被称为“劣币驱逐良币”规律。两个实际价格不一样而名义上价格相同的货币在一起流通时,实际上拥有价值比较高的那个货币(良币),肯定是要脱离流通--它们将会被珍藏、回炉或被出口到海外;实际价格比较低的那个货币(劣币)则布满整个市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金和银不存在通货交易领域,取代它的是交易更为方便的纸币,纸币本身所代表的价值金额并不会因为切割,磨损而有所差异。所以“劣币撵走良币”这一定律更多的由金融范畴扩展到社会其他各领域,例如:平时在需要遵守规则的公共场合,按规则老实排队的人都会被挤得乱七八糟,而不守规则的人倒能够最快完成事情,得到先机或者争取到足够的时间,导致最后遵守规则老实排队的人变得少之又少; 再如: 柴静的《穹顶之下》有一段采访,北京市夜里的污染和白天一样严重,原因是生产货车的企业造假, 车牌照显示是国四,车辆配置是却满足国四排放标准的。后来采访造假车企的老总,他说:“如果让环保部去执行,我肯定隔天就能够造出符合标准的车。否则,我造真车,别人造假车,过几天我的厂就倒闭了”,生产合格车辆的车企是“良币”,造假的车企就是“劣币”。
  一、食品领域的“劣币驱逐良币”
  “劣币撵走良币”的情况在食品行业尤为普遍,使用成本低廉的原材料,甚至各种禁止在食物中用的化学成份、增香剂的伪劣食物的利润率远远超出货真价实生产出来的食物。 这就导致一部分生产者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不再生产符合标准的食品转而去生产伪劣食品,另外一部分生产者即使坚持生产货真价实的食品, 却因为伪劣食品更为低的定价而显得没有竞争力被迫退出市场。最后不合格食品充斥超市,损害广大群众的身体。
  (一)“劣币驱逐良币”在食品行业的体现以及原因分析
  (1)食品企业、从业者不顾安全,盲目追求高额利润。
  一些食品生产商、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唯利是图,在食品的生产过程中为了谋取暴利,各种劣质的,甚至毒害的物质都敢使用。在2011年《消费主张》节目中表明上海有一些商场卖的玉米面馒头被指出是通过染色剂做出来的,当中加了防腐剂。馒头的生产日期标明为购入商城的时间,等超过保质期后回收再拿来卖给消费者。严重危害了买家的身体,影响了市场的秩序。这样看来良币可以为“持有者”回收金钱,而“劣币”的利益遠远超过“良币”, 这使得本来生产符合标准的食品的生产者为了追求利益更大化,也开始生产劣质、有害食品。商品行业里的“良币”慢慢被“劣币”取代,形成一个极不健康的形式。
  (2)消费者贪图便宜,安全意识薄弱。
  许多消费者缺乏基本的食品安全辨别能力,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在购买商品的过程将价格放在筛选衡量的首位,永远选择同类产品中价格最便宜的;有的仅仅被产品外观的吸引,而忽略食品安全标识。正是这部分消费支撑了“劣币”——伪劣商品的存在,有需求才会有市场。一部分生产者看到自己生产出的合格产品反而没有假货的销量高,也开始制造不符合标准的劣质产品。另外一部分生产者由于合格产品的成本高,销售价格高,在价格方面没有劣质产品的竞争力,最后只有放弃经营。“良币”又逐渐被“劣币”取代。
  (3)食品安全的法律不健全,监管体系不健全。
  我国的关于食物安全的条例和一些标准存在延迟性,现有的一些食品安全的要求偏低,许多要求都比国际上的要求低很多。对生产制作、加工处理等环节到销售中的违法处理力度都较轻,确实给伪劣食品提供了生存的空间。 对于制假者来说,低成本的违法犯罪对应的是丰厚的利润,更是使制假的行为有恃无恐。
  (4)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等
  2001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乔治.阿克洛夫的论文《“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和市场机制》里提出了产生“劣币撵走良币”的情况的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等。他认为,金钱的使用人可以把不足的货币用掉,而钱币的接收者原意接收这“劣币”是因为钱币的接收方不了解该金币是不够价值的,否则这情况不会发生,劣币不会跑到通货领域。
  (二)、解决食品行业“劣币”驱逐“良币”的对策
  (1)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提高制假贩假量刑标准
  由于现行的法律对食品行业违法犯罪量刑标准较低,处罚力度较轻。违法经营者面对高额利润的诱惑,再加上极低的犯罪成本,使得食品行业劣币驱逐良币越演越烈。只有晚上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的打击力度,增加犯罪成本,使食品从业者不敢犯法,才能从源头杜绝假货。
  (2)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
  加强食品生产的监察,从最开始、制作、流通各部门加以管控,加大对涉及食品安全事件责任企业和责任人的惩罚力度。各级质量监管部门,要经常对食品行业进行监督抽查,增加抽查的次数和覆盖面。
  (3)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提高消费者的安全意识
  消费者是食品安全的主要参与者,重视对全民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引导消费者充分的认识和把握食品风险的各种来源,加强自我保护能力,同时纠正消费者以价格便宜作为选择食品的首要标准的消费习惯。当没有人选择假冒伪劣商品以后,它自然没有生存的空间。
  (作者单位:西安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