璃语东西,营造生活

文肖娟(北京)

科技与艺术永远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两个方向,前者为生产制作,后者为审美表达。玻璃在近现代发展历程中体现了艺术与工业、艺术与工具理性的对立与交融。

玻璃作为一种特殊的物质,以其透明的材料特性、微妙的光影互动给予人类情感的极大触动,干净、透明、自然、七彩、温润的玻璃,让人爱不释手。公元前3500年,玻璃就作为重要的物质生活材料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窗户玻璃、镜子、透镜等相继产生,为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质的飞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玻璃是人类发展史上最具变革性材料之一,它见证了人类文明的一次次飞跃,承载着人们对美和艺术的追求。

2022年被定为联合国国际玻璃年,这是联合国首次以单一材料来命名的年份,以此纪念玻璃这种人类历史上极具变革性的材料。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硅酸盐学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联合举办的“2022‘璃语东西’——国际当代玻璃艺术展”于2022年11月5日始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展出了半个月。此次展览共展出国内、外当代玻璃艺术作品100余件,大多是国内美术学院教师的手工作品,称为学院艺作。具有以手抵心、以心造物、以物明义的特征,凝结于作品中的,是当代美术学院、艺术学院的教师对于手工艺本体语言,如材料、工艺等的思考和探索,更是于艺术创作与当下社会、时代关系的理解与反思。

走进中华世纪坛艺术厅B一层C3区域,一件件色彩绚丽、晶莹剔透、形制多样的玻璃艺术作品映入眼帘,令人目不暇接,徜徉于其中不禁为作者的大胆创意与独具匠心赞叹不已。其中一幅名为“一个延续了3500年的神话”的作品让我注目了许久。蓝、黑相间的圈纹初看像人的眼睛,又像一圈圈涟漪、或是一棵参天古树切开的横截面,年轮清晰可见。该作品以深蓝色为主调,冷冷泛着幽光,像古战场将士的一袭战袍,抑或是一把久远的刀,赋予人的无限想象。视觉上无论是奔涌的波浪,还是环环相扣的年轮,似乎都成了时间的俘虏。以绚烂、晶莹的玻璃艺术讲好中国故事,这幅细长的“延续了3500年的神话”画卷映射、圈点了中国历史。

王建中是清华美术学院教授,玻璃专业的创始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玻璃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璃语东西”在中华世纪坛展出时,王老师亲自主持了开幕式。翻开“2022国际当代玻璃艺术展作品集”,中国作品中的第一幅“望风云舒卷”,就是王建中老师亲自设计并铸造。造型如一幅写意水墨月亮,抽象却很有层次,中间圆心部分是浅浅的柠檬色,铸有传统吉祥饕餮龙纹图饰;
月亮很大尺度上被漫舞飘飞的深色枝叶笼罩,确切说被包裹着;
但依稀能看见月白色的天空,因为有月亮的清辉凸现。我不禁想起了黎明前的黑暗,阳光穿越、冲破黑暗的天幕,虚虚实实的透出些许光亮。阳光是不会长久被乌云遮挡的,终究会跃过地平线,放出万丈光芒,如同眼前这幅玻璃艺作,月亮的清辉亦不会被枝枝蔓蔓遮挡。

“漫观天外云卷云舒,去留无意;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文人大多有淡泊、宁静的特质,待有机会向王老师求证他铸造时候赋予作品的寓意。他在“璃语东西”作品集的序言中写道: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自开办玻璃专业之日起,迄今为止已走过二十多个年头;
现代玻璃艺术教育从零开始,一天天在成长、壮大,中国已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玻璃艺术教育体系,与国内外同行举办学术论坛、展览,共襄盛举。王建中老师以身作则,立德立言,辛勤耕耘,实践师者授业解惑之道,专注地将艺术玻璃臻于炉火正红、炉火纯青的境地。

张翀老师的作品名为“园”,白色的块状玻璃,像是凌乱的碎片,又似乎有潜在的排列规律,很有质感地躺在干涸的土地上,题目为“园”,在无垠的地平线上、浩渺的宇宙空间人类、物件渺小、无助。我看第一眼感觉如此,但只是我的认知而已,眼耳鼻舌身意,五蕴皆空,一切不过是一场梦境。

玻璃艺术几乎伴随玻璃的产生而出现,当人类发现玻璃这种奇妙的物质晶莹剔透,有着无限神秘的透光折光特性,于是人们便运用玻璃来制造图腾、饰物、护身符等等,籍此能驱邪避险,护佑平安,中国人如是,欧洲人亦如是。史料记载玻璃很早就漂洋过海,被波斯、伊朗等中东国家视为七彩琉璃,当做神物供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彩色艺术玻璃使用透视法,与珐琅色彩并驾齐驱,共同绘制现实主义布景,从而成为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和艺术紧密结合的典范。

“璃语东西”——2022国际当代玻璃艺术作品展,是东、西方玻璃艺术的交流和碰撞。清华美术学院目前有陶瓷、玻璃、漆艺、金工、四大专业方向,虽然不同的专业立足于不同的材料与工艺,但教师们对于手工艺的创作观念却是一致的。不论处在何种语境、环境下,始终秉持开放、融合、跨界的理念,从生活到艺术,从空间到陈设,让玻璃艺术作品走进大众生活。

此次参展的作品都是学院艺作,水准很高,踱步在琳琅满目的展厅,各种绚丽、斑斓的七彩琉璃美不胜收,令人目不暇接。方寸之间泾渭分明、色彩斑斓,既有楚河汉界之分明,也有东西合璧之融洽,中外艺术家们以不同工艺、不同理念创作了形式多样的艺术作品,显示出不同的工艺美感,表现了多样的艺术追求。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建设的大力推进,会涌现出更多新思想、新艺术、新技艺,传承开拓,继往开来,振兴传统工艺,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需要学术品质与智慧担当。

“2022‘璃语东西’——国际当代玻璃艺术论坛”借势展览,亦同时拉开序幕。随着玻璃材料的广泛应用和技术进步,人们越来越将更多情感因素注入玻璃,通过艺术创作表达审美追求与探索。玻璃经历了个人工匠手作到现代手工场再到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变迁,在发展历程中体现了艺术与工业、艺术与工具理性的对立与交融。论坛上中外学者纷纷发表学术论文,探讨当代玻璃艺术及未来产业趋势走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李静副教授演讲题目是:《现代性的张力——20世纪玻璃艺术的“生产制作”与“审美表达”》;
波兰弗罗茨瓦夫艺术与设计学院卡兹梅茨·帕沃雷克教授演讲题目:《波兰玻璃艺术》,介绍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学院玻璃艺术专业的发展,展示波兰艺术家对吹制、窑成型、冷加工等技术的应用。该论坛力求全方面展示当代玻璃艺术的文化价值、学术价值与艺术价值;
为加强东西玻璃艺术交流,推动中国玻璃艺术文化发展有着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科技与艺术永远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两个方向,前者为生产制作,后者为审美表达。玻璃在近现代发展历程中体现了艺术与工业、艺术与工具理性的对立与交融。玻璃艺术发展的多元化与多样性,正反映科技与艺术永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20世纪60年代的工作室玻璃运动,让玻璃艺术向着以艺术家为中心、融合团队协作、工厂设备的方向发展。此次清华美院策展、并牵头的学院艺作的展览,向广大观众们展示、展现了玻璃艺术的璀璨、美好;
玻璃艺术的真诚、温润;
让玻璃艺术、七彩琉璃融入寻常百姓人家,营造活泼、温暖、接地气的生活。

猜你喜欢 玻璃艺术 玻璃中的自然之美少年漫画(艺术创想)(2019年5期)2019-09-18玻璃是怎样炼成的小哥白尼(趣味科学)(2019年5期)2019-08-27纸的艺术读者·校园版(2018年13期)2018-06-19因艺术而生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艺术之手读者(2016年7期)2016-03-11为什么沾水后的玻璃不宜分开?科普童话·百科探秘(2015年5期)2015-05-26爆笑街头艺术爆笑show(2014年10期)2014-12-18玻璃上怎么会起雾?小学生作文选刊·低年级版(2014年11期)2014-11-21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雕塑(2000年4期)2000-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