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杀入保健业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jhx/jjhx201221/jjhx20122122-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jhx/jjhx201221/jjhx20122122-2-l.jpg
  保健饮料成为了药企们下一个争抢的香饽饽,但如何将其吞到肚中,还需药商们冷静思考。
  知名制药企业最近瞄准镜中多了个猎物,面对着保健饮料这一持续扩张的市场,它们坐不住了。
  10月中旬,可口可乐公司和法国制药商赛诺菲安万特建立合作关系,双方将以各持半数股权形式进行合作,联手推出一系列保健、美容饮品,饮品会根据赛诺菲安万特旗下营养品牌命名为“Beautific Oenobiol”,于今年秋季登陆法国各大药房,后期可能推广至欧洲其他国家。
  对于制药企业深耕保健饮料市场的背后逻辑,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给出了答案。他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饮料消费有健康化发展的趋势,而且药企前期布局养生保健食品市场收益良好,为其进军饮料行业做了铺垫,拓展产业链条是如今药企找寻新盈利点的重要途径之一,下游市场布局所得收益可为上游研发奠定经济基础。”
  此外,药品利润空间下降也是制药企业踏足保健饮料行业的重要推手。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曾透露,2012年上半年,我国药品销售总额增长了19%,利润总额增长了17%,出口增长了5.1%,但同比,增幅均出现了下降。在医药行业利润下滑、新药审批速度放缓的情况下,保健品申报却同比增长30%。
  “蓝海”蛋糕很大
  保健饮料有望成为中国饮料产品的下一个增长热点。
  随着肥胖症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日趋增长,消费者健康意识在逐渐提高,碳酸饮料的市场热度有所下降,保健饮料的出现恰好满足了这样的市场需求。既能防病又能提升国内饮料产品的档次,保健饮料有望占据大份额的市场。
  相关专家认为,在健康保健饮料市场迅速扩大以后,以中药、特色食品为主要成分的功能性植物饮料已成为饮品市场上的新亮点。据调查预测,未来五年,全球健康饮料将以高于普通饮料增长速度1倍以上的速度增长。而建立在我国传统中医药学和现代健康理论基础上的具有强身和保健功能的保健饮料产品更是受到市场的欢迎,其前景越来越好。
  目前,仅美容保健饮料的市场份额目前就接近百亿元,并且还将以每年20%~30%的速度递增,巨大市场让药企们难以淡定。
  在家乐福、物美超市,印着卫生部“保健食品”小蓝标的保健饮料只摆在货架一隅,客流很少。只有“红牛”相对铺货较多,大约占据整个保健饮料货架的1/2。整体价格上,保健饮料比同属功能型饮料的运动饮料系列约贵1倍。保健饮料的消费受众面比不上普通软饮料和其他运动型饮料,在售的品牌也无非就是红牛、力保健、日加满等屈指可数的几款。
  药企更具优势
  有业内专家表示,药企在保健品行业技术方面的优势比较明显。随着新版药品GMP认证的全面实施,药企的生产技术和研发水平普遍比保健品行业企业要高。青岛汉河药业有限公司办公室副主任、青岛海川创新生物天然药物研究中心开发部经理刘剑飞认为:“药企从技术水平上优于现在的保健品企业,以后的保健品由于药企介入而会越来越向高技术产品转变。”除此之外,制药企业的研发人员水平和硬件设施也相对较高。
  制药企业进入保健饮料行业,其过硬的硬件水平在质量上给大众带来更多的消费信心。如果更多的制药企业有意在此发展,很可能带动整体保健饮料生产厂家的水平上升,这将在无形中提高整个行业的进入壁垒。质量的保障,质量意识的重新拾起,不仅会使保健品市场的面貌有所改观,同时,保健品市场巨大的空间,更不失为医药企业寻找发展的又一条捷径。
  事实上,制药企业进入保健品领域能够促进该行业发展的观点虽然得到众多业内人士的认同,但并不是每一个企业都能取得成功。众所周知,近年来,保健品市场也经历了规范的过程,有关政策不仅对产品功能、原料、检测机构和方法、审评专家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同时对市场推广也有严格的要求。
  与此同时,药企进军保健品市场之后将会加剧这一市场的竞争态势。中国保健协会保健品市场工作委员会委员于斐指出,许多企业往往把进军保健品看成是今后乃至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利润增长点,而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有相匹配的能力和资源,如果准备不足,那就需要赶紧补充和整合了。如果单纯羡慕和借鉴别的企业或产品的成功,想在自身得到拷贝或复制,那就成了极端幼稚的做法。
  行业洗牌指日可待
  我国保健饮料产品行业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以银杏茶为例,由于一些企业盲目“追风”,因为并不具备提取银杏黄酮制作保健茶的生产技术,其产品功能、功效也就达不到要求,于是这些厂商不得不以次充好,而这样的竞争逻辑大大降低了产品的实用价值及其声誉。我国虽有1000多家保健品企业、9309个文号、2000多个上市品种,但好产品太少,保健品市场中充斥着概念产品、垃圾产品和雷同产品。
  宣传不当、监管不到位会使得消费者承担风险、药企饮料栽跟头的隐患大增。
  对此,专家建议,尽管保健饮料前景乐观,但要注意一哄而上所产生的副作用,找准市场定位非常重要。同时保健饮料厂商还需密切注意国际饮料市场的动态,开发新品,避免国内市场供过于求而产生“打内战”无序竞争现象。
  保健饮料行业本身就存在诸多弊病,现在颇具背景和实力的知名药企踏足这一领域,更加速了行业洗牌的步伐,部分产品质量低、生产能力弱的企业都将被淘汰。
  郭凡礼说:“目前,饮料行业的竞争激烈,市场上存在的大小品牌众多,但是质量上很难有所保证。保健饮料的进入或将改变该市场现有格局,促进饮料行业标准的规范,从而提高饮料行业的准入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