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蒙牛不含三聚氰胺


  张会亭:高盛传播集团北京高盛灵锐公关公司董事副总裁。公关策划及高端经济活动专家,被誉为“中国第一商业财经主持人”。
  
  10月16日和讯网消息:近日,乳业巨头企业加入三鹿争夺战,据统计,至少有多达7家乳企有意愿并购三鹿,但国内乳业巨头蒙牛暂时没有出现在名单上。
  当群雄都在逐“鹿”的时候,我们却看到蒙牛在该出手时没出手——凭蒙牛的一贯风格,应该不会如此平静啊。
  假如蒙牛不含三聚氰胺,则是对老牛多年来一贯宣扬的“小胜凭智,大胜靠德”的最佳诠释,蒙牛企业和老牛本人的道德高度必将会产生质的飞跃。
  因为在中国的乳品企业里,如果问三元、完达山、飞鹤的老板是谁,可能公众根本不知道。如果问伊利、娃哈哈的老板是谁,还可能有人知道是潘刚、宗庆后。而一旦问蒙牛的老板是谁,恐怕连很多小孩子都知道是牛根生。所以牛根生理应比其他企业老板更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
  而现实却是,大家平素非常尊敬的知名人物牛根生,他的企业也同样沦为自我管束不足的话柄。尽管从定量上,他可以五十步笑百步地鄙视三鹿,但是从定性上,他永远不如三元、完达山的企业老板更能赢得社会尊敬。
  由此看来,在三聚氰胺面前,老牛同志有那么一点“晚节不保”啊。这恐怕也是老牛最近深居简出的重要原因。
  假如蒙牛不含三聚氰胺,凭蒙牛一贯的事件营销公关高手经验,是决不会轻易放过这个绝佳的品牌推广机会的。神五飞天、超级女声都是蒙牛低成本公关的经典桥段,如果蒙牛这次是纯净无暇的,他怎么可能轻易放手?
  三鹿事件发生之后,三元得以幸免。于是三元开始趁机在央视广告中强化招商——但只是隐晦地表达自己的乳品不含三聚氰胺,经销商都抢着要卖。
  如果换成蒙牛又会如何?我料想蒙牛肯定更猛,很可能会推出重磅广告并在央视高频次强势播出:“蒙牛以产业报国,心系三民(农民、市民、股民),负责到底。向全国人民郑重承诺,决不含三聚氰胺,蒙牛坚持做放心奶、良心奶。请消费者购买时认准蒙牛商标……”这才像是蒙牛的风格。
  假如蒙牛不含三聚氰胺,从头到尾嚷的最凶要收购三鹿的必定是蒙牛,因为这种收购行为本身已经足以体现出蒙牛的行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这个角度上说,收购结果的成功与失败都是其次,其扬言要收购三鹿的姿态就足以为蒙牛加分。我的理由如下:
  对三鹿企业,在收购了三鹿之后,凭老牛的管理能力和个人品牌魅力,可以有效促使三鹿快速拨乱反正,步入正轨,从而挽救一个破败企业的数万名职工和上游相关奶农。这就叫“当仁则不让”。
  对资本市场,蒙牛自从几年前有了摩根斯坦利的资本支持以后,已经成为乳业巨头。而今又乘风破浪,在三鹿最落魄的时候趁机低价收购,再通过生产管理、营销渠道、物流运输等方面的全方位整合翻新,必将成为乳品行业真正意义的第一,借此一举将伊利、光明等甩在身后,从而赢得资本市场的更加厚爱。
  对行业格局,蒙牛毕竟出自内蒙大漠,虽有奶源优势,却缺乏地域和物流优势,因此,一旦成功收购三鹿之后,不但可以通过“呼市+石家庄”来夹击北京,还可以借此辐射人口大省河南和经济强区长三角,从而在整个行业格局分配上更胜过伊利和光明。
  对蒙牛自身,收购成功是“有实力当然有魅力”,即便收购失败,我们也早已感受了蒙牛的行业大局观和社会责任感。
  横竖他都赢定了。
  然而,铁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连我们一向敬爱的老牛的企业在考验面前竟然也未能幸免。老百姓不由得会抬头问苍天:“我们究竟还能再相信谁?”因此,我个人推测,同样是含了三聚氰胺,由于老牛过往的正面形象过盛,人们对蒙牛的无形谴责可能会比对其他企业更多。
  所以,不难理解蒙牛在出事之后为什么会如此低调,也不难理解在这次收购信息中蒙牛为什么会暂时缺席。或许老牛正在静观其变,也或许老牛在窝火反思呢。反正估计横竖都不好受。
  最后,愿老牛看到本文之后,早日走出阴影,投身收购三鹿之阵容,对人对己都是善哉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