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美滋悬念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jhx/jjhx201418/jjhx20141817-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jhx/jjhx201418/jjhx20141817-2-l.jpg
  日前,法国达能集团公布2014年上半年财报,上半年公司完成销售额104.67亿欧元,同比下降5.3%;净收入同比下降11.5%至6.83亿欧元。其以中国为首要市场的婴幼儿奶粉业务销售额增长同比下降6.4%。
  财报同时还公布了业绩下滑的原因,在达能官方看来,公司主要是遭受了恒天然的虚假安全警报以及急剧上涨的牛奶价格所致。去年8月,恒天然被爆出“肉毒杆菌”事件,引发大面积的召回和恐慌,达能因此事造成的损失已达3.5亿欧元。
  单独看达能的业绩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妥,但如果把其和雅培公布的今年第二季度财报作对比,就能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据雅培公布的财报显示,2014年第二季度,雅培全球总销售额为56亿美元,相比增长3%。其中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销售额占比40%,同比增长7.7%。
  事实上,这两家企业都曾集中受到去年恒天然“肉毒杆菌”事件影响,但今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却截然相反。达能在中国主推的奶粉品牌为多美滋,恒天然“肉毒杆菌”事件虽然最后证实是一次乌龙而已,但其对国内婴幼儿奶粉品牌,尤其是多美滋等外资品牌影响深远。所以造成了多美滋的业绩持续下滑。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该事件不久之后,多美滋又先后卷入了国家发改委针对奶粉企业的反垄断调查。2013年8月7日,多美滋因违反《反垄断法》,限制竞争行为被国家发改委处以上一年度销售额3%的罚款;
  仅仅是9天之后,第一口奶事件爆发,多美滋再次被卷入舆论的漩涡。今年1、2月份,多美滋同比下滑了7.5%的市场份额,在此之前,多美滋曾长期占据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排名的头把交椅,而据尼尔森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多美滋的市场份额直接降到第十位。
  受此事件影响,达能2013年财报显示,以多美滋、可瑞康、牛栏等品牌为主的达能生命早期营养事业部因恒天然事件,全年销售额损失3.7亿欧元,预计经营毛利将减少3.06亿欧元。
  奶源之问
  今年1月,达能集团宣布取消与新西兰乳业巨头恒天然的供应合作。在取消合作后,达能旗下多美滋等品牌曾一度面临断货的危险。
  多美滋中国区总经理包博睿介绍,为了弥补失去恒天然的空缺,多美滋采取了两个方法,一个是增加了其欧洲大本营的生产能力,另一个是收购新西兰的乳粉生产企业。今年5月初,达能纽迪希亚公司宣布,收购新西兰的Gardians的喷粉装置,同时还收购新西兰第二大乳制品公司Sutton Group的原料混合、包装及制罐设备等。
  一般来说,利用配方升级趁机提价,是洋奶粉品牌一贯的涨价策略。然而为了重塑品牌的多美滋非但不敢涨价,反而率先发起降价潮。今年初,多美滋的新上市产品“精确盈养TM产品”实行降价,其中,三个段位的婴幼儿奶粉降价最高降幅分别为18%、10%和8%。
  相比去年8月在国家发改委反垄断大旗下的被动降价,此次多美滋主动降价,自然被业内人士解读为为挽救不断下滑的市场份额。
  除了降价这些直接对消费者施以小恩惠的手段,多美滋还试图从奶源入手,从根本上改变“肉毒杆菌”事件对其品牌造成的负面影响。
  宣布降价后不久,多美滋又首次向中国市场引进海外原装进口的罐装婴儿奶粉,这些奶粉按照中国婴儿配方全部在爱尔兰的达能工厂生产包装。此前,多美滋一直是以上海为生产基地,这是其首次在海外奶源产地直接为中国孩子生产奶粉。
  包博睿介绍,根据他们的市场调查,发现中国家长对于从奶源产地直接原装进口的婴儿奶粉更感兴趣,正是基于这种需求,多美滋继续在国内生产奶粉的同时,开始引进原装进口奶粉满足这些家长的需求。
  与很多品牌目前中国市场上销售的原装进口奶粉不同,多美滋此次并不是把国外生产的奶粉简单进口到中国销售,而是采用了适合中国孩子的专门配方,这将解决因各地孩子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不同导致的营养摄入量不同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多美滋引进中国市场的原装奶粉全部来于母公司达能位于爱尔兰的工厂,而没有之前的新西兰奶源。
  政策寒冬
  今年5月份,被称为婴幼儿奶粉行业“史上最严奶粉新规”的换证审核工作结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5月30日公布的名单显示,82家国有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重新获得生产许可证,而未通过审查、申请延期审查和申请注销的企业有51家。
  在包博睿看来,这是其“在达能职业生涯当中经历的最严格的新许可证的审核,也是看到的最严格的法规。” 这项审核遍及整个产业链,从上游奶源到产品生产线,甚至包括下游仓储领域。
  这项被包博睿称为史上最严奶粉新规换证审核工作,也是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行业的准入制,其结果直接决定中国133家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的生死存亡。“简单从人数来比较,去年在欧洲有一个工厂的审核仅花了一个审核员一天的时间,而在中国,单单审核过程就有3、4个审核员,至少花了一周的时间。”
  5月16日,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约谈多美滋、晨冠、花冠、纽贝滋等4家上海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负责人。这4家企业最终都通过了堪称生死大考的更换新生产许可证。
  为了这次换证审核,上述4家公司投入1亿元进行规模不等的整改和改造,花冠几乎重造了生产车间,4家企业停产改造时间都超过一个月。从5月1日起,这4家企业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包装上都有二维码可以追溯到奶粉的产地等信息。
  同时,包括多美滋在内的这4家企业都被强制投了食品安全险,一旦孩子饮用后出现证明是食品安全的问题,每人最高赔20万元。为通过这次审查,多美滋投入改造资金几百万元用于完善产品追溯系统。
  “无论是对于多美滋还是所有的外资乳企而言,自从去年开始密集出台的关于乳业的国家政策,表明了国家对乳业安全的态度,任何乳企都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为所欲为。”在乳业分析师张磊看来,国家对于外资乳企的整合和规范已经步入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