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再次审视中国乳业
  
  读了贵刊第6期的文章《蒙牛教训》,感觉中国乳业的现状真是触目惊心。尽管相比十年、二十年前,中国乳业如今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如果代价是各种添加剂的滥用、奶源的混乱、恶性竞争,乃至损害牛奶品质的话,那整个中国乳业则应该被送上审判席。
  牛奶作为最普遍的一种食品,必须保证其天然的高质量,这关系到每一个普通公民的健康,也是每一家公司必须谨守的社会责任和企业家的道德底线。追逐利润是每个商业企业的天职,这无可厚非,但我们看到,许多乳业公司是在公然置消费者的健康于不顾,故意降低成本、以次充好、虚假宣传,贵刊对蒙牛特伦苏的调查让我看到了一个所谓的高端产品、金牌牛奶的真相,这真是让人失望之极。
  必须承认以蒙牛、伊利为代表的乳制品企业的确在某些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包括繁荣经济、拉动就业等,但中国乳业的质量下降到如今的这个地步,每一家乳业公司都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过去几年中,蒙牛的惊人发展恰恰是建立在恶性竞争奶源、忽视乳业质量的大环境下,这反映出中国企业家的道德感缺失,即使是他们向国家缴纳再多的税收、向社会做出更多的慈善举动并套上更多的光环,这都不能弥补他们对整个中国乳业市场的破坏和消费者健康的漠视。
  贵刊的文章从行业整体的发展历史做出解读,以飞速增长的蒙牛作为典型代表剖析,让人对乳品行业有了更全面和深刻的理解。
  当然,造成中国乳业市场糟糕现状的原因有很多,我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有关部门放任和漠视的结果,在乳品质量监管的标准和模式方面,中国的做法一直十分落后。这也不由得让人羡慕欧美成熟市场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对企业生产的产品有着严格的、苛刻的、高标准的检测,而中国松散落后的质量监管机构一直没有完全负起责任。当然,中国政府最近已经出台了《食品安全法》,相信中国乳业这种混乱现状会获得改观,而这些乳业公司的企业家们也必须要真诚忏悔。
  (gemag.com.cn读者 沈宏)
  
  在贵刊最新一期的杂志中,《研磨星巴克》令人读后感触颇深。读完后,家门口街角那间星巴克在我心里已经充满了丰富的文化韵味,而不再仅仅是一家咖啡贩卖商。
  星巴克的顾客、工作人员、乃至高级管理人员,其形象都通过丰富的语言描写跃然纸上,为读者展现出了非常鲜明的性格。通过各种有趣的语言和细节描写,我对星巴克的文化以及文中着重介绍的熟客文化感到非常的亲切。之前我看过很多推荐星巴克的文章,其视角始终瞄准星巴克的咖啡和食物,以及虚无缥缈的美国咖啡连锁店文化。而在这篇文章中,星巴克与同行的竞争优势显而易见——一种小社区式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熟稔融洽的展示。
  在某种程度上,星巴克提供了人与人交流的平台,而在此基础上对顾客的精耕细作则是星巴克成功的关键,当然,星巴克过去一段时间的下滑也可以归咎为这种文化的流失。在这个意义上,这篇文章帮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这个屡屡被用作商业案例的企业。
  不过,文章中仍然缺乏对中国区更全面的描写,如果能在对一个门店进行详细剖析后,对这家公司在中国的整体运营情况进行总结,会更具可读性和可借鉴性。
  (gemag.com.cn读者 Anna)
  
  更正:
  2009年3月20日刊封面文章《颠覆者悖论》中“施崇堂”应为“施崇棠”。第80页“华硕销售额十年翻了二十倍”的图表,其中的单位应为“千万元人民币”。
  本刊2009年第六期《王石:颠覆与新生》一文第5段,原文“王石称,万科当下最重要的任务是销售存货——全国住宅市场的库存消化周期将达33.84个月”中,“33.84个月”为易居研究院数据;倒数第14段,原文“万科的管理团队就捐款2000万元”,捐款数字应为“1000万元”。
  特此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