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纺2009:艰难的博弈


  “2008年,受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棉纺织企业度过了最为艰难的一年。”日前,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三届七次理事扩大会暨落实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研讨会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徐文英如此说道。
  在2009年开局的关键时期,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适时地召开了此次年度理事会,如何正确把握当前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在纺织振兴规划中抓机遇,振信心,展示创新时代精神,走出艰难处境,成为会议关注的焦点所在。“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加快调整,再创新时期中国棉纺织产业辉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徐文英所作的专题报告,成为了棉纺织业2009年的共识。
  从与会企业代表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真实地体会到,棉纺织这一关乎国计民生的厚重产业,在资金、成本、竞争、政策调控、国际需求萎缩交织而成的漩涡中,一度赖以生存的优势已所剩无几。棉纺织业正接受着全球化、市场化最苛刻的要求,面临着最残酷的生存挑战,并在利益的制衡中,以最为厚道的民生方式,谱写着和谐之曲。
  显然,棉纺业的2009年,要在时代节奏的追赶中,艰难地博弈。
  
  数字中的现象
  
  数据显示,2008年,棉纺织行业的纱布产量增速进一步回落,棉纺织及服装出口继续下降,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利润增速继续下滑,就业人员减少幅度加大。据统计局公布,2008年纱产量为2148.9万吨,同比增长3.91%,增幅较2007年下降了14.94个百分点,布产量为710亿米,同比增长5.1%,增幅较2007年下降了17.63个百分点。
  2008年棉纺织品及服装出口717.69亿美元,同比下降0.41%,出口额占纺织工业总出口额的37.8%,其中棉制服装出口509.47亿美元,同比下降5.35%,出现了近十年来首次负增长。棉制服装出口的下降直接影响到纱、布的生产出口。2008年棉纱线出口54.7万吨,同比下降6.25%;棉织物出口数量同比增长了7.74%,受价格影响,出口金额则保持了17.45%的增长。棉坯布出口10.12亿米,同比下降14.15%。2008年色织布和牛仔布出口好于2007年,纯棉色织布出口11.57亿米,保持了5.7%的增长,其中棉牛仔布4.3亿米,增长10.85%。2008年纺织出口还是出现一个亮点,由于2008年欧盟取消对中国纺织品服装的配额限制,纺织品及服装出口欧盟399.2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6.6%,其中棉纺织及服装出口142.9亿美元,同比增长49.36%,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
  数据显示,2008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中,实现利润1042亿元,比去年下降1.77%,平均利润率只有3.45%,比去年同期下降0.52个百分点,30%的企业完成利润1027亿元,占全行业的利润的98.54%,其余约70%的企业共完成利润15.2亿元,占全行业利润的1.46%,平均利润率只有0.084%,亏损企业亏损额227.5亿元,比去年增加100%,很显然,大多数企业困难进一步加剧。
  对于棉纺织行业来说,2008年是压锭结束的2000年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据介绍,2008年棉纺织业利润率达到3.82%,同比下降0.12个百分点,棉纺利润的增长仍然是占1/3的企业完成的,这1/3企业实现利润308.8亿元,占棉纺全部利润的97.4%。其余2/3的大多数棉纺企业实现利润只有8.18亿元,平均利润只有0.186%,也基本处于亏损状态。棉纺亏损企业亏损额51.7亿元,比上年增加85%。目前棉纺织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还有230户,总亏损额8.3亿元,亏损面54.35%,上述数据表明:棉纺织产业两级分化的局面进一步加剧,1/3的利润增长率掩盖了全行业的严重困难。
  
  升级攻坚战
  
  针对当前的困难形势,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徐文英指出,中国棉纺织正处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转变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加大技术改造,积极淘汰落后产能,是当前行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变粗放的数量型为质量效益型的发展方式是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据介绍,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有利因素是固定资产投入实行进项税抵扣,可降低投资成本,不利因素是大多数企业资金紧张。自从进入市场经济以来,全国棉纺织行业一直是在资金紧张的状态下进行技术改造的,所谓“改造不是找死,不改造是等死”这句话只是对了一半,不改造等死是一定的,改造不是找死,而是创造竞争优势。企业只有滚动的进行技术改造,才能不断的生产出品质优,成本低、差别化的产品,满足市场细分和不断变化的需求。改造创造优势,优势生产效益,在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里,企业没有优势就没有效益。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设备及机配件机物料的价格和付款方式谈判的余地更大,加之允许进项税抵扣,这也许是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的最好的时机。”徐文英说。
  而减量升级是对棉纺织行业应对危机的调整建议,显然,在这一层面,优势企业是重点。他们自觉控制低水平纺纱、织布能力的增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除此之外,提高科技和品牌贡献率,向创新要效益大力调整产品结构,鼓励多种纤维混纺交织产品的开发,提高棉精梳、紧密纺纱线及面料质量水平,依然是恒久的升级方向。
  
  2009的空间
  
  一个事实是,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仍然在继续,生产和出口形势不乐观。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没有见底,国际市场需求没有明显回升,纺织业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严峻,纺织出口不太可能有大的增长甚至可能继续下滑。棉纺织业2008年出口已经出现负增长,2009年上半年出口不会有明显增长。原因是国际市场棉花价格继续下跌,2月A指数平均值55.2美分/镑,折人民币9700元/吨,而国内平均棉价11210元/吨,比国际市场高出1510元/吨。今年以来,我国20支纯棉纱比巴基斯坦的同类纱每吨高出2000元左右,甚至出现进口巴基斯坦纱比国内棉花还便宜的现象。这使国内棉纺织企业的产品难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国际市场份额被挤占。目前,棉纺织企业要求棉花采购的进项税率和产品的销项税率统一,以及取消滑准税或降低滑准税为1%的呼声非常强烈。如果这两项政策不能解决,棉纺织产业困难将难以缓解。
  尽管受困于竞争环境的恶劣,但对2009年来说,同样可以保持信心。2008年尽管出口增幅有大的回落,但是国际经济危机不仅仅影响中国,其他国家也受到影响。2008年中国对美国出口总量没有增长,但是市场份额增加了1.75%,对欧盟出口增长了37%,东欧、东盟、拉美和非洲市场依然有很好的机会。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方针指导下,国家下大力气调整结构四万亿投资将有力的拉动内需。2008年,统计的规模以上企业国内销售的比重达到77%,2009年内需市场将进一步扩大,这是纺织市场稳定的根本。
  “目前,中国经济基本面是好的,中国纺织产业具有的竞争力并没有丧失,中国有优质的天然纤维资源、有完整的纺织产业链、有高素质的劳动力和13亿人口的巨大消费市场,这是我们坚定信心的基础。”徐文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