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调研报告——农村婚俗的演变及思考调研报告

农村婚俗的演变及思考调研报告 调研汇报小组成员 (工程管理1401) 黄婷婷1403030146 周静婷 1403030108 赵思宇1403030122 何 铭1403030124 谢齐玲1403030147 李 畅 1403030138 李永芳1403030130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调研过程汇报 一、调研思路 二、调研方法 第三章 调查情况及现状分析 一、电话访谈报告 一 闽南地区的旧时婚姻习俗 二豫南地区固始农村婚俗演变及分析 三 恩施土家族传统婚姻习俗 二、调查问卷报告 第四章 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章 思考及有关对策 附录一 对于闽南地区、河南固始以及湖北恩施土家族的婚俗的电话访谈记录 附录二 问卷调查问题 第一章 前言 婚礼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一生最重要的仪式之一。无论是古今,还是中外,人们对于婚礼的重视程度毋庸置疑。尤其农村的婚礼,经过几十代的传承和积淀,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一种特殊文化。

传统的中国农村是一元文化为主导的乡土社会。随着时代的变迁,农村的文化日益多样化,但传统文化中的信仰、习俗、观念等,在农村这个乡土社会依然发挥它应有的主导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农村处在一个急剧变化的时期,在许多方面都受到深刻的影响由原来的闭塞到现在的开放,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转变,物质条件的改善等等。但从此中我们可以看到最明显的还是人们观念的变化,而由此导致的婚姻习俗的改变也是明显的表现特征之一。

研究中国农村文化生活,从农村婚礼的传承和改变角度出发是具有一定研究意义的。而我们小组的本次社会调研就是以福建泉州、湖北固始、湖北恩施土家族三个地方的婚礼习俗为例,研究中国农村文化中传统婚礼的演变过程、变化的原因以及给当代中国农村社会带来的思考和解决存在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第二章 调研过程汇报 一、 调研思路 后期修改 完成 编写调研报告 数据分析处理 实际调研 确定调查内容及方向 小组分工 选定调研主题 二、调研方法 1. 电话访谈法根据三个不同地区的特点,主要对自己家里的亲戚主要为长辈进行电话调查的方式,资料来源更有可依据性。(具体情况请参考附录一对于闽南地区、河南固始以及湖北恩施土家族的婚俗的电话访谈记录 2.问卷调查法合理设置问卷,随机对325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了第一手资料,并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具体数据分析情况请参考附录二调查问卷报告 ) 3.网络调查法互联网上的信息量很大,查阅资料方便、快捷、较全面。我们通过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并结合前两个调查方式得到的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整理得出我们需要的相关内容。

第三章 调查情况及现状分析 一、电话访谈报告 一 闽南地区的旧时婚姻习俗 1. 闽南地区的婚俗流程分为六个主要部分,当地对此有特定的叫法,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是“提字仔”、“吃定”、“送定”、“送日头”、“迎娶”、“做客”。

2. “提字仔”是指媒人婆代表男方上女方家提亲的议婚风俗。“吃定”就是指订婚,除了订婚礼物的互赠,男女方还要将礼饼(主要是盒装马蹄酥)分送亲友,代表告之儿女嫁娶在即。“送定”是指 送聘金、聘礼往女方家。聘礼种类繁多,其中比较具有特色的有礼饼,俗称“大饼花”,“四色饼”,礼糖,俗称“大糖小巧”(糖是特制的,都压出龙凤、喜字图案,或“两姓合婚”、“百年偕老”等吉祥语)。“送日头”是指男方确定婚期并告知女方。由媒人出面到女方家,双方再三谦请婚期,待送客时才由媒人告知女方婚期。接着便是“迎娶”。花轿到了门口,要等到吉时才开始踢轿门、摸柑桔、三牵出轿、踏瓦、遮米筛、过炭火、新娘出轿入门等戏剧般的场面。这些婚俗带着浓厚的乡村气息,在城市里早已不见。新妇入门后,先与新郎拜天地后径入新房。此后新妇三天内不能出房。庆贺宴称为“水婚桌”,上菜十二道,荤素各半。

至此,婚俗便告结束,新婚夫妇开始了共同的生活。

3. 婚姻禁忌“断掌”的女子被认为会克死丈夫而不受待见。

4. 非主流闽南婚俗 (1童养媳 (2丧偶再婚旧时,闽南男人丧偶再娶被认为是理所当然,丧偶的女人再嫁则备受歧视。

(3冥婚 5. 闽南婚俗的当代转变 (1)婚嫁习俗的转变 ①如今闽南人的婚嫁基本不像以前那样繁琐,不少礼仪已被省略不用。许多诸如安床、合帐、放心扇、双人还等习俗也只有少数上了年纪的家长为了讨吉利而为之,绝大部分青年男女已不在乎。

②现代婚礼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被赋予新的文化元素,许多国外婚礼习俗被融入闽南婚俗中。如现在许多结婚礼服都采用婚纱式,由于闽南结婚忌白色,人们就将婚纱改为红色并与旗袍元素融合,设计出独特的婚纱款式。

(2)婚姻观的转变 ①男女之间的自由恋爱渐渐取代过去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并且女性基本上拥有了像男性那样的主动权。

②由于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人们逐渐接受新的婚育观,学会用平等的眼光来看待男女。

③随着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以及人们文化程度的提高,人们渐渐从封建迷信中解脱出来。人们更关注新娘本身而不再以“断掌”来衡量好坏。

④至于非主流婚姻,童养媳、冥婚已少之又少,而再婚则较旧时增加。如今女性再婚,一般不再像从前那样受人歧视,更多的会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二)豫南地区固始农村婚俗演变及分析 1.婚礼习俗的演变 (1)婚礼形式逐渐简化,体现人性色彩 在对家乡六十岁以上的老人的电话调研中可以得知,从过去到现在,固始农村的婚礼习俗不断简化,许多比较繁琐且费时费力的环境被取消,更加适合现代农村居民的生活和工作需要。比如,在过去婚礼整个流程可以分为问名,瞧家,下定,过礼,择日,迎娶,上喜坟等一系列较为繁琐的程序,部分程序甚至可以花费两三天的时间,常常使新人及其双方家庭筋疲力尽。而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婚礼习俗被不断的简化并出现了许多新特色。比如,传统习俗中的问名这一环节已经不是必要环节,它的存在多为讨个吉利,瞧家与下定合并为一天,闹洞房也由过去的三天转变为一天等。

(2)婚恋观发生了很大变化 通过对一些史料的查询以及对当地老人和年轻一代的询问请教,我们得知在传统封建思想影响下,过去的固始农村地区产生了许多特殊的变态婚嫁。如指腹婚、童幼婚、望门寡、冲喜、抱灵牌成婚、抱婚、嫁大伯子等。而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也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进步与解放,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抛弃了那些落后的婚恋观,崇尚自由恋爱,不再迷信命数八字之说和门第观念,接受新式婚礼,尊重男女地位平等,那些变态的婚嫁形式都已基本消失。

(3)一些有特色的传统仪式仍被保留下来 在传统的固始婚礼中,最热烈且富有文化色彩的项目要数婚礼颂词了。婚礼颂词是在婚礼的当天晚上,新婚夫妇入洞房时,由一位专事帮助民间办婚事礼仪的中年妇女主办,颂词内容在一定的固定基础上根据现场情况由唱词人灵活发挥。时至今日,仍然有许多新人在闹洞房时请年老有经验的妇女唱颂词来活跃气氛。

2.婚俗演变中出现的问题 (1)老一辈与年轻人的观念差异 在比较与老一辈和新一辈的通话内容后可以发现,由于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的影响,老一辈和年轻人在婚礼形式上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分歧。比如,老人往往希望大操大办,而年轻人则由于工作等因素希望婚礼更简洁一点;
老人们喜欢的是传统婚礼,年轻人则喜欢更加西式化的婚礼;
老人们不喜欢白色婚纱,认为不吉利,而年轻人则偏好选择白色婚纱,这也使得举行婚礼过程中容易出现矛盾,且一些有特色的习俗消失。

2 婚礼中大操大办和高价聘金的现象依旧很多 由于农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愿意在婚礼上投入更多的资金,通过电话查访我们了解到,在固始,一场中档婚礼往往花费在五万到十万左右,这对许多农村家庭来说并不是一个小数字,而如果算上聘礼和聘金,则往往高达一二十万,结婚对许多家庭都是一种负担,这也造成了许多农村年轻人不想过早结婚的现象。

3.婚礼习俗的特点及演变总结 由于固始地区受到中原文化,长江文化和楚文化的集中影响,民风淳朴,民俗气息也十分浓厚,传统的婚礼也较为繁琐,严格遵循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传统封建礼教的束缚,但也有着特别的民俗色彩。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农村地区的婚俗也逐渐发生了越来越多的变化,仪式得到了简化,不再为传统所束缚,更多地体现的是一种美好的祝福,形式逐渐次要化,更加体现人文关怀的色彩;
人们的婚恋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断进步,变态的婚恋现象几乎不复存在,性别平等的意识不断提高;
同时展现了当代农村的新面貌,表现了当代农村生活的富足。但是婚礼中也逐渐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攀比浪费现象,这也对许多并不是特别富裕的农村家庭造成了一些负担;
且再抛弃挣脱传统束缚的同时,也失去了一些特色。

三 恩施土家族传统婚姻习俗 恩施位于中国中西部山区,环境特殊,正是这特殊的环境,造就了恩施独有的婚姻习俗。

1.婚姻习俗简介 男女到适婚年龄,男方有中意的女方,便请媒人到女方提亲,这是“讨口气”。女方若同意就叫“放话”。随后“过门”,即父亲或母亲带儿子和媒人到女方家放鞭炮,男女双方父母互称“亲家”。随后女方会去看男方家的情况,这是“看廊场”或“看人家”。女方同意婚事后,男方在合适的日子“讨红庚”或“讨八字”即男方准备“庚书”和媒人到女方家去完成订婚。女方将家族请来,将女方出生日期填入“庚书”并送回男方家,就是”发八字”。以后过年男方先到女方家拜年。过段时间后,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提出结婚要求,若女方同意,男方请人据男女双方的“八字”定出婚期,媒人将写明婚期的期单送到女方家,就是“送期单”,同时男方送两套衣服给女方,就是“送二套”。这时女方要为出嫁准备了,有打嫁妆,准备被子等。迎娶前,男方请人主持事宜,叫“都管”。男方给媒人一块红布称为“上红”来谢媒人。婚期一到,男方请一男一女迎亲,称为“路督管”;
请两个人帮主人家招待宾客,称为“内总管”或“内都管”。迎亲前一天,男方在“路督管”的带领下将彩礼送到女方家,称为“过礼”。送彩礼后会“坐十弟兄”和“坐十姊妹”。第二天男方到女方家接新娘,新娘会“哭嫁”。到男方家后,有“迎新娘”“接高清”。第二天新郎新娘一起回新娘家,称为“回门”。

2.传统婚姻习俗评价 与恩施特殊的环境适应,与当地的民风契合,反映恩施悠久的历史,朴素纯洁的品质。但有一定的落后习俗,如有一定的封建传统,步骤繁杂,浪费较多。

3.恩施婚姻习俗变化 随着恩施的经济不断的发展,恩施的婚姻习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提倡婚姻自由,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不再起着决定作用,男女多自由恋爱后决定结婚;
婚姻步骤不再繁琐,如“看人家”“坐十弟兄”“坐十姊妹”“哭嫁”等步骤省略;
追求奢华,由豪车组成壮大的迎亲队伍,酒席高档,浪费严重 ,十分讲究礼金的多少,攀比的风气十分盛行;
出现了“整新人”等新习俗。

4.恩施现代婚姻习俗评价 体现了恩施与现在的民主和自由相适应,具有进步性;
抛弃太多传统,用钱衡量东西,十分不对;
这不能保护恩施独有的传统文化,也与社会的正确价值观相违背。我们要辩证的看待传统和现代婚姻习俗,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对于传统和现代婚姻习俗中合理且与时俱进的,我们要积极保留与发扬,对于传统和现代婚姻习俗中落后的,与社会不相适应的,我们要剔除和改造。

二、调查问卷报告 (一)问卷调查的目的 了解现在不同人群眼中对农村婚俗了解和个人看法,找出农村婚姻普遍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和思考。

(二)问卷回收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在校的大学生以及各位同学的家长,采用网络调查问卷的形式,共收回325份问卷。

调查对象较为年轻,以在校本科生为主。

本次问卷的填写对象主要集中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生占比也因此较大,且由于学校是财经类院校,所以女性比例较大。当然也有年龄较大的人群,他们是我们农村调研的对象。

(三)调研结果分析 1.农村结婚的年龄逐渐增加。

以前的农村早婚现象很严重。过早的结婚危害十分的大,容易使得家庭负担过重;
心智不够成熟容易、家庭矛盾等因素也容易导致离婚率偏高。调查发现,现在在农村,20到24岁结婚是最常见的,20岁以下结婚所占的比例也不低。说明农村的早婚现象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善。

2.结婚方式较为传统。

从图中可知,农村结婚的形式依然主要是传统的中式婚礼,然而现在由于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地推进,从城市渗透到农村的西式婚姻观念不断冲击着传统的婚姻观念,使得现在中西结合式的婚礼在农村越发的流行,虽然现在依然是传统的婚礼在农村占据主导地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和城市化进展速度的加快,中西结合式的婚礼也许会逐渐取代农村传统的结婚方式。

3.农村的婚姻依然是较为简单朴素的。

农村的婚姻花费是比较少的,大多都是比较简单朴素的,这主要是由于农村的经济条件相对来说比较贫穷,花费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当然,当然我们也不否认有些的农村家庭结婚费用在10万以上。这说明农村的经济也是在不断发展的,农村的家庭也由于城市化等原因变得更加的富有起来。

4.农村新人结婚依然受到很多限制。

由条状图可知,相亲依然是促成农村结婚的主要因素,然而在农村,相亲大多是由家长介绍对象,有时候农村的结婚家长的撮合必然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在农村,很多的婚姻都不是自由的,是受到很多的限制的,当然,这样的情况也是在不断改变的,随着教育的普及和其水平的提高,自由恋爱在未来的农村应该成为主要的因素。

5.农村新人父母对婚姻的态度有很大的改变,更加的积极正面。

大多情况,父母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婚姻中是幸福的,希望婚礼隆重,让孩子幸福,说明大多数的农村父母思想已经有了较大的转变,所以现在的父母相比以前更加的开明理性,更在意自己孩子幸福与否。不过仍有许多老一辈的农村人依然固守要传递香火的观念,有时候忽略了新人的幸福感。

6.农村婚姻的服饰依旧偏保守,但是受到了西式服装的冲击。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人们眼中,红色喜服依然是农村结婚的首选,红色在大多数农村人的眼中是结婚必备的,它象征着喜庆,所以红色贴身的喜服最受欢迎。当然由于西式婚礼在农村逐步的流行,西装的选择也是越来越多的,所以随着农村的进一步发展,喜服也许会在未来与红色喜服在农村的使用中平分秋色。

7.农村的结婚依然存在相当多的问题,比较落后。

由以上的资料我们不难看出,有些人认为农村结婚的还是比较落后的,由于程序十分的复杂,迷信的东西比较多,结婚持续的时间还是非常长的。在问题方面大多数的人基本把选项中所有的问题都选择了,每一个选项的所占比都是非常高的,说明农村结婚,在饮食、形式、思想、家庭关系等方面也还是有不太合理的地方。这里以饮食作为例子。虽然有三分之一的人认为农村结婚的饮食是很不错的,但是不能忽略那四分之一的认为饮食油腻到难以下咽以及那十分之一认为菜品过于简单的人,因而,在饮食上,农村确实需要进行改进,从大家的看法上看,我们也不难发现大多数的观点是负面的,因而农村的婚礼,虽然总体是在往好的方向发展的,但是依然存在问题。

第四章 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是中国人口的主体,而且农村相对来说比较落后,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保留古老习俗及礼仪文化的基本入口点,因为婚礼的西式化,现如今很多优良的传统礼仪被遗弃,因此一些独具特色的礼仪被保留下来是很关键并有深远意义的。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婚礼虽然省去了不少繁琐且落后的流程形式,但总体还是比较繁琐,而且花销上很浪费且存在面子问题及攀比现象。而上一辈和下一辈的观念不同也导致了现在年轻人晚婚晚育的现象。因此在对农村婚礼演变与发展的研究中,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是很重要的,现从以下几点分析 (一)个人及家庭观念的转变 通过对一些史料的查询以及对当地老人和年轻一代的询问请教,我们得知在传统封建思想影响下,过去的固始农村地区产生了许多特殊的变态婚嫁。如指腹婚、童幼婚、望门寡、冲喜、抱灵牌成婚、抱婚、嫁大伯子等。在比较与老一辈和新一辈的通话内容后可以发现,由于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的影响,老一辈和年轻人在婚礼形式上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分歧。比如,老人往往希望大操大办,而年轻人则由于工作等因素希望婚礼更简洁一点;
老人们喜欢的是传统婚礼,年轻人则喜欢更加西式化的婚礼;
老人们不喜欢白色婚纱,认为不吉利,而年轻人则偏好选择白色婚纱,这也使得举行婚礼过程中容易出现矛盾,且一些有特色的习俗消失。人们的婚恋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断进步,变态的婚恋现象几乎不复存在,性别平等的意识不断提高;
同时展现了当代农村的新面貌,表现了当代农村生活的富足。男女之间的自由恋爱渐渐取代过去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并且女性基本上拥有了像男性那样的主动权。再看如今闽南人,其婚嫁基本不像以前那样繁琐,不少礼仪已被省略不用。许多诸如安床、合帐、放心扇、双人还等习俗也只有少数上了年纪的家长为了讨吉利而为之,绝大部分青年男女已不在乎。总结来说,现在农村的婚礼仪式观念大部分一致,但部分老一辈的观念还是和现在有很大不同,而经过老一辈和这一辈人观念的中和,很多传统形式及礼仪被摈弃当然有些好的也被遗弃了,随着演变发展形成了现在中西结合式的婚礼,同时更多年轻人因观念转变更愿意晚婚晚育。

(二)经济的发展及文化程度的提高 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婚礼习俗被不断的简化并出现了许多新特色。比如,传统习俗中的问名这一环节已经不是必要环节,它的存在多为讨个吉利,瞧家与下定合并为一天,闹洞房也由过去的三天转变为一天等。由于农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愿意在婚礼上投入更多的资金,通过电话查访我们了解到,在固始,一场中档婚礼往往花费在五万到十万左右,这对许多农村家庭来说并不是一个小数字,而如果算上聘礼和聘金,则往往高达一二十万,结婚对许多家庭都是一种负担,这也造成了许多农村年轻人不想过早结婚的现象.而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也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进步与解放,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抛弃了那些落后的婚恋观,崇尚自由恋爱,不再迷信命数八字之说和门第观念,人们渐渐从封建迷信中解脱出来,人们更关注新娘本身而不再以“断掌”来衡量好坏,并且更尊重女性,主张男女地位平等。至于非主流婚姻,童养媳、冥婚已少之又少,而再婚则较旧时增加。如今女性再婚,一般不再像从前那样受人歧视,更多的会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就恩施土家族来看现在恩施的经济不断的发展,高速公路和铁路,航空的修建和不断完善和发展,恩施的婚姻习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现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比较契合婚姻步骤不再特别繁琐,步骤简化,时间缩短,许多传统习俗被抛弃,不再体现;
讲究排场,追求奢华,以钱来衡量许多很多东西。换句话说,综合三个地方的婚礼特色,由于经济的发展,大家更加在意及讲究排场,在攀比及面子工程的影响下,铺张浪费现象越发严重,在给红包环节也更是加重了浪费的情形。

(三)国家相关政策的改变 由于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还有相关婚姻法的立定,如婚姻法规定的法定结婚年龄为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但晚婚晚育应予鼓励。

因此,农村女孩18岁就嫁人,可能是当地的风俗习惯,可以那么做,但不被法律认可,同样不受法律保护。所以人们逐渐接受新的婚育观,学会用平等的眼光来看待男女,大家崇尚婚恋自由,也普遍更愿意晚婚晚育,婚礼的形式上也不再那么繁琐甚至有裸婚闪婚出现,但对于家长们来说,很注重排场及聘金,在农村没房没车娶个媳妇都难也成为普遍现象。而且随着越来越多农村人进城的潮流以及农村的城镇化,大家更注重场面及婚礼的豪华程度,农村邻里间相互攀比也不可避免,于是更容易铺张浪费。

第五章 思考及有关对策 (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正确对待农村传统和现代婚姻习俗的态度和方法我们要辩证的看待传统和现代婚姻习俗,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对于传统和现代婚姻习俗中合理且与时俱进的,我们要积极保留接发扬,例如婚礼形式逐渐简化,体现人性色彩。对于传统和现代婚姻习俗中落后的,与社会不相适应的,我们要剔除和改造。因此中西结合,吸取国外精华并结合中国传统习俗礼仪,使得婚礼文化更契合农村条件和形式,又得以保留中国优良传统文化才是王道。

(二)加强农村教育和端正婚姻观 农村教育的落后使得很多孩子很早就辍学担起家庭的重任,而这也促使其过早结婚以成家立业,教育的短缺也造成了农村人思想的不成熟以及很少有远见性也不能跟上城市化的步伐,而且在农村因为沿袭了传统的婚姻观,大部分人都不介意早婚早育,对相关婚姻政策也不了解和关注,像一些娃娃亲还有父母媒妁之言还存在,而且在农村大家还是很注重香火的传递,也就存在很多重男轻女的现象,而加强农村教育及宣传相关婚姻政策及国家相关规定,可以有效宣扬晚婚晚育的政策,并端正农村的婚姻价值观,高等的教育也能为婚姻的幸福提供保障。

(三)鼓励建立相关的正规婚礼策划所 对于一些大操大办的婚礼现象,可以鼓励节俭节约,甚至鼓励建立一些相关的专门针对农村的婚礼策划所,为其策划一个更为符合农村经济且有意义不浪费很值得的婚礼。国家也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形式的要求及管理,比如提倡节俭节约,禁止大操大办设置一定的限度,对有些优势传统环节予以保留,对整个流程设定相关限制以达到规范的效果。

(四)把新时代观念传播到农村 虽然现在农村很多都已城镇化,思想经济也都跟得上现代经济的发展,但在农村难免会存在迷信甚至很传统落后的观念,比如看风水选吉时等。很多落后的观念也使得婚礼上有很多本可以省去的繁琐落后礼节,还有一些流程很是铺张浪费没有实用价值,因此把新时代的观念,科学的理性的价值观进一步传播深入农村家庭,可以有效杜绝铺张浪费的现象,也可以使得婚礼习俗演变得更好更完善,既可以保留传统有价值的文化礼仪,又可以经济节约省去不必要的繁琐环节以及缩减开支,让人们更注重的是价值意义而不是场面的豪华壮丽,所以加大新观念新思想的深入是有效且可行的一个解决方法。

附录一 对于闽南地区、河南固始以及湖北恩施土家族的婚俗的电话访谈记录 闽南地区 (一) 本次电话访谈对象之一是来自福建省泉州市的李大伯。李大伯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闽南人,出生于60年代,对闽南地区的婚俗有着较深的了解。以下是对李大伯进行电话访谈的内容节选。

Q您是在80年代结的婚,您觉得和那个时候比现在的人婚恋观有什么变化吗 A不管是在我那个年代,还是现在这个年代,都存在自由恋爱和相亲。但闽南人是很注重门当户对的,因此在我们那个年代,相亲还是比自由恋爱更为普遍。到了现在,相亲的人仍然不在少数,只是比起以前,现在的年轻人拥有更大的选择权,即使相亲,也是以自己是否喜欢为主,不像以前主要还是父母做主。相亲对于他们而言,更多地是一种认识更多潜在结婚对象的方式。相比以前他们拥有更大的自主权。而且从前很大一部分人的观念有点像毛主席说的“一切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现在的年轻人在结婚前有过几段感情也已经能够被平常看待。

Q现在的结婚年龄普遍升高,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A我是在20岁那年结的婚,我儿子是在27岁的时候结婚。以前的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没受过多少教育就进入社会工作,一般工作了几年以后就算是到了应该结婚的年龄了,但那时候一般也都才20岁出头。而现在的年轻人,一般大学毕业后就已经二十三四岁,再工作几年以后就二十六七岁了,所以婚龄升高很正常。

Q闽南是一个重男轻女思想比较严重的地方,现在这种现象是否还存在 A我已经有三个儿子了,现在终于有一个孙女。我很疼爱我的孙女。

Q闽南人现在基本上能够平等看待男性和女性了,过去在再婚等事情上,闽南人对男性和女性有着较严重的双重标准。

A是的,尤其是在实行了计划生育以后,不管你生了儿子女儿,都是家里唯一的宝贝了,就算是女儿,你不疼她疼谁呢。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基本上已经不会说男性的地位比女性更重了。男性能够做的事情,女性同样也可以。

(二) 接下来我们还对同样生活在闽南地区的陈小姐进行了电话访谈,以下是访谈内容节选。

Q请问您是几岁结婚的呢 A25岁,大学毕业并且工作两年的时候。

Q您和您的对象是怎样认识的呢 A家里的大人介绍的,认识并且相处以后双方都觉得挺适合的,交往了一年建立了感情基础,并且家里的大人希望我们尽快结婚,所以一年后我们就结婚了。

Q您对相亲有什么看法 A其实完全可以把它当成一种交友方式平常心看待,加上相亲对象一般都由家中长辈介绍,父母也都比较中意,比较不会出现心中的结婚对象不被父母接受的情况。只是有些人家中的长辈逼迫得太紧,导致网上对相亲的看法过于偏激。

Q您是否会觉得结婚太早 A还好。毕竟工作也有一段时间了,自己也希望尽快有一个归属稳定下来,加上遇到了挺合适的人。

Q您的婚礼是采取农村传统的婚礼形式吗 A其实现在农村的婚礼已经不像大家想的那样,农村的传统色彩已经不那么重了。我的婚礼是在酒店里举办的,就省去了很多繁琐的礼节。

Q您是否会反感农村的婚礼形式 A你是指农村结婚时的一些传统习俗吗其实现在农村的婚礼已经简化了很多礼节了,有些长辈认为必要的礼节也不会让人觉得难以接受,毕竟结婚不只是自己的事情,除了自己对婚礼的种种要求,我认为长辈的意愿以需要加入考虑当中,这也可以算是一种孝吧。

(三) 最后一位是采访对象也是来自闽南地区的林同学,目前为在校大学生。以下是访谈内容节选。

Q请问你现在有女朋友吗 A有的。

Q你们有讨论过希望未来的婚礼是什么形式吗你对现在闽南地区农村的婚礼有什么看法 A没有讨论过。至于闽南的婚礼,还是有点繁琐吧,感觉除了长辈,很难完全说得清究竟是怎样一个过程。

Q你希望自己将来的婚礼是什么形式传统婚礼或者是西式婚礼 A没有想过。我觉得婚礼是什么形式并不重要,它只是使你在其他人眼里正式跨入了婚姻的一个标志。不过西式婚礼在闽南地区应该不大可能吧,也觉得会有点浮夸。

Q你理想的结婚年龄是几岁 A不会太早吧,一定是工作后稳定下来以后。

Q如果父母催婚的话怎么办 A我觉得结婚不只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责任,所以不会只是因为催婚就在还没准备好的情况下结婚的。

(以上访谈选取了较有代表性的三部分) 河南固始 一 采访对象戴耀才 性别男 年龄62 学历高中 职业退休小学教师 Q“爷爷你好我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工程管理专业1401班的赵思宇,今天想跟你请教一下固始农村地区的婚俗演变。” A“你好,我一直都在固始一个乡下小学教书,现在人们结婚跟以前结婚可大不一样啦。” Q“那爷爷你能跟我们具体说一下吗都有哪些不一样” A“以前农村虽然穷,但是还是很讲究的,虽然没现在这么大操大办,但是仪式也是很多的,比如问名,瞧家,下定,过礼,择日,迎娶,上喜坟等。问名就是算八字啦,上喜坟就是新人给逝去的祖先上个坟,告诉祖先已经成家立业了,表示孝心,其他的环节就没有 太多好说啦。” Q“爷爷,我在查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咱们固始在闹洞房时喜欢请人唱颂词,这个您有了解吗” A“哦,那个啊,以前人们是都喜欢请人家有经验的老妇人来唱颂词,图个热闹,现在一些讲究的农村家庭还喜欢搞这个。具体内容就不是很清楚啦” Q“好的谢谢爷爷。” 二 采访对象叶乃容 性别女 年龄50 学历小学 职业农民 Q“奶奶你好我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工程管理专业1401班的赵思宇,今天想跟你请教一下固始农村地区的婚俗演变。” A“你好阿,姑娘你想问我啥就问吧,我老婆子最喜欢在村里人结婚的时候帮忙了。” Q“奶奶,现在农村结婚有啥讲究不” A“有啊,以前农村送聘礼没那么厚重,哪像现在,动不动就一二十万,光订婚就要拿一个“10001”或“10007”的红包给女生,取“万里挑一”或者“万里取妻”的好意头,还有“三金“,就是金项链、金戒指、金手镯之类的。以前给聘礼,多半比较实在,都是些吃的用的比较多。” Q“奶奶,那你觉得现在跟以前的比有什么不同吗” A“以前啊,人比较迷信,爱算八字,现在都是自由恋爱,哪还有这些,就算有,也不过走个形式,都不会当真。以前啊还有好多童养媳,娃娃亲,不让寡妇改嫁什么的,现在文明了,这些也就消失了。现在年轻人也怕麻烦,很多环节都不按以前的来了,以前闹洞房要三天,现在就只闹一天。” 我“那奶奶你了解颂词吗” 叶“了解啊,我还会唱赖,听着啊 大红喜字贴洞房,男女老少喜洋洋。

新郎新娘成婚配,美满姻缘百年长。

亲朋好友来相贺,邀俺祝词来颂房。

” Q“谢谢奶奶的讲解。” 三 采访对象陈亚楠 性别女 年龄25 学历本科 职业普通白领 Q“小姐你好我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工程管理专业1401班的赵思宇,今天想跟你了解一下固始农村地区的婚俗演变。” A“你好我正好刚结婚不久,也是感触蛮多的。” Q“能具体说一下吗是因为婚礼的花费还是因为准备工作呢” A“花费也是一方面,我和我的另一半工作都比较忙,并不想太过铺张,一则浪费时间,二则承担不起,可是双方长辈都比较看重,只能按照老规矩,一步步走下来,婚宴上为了顾虑老人还没有选择白色婚纱,而是选择了红色礼服。” Q“方便说一下具体花费有多少吗” A“差不多有十几万,在如今的农村算是中等偏上的档次吧,要不是父母赞助,对于我们两个新人来说也是很大的负担。” Q“觉得婚礼过程繁琐吗” A“确实有点,虽然听父母说,已经为了照顾我们很多只是走个形式,但还是很琐碎,忙完这个婚礼也是休息了好长时间次缓过来。” Q“谢谢你的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