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贸易争端的背后


  
  今年是全球取消纺织品配额限制的第一年,但取消配额并没有使全球纺织品自由贸易艳阳高照,相反,以中国为主要对象,各种新形式的贸易设限接踵而来。最近欧盟和美国相继对中国纺织品启动特别限制措施,激发了中国自加入WTO后与发达国家间的新一轮贸易战。欧美纺织品设限影响了全球自由贸易进程,暴露了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无视WTO规则的真实面目,将严重威胁世界贸易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极大地损害了中国利益。在美欧带动下,其它国家跟风而动,土耳其、南非、巴西、厄瓜多尔、俄罗斯、阿根廷、突尼斯、莱索托等都以不同形式对我国纺织品采取限制措施,或发出信号。国资委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37家纺织行业国有重点企业实现利润下降37.4%,主营业务成本增长2.3%,增速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0.8个百分点。
  
  纺织品贸易争端对中国纺织品产业的影响
  
  由于中国在国际贸易上经验不足,和对国际贸易预期太天真,以为加入世贸就一切都解决了,虽然你想变成世界工厂,但影响到别人的饭碗时就会遭到伏击。
  其次,动态的损失更大。中国为了加入WTO,在农业、服务业等许多领域作出了很大的让步,为的就是要在中国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如纺织)得到一定的利益补偿。为了等到“纺织品配额限制取消”这一天的到来,中国企业大幅度地扩大了化纤、纺织、服装等产品的产能及大部分纺织企业的产能都有30%以上的提高。现在,欧美纺织品设限以及随之而来的其它国家的跟风而动,则意味着中国付出了代价却得不到相应的补偿,意味着过去一段时间新增的产能难以得到释放,意味着刚刚走出低谷的中国纺织业又将陷入残酷竞争的深渊。中国纺织品的价值链被销售商、进口商所控制,更使发达国家的零售商和消费者受益。在中国,平均一件衬衫只有30美分到40美分的利润。
  我国政府在今年年初主动采取了加征出口关税、调低出口退税率、实行自动出口许可等10项举措。今年一季度,我国纺织品出口增长19.1%,同比回落5.6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出口增幅,对美欧出口整体增幅均有所下降,中国企业为建立全球纺织品贸易新秩序做出了“牺牲”。纺织业关系着中国数千万低收入者的生计,出口关税的调整必然会给企业带来成本的净增加,从而进一步带来企业利润的减少,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的亏损、纺织工人的失业。
  
  纺织品贸易争端的根源——欧美采取双重标准
  
  《多纤维协议》规定:在2005年以前限制发展中国家纺织品出口,作为交换,发展中国家享受专利权方面较为宽松的政策。从今年起,纺织配额取消,拥有劳动力优势的发展中国家从此可以自由出口纺织品;拥有技术优势的则从更严格的专利保护法律中获益。但西方国家在配额取消不足6个月后就放弃了承诺,发展中国家却依然尊重专利权方面的新条款。
  尽管中国企业以几乎无法竞争的低廉生产成本确实使得欧美的纺织品厂商的日子变得难过,但其对中国纺织品大量涌进的诉苦,却首先表明这样一个事实:欧美政治家、行业协会和企业经理人并没有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
   随着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今年1月正式取消,世界纺织品市场将发生急剧变化是早就应该准确预见到的,但许多欧美厂商显然对此熟视无睹,没有提前采取预防措施。比如德国纺织品厂商根据新的形势及时作出必要的结构调整,以生产技术含量高的高档产品为主,在中国纺织业领域进行了大量投资,因此没有像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美国的同行那样受到严重冲击。
  中国纺织品大量涌入欧洲市场,也给欧洲宪法公投蒙上了一层阴影。对反对宪法的各大网站纷纷把中国纺织品视为洪水猛兽,并将其作为论据,宣传欧宪的通过意味着“自由主义的欧洲”的建立。
  欧美的行为引来国际社会一片反对声。WTO、联合国和其他一些国际组织的官员纷纷对此表示遗憾,认为这违背了自由贸易的原则,是“开倒车”。 欧美经济学家认为,尽管欧盟委员会出于欧洲一些国家的压力,试图保护欧洲纺织业,但欧洲的纺织业已不可能,也不应该躲在贸易壁垒的卵翼之下。德国基尔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的斯普纳安尔博士指出:“当初签订取消纺织品出口配额条约目的就是为了促进自由贸易。如果一个国家比其它国家强,能够出口更多的纺织品,这决非罪过,而是每个国家都应该努力的目标。”
  在10年前,包括中国和欧美在内的世贸成员国共同谈判决定,用10年时间使与自由贸易原则相悖的“纺织品配额制”寿终正寝。但遗憾的是,10年后的今天,欧洲人面对完全可以预测的“后配额”时代,面对物美价廉的中国纺织品,慌了手脚,以“我们的纺织品行业受到威胁”为由,举起了贸易保护的大棒。欧洲既想自由地卖给中国空中客车,又不想让中国自由地在欧洲卖衬衫。欧盟的经济专家指出,欧盟用了10年时间,都没有对纺织品的“后配额时代”做好准备,这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所以欧盟各国不要逆自由贸易大潮而动,以免打开贸易保护的潘多拉盒子。
  市场的开放,自由贸易的推行能够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中国构成了对欧洲的一大挑战,但欧洲要将其转变为机遇。
  
  欧美对中国纺织品设限违反世贸协定
  
  根据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则,美欧这次挑起纺织品特保争端,无论是在程序方面,还是在进口对国内产业损害或损害威胁的认定方面,都存在明显的瑕疵,美国的做法违规之处尤其多。以程序而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工作组报告书》第242条款规定,如果某一世贸组织成员认为中国纺织品造成了市场扰乱或者存在市场扰乱的威胁,应当向中国请求磋商,并提供关于磋商请求的原因和理由的详细说明,并附其认为能够证明下列内容的现行数据:市场扰乱的存在或威胁;以及在该市场扰乱中原产于中国产品的作用(a款)。磋商将在收到磋商请求后30天内进行,双方将在收到请求后90天内尽力达成双方满意的协议,除非双方同意延长该期限(b款)。在90天磋商期内未能达成双方满意的解决办法,磋商继续进行,提出磋商请求的成员可继续根据c款对磋商涉及的一个或多个类别的纺织品或纺织制成品实行限制(d款)。
  但在这场贸易争端中,美国商务部于2005年4月4日宣布对中国生产的3大类出口纺织品发起为期90天的调查。到2005年5月13日,距宣布开始90天调查不过30多天,调查结果还没有出来,美国就决定实施特别保障措施,这违背了242条款规定的程序。
  欧盟和美国对中国纺织品启动“紧急特保”程序是缺乏根据、不正确的,欧盟和美国不应该在很短时间里,没有给中方提供充分的数据就提出正式的磋商请求并进入设限程序,其设限要求,也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有关贸易自由化的基本精神。
  
  中国应积极向世贸组织申诉
  
  向世贸组织申诉和采取报复措施应该是国际社会应对贸易摩擦的一般做法。
  首先,“向世贸组织申诉”和“采取报复措施”是运用正当的手段维护本国利益的有力武器。在全球化的今天,贸易摩擦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不能逆来顺受,让人觉得可欺。
  其次,“向世贸组织申诉”和“采取报复措施”会增加全球的关注度,是非曲直自然就会一目了然,这无形中对“设限”国政府是一个压力,也可以避免他国的纷纷效仿。第三,欧美也不愿开打“贸易战”,它们来势汹汹,无非是想在其他方面多捞点好处。比如,中国对法国总出口增长只有6%,而法国对中国出口却增长了22%。如果真打起“贸易战”,恐怕谁都不会赢,所以,可能是看起来声势吓人,但最后双方各让一步,达成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