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业,向左走?向右走?


  中国与欧美纺织品贸易争端近期日渐白热化,继续还是观望,也许可以做个两全的中庸计划。但生存还是死亡,就像向左走还是向右走一样,是中国纺织企业最严峻的选择。
  
  “紧急特保” 的燥热升级
  
  这个春天,是中国纺织业迎来“无配额时代”第一个春天,但由于“特保”的阴影笼罩,中国纺织企业却面临着许多的左右为难。
  在素有“中国出口产品晴雨表”的广交会上,面对利润丰厚的订单,多数纺织服装企业望洋兴叹,为了规避风险不敢接单,许多企业已明确表示不接6月份以后的订单。与此同时,不少采购商下单只下50打至100打的单,准备等形势进一步明朗后再决定是否追加订单,有的采购商甚至直接只选择有海外工厂的企业下单。
  中国纺织品的未来显示出极大的不确定性,出口和进口都面对着这样的为难。5月1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见欧盟“三驾马车”外长时说,中国还将进一步采取措施从宏观上加强对纺织行业的引导和调控,以保持该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但是,而更多困难却是随着夏天的到来继续升温,直到燥热——
  5月13日,美国决定对中国棉织裤等3类产品启动“特保”。
  5月18日又宣布,决定对中国男式梭织衬衫、化纤制裤子、化纤制针织衬衫、精梳棉纱等4种产品采取“特保”。
  而在此之前,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5月17日表示,将对中国的T恤和亚麻纱这两类产品启动“紧急特保”程序。
  “我们还没来得及分享自由贸易的喜悦,美欧等国却已举起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旗。”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的感慨,代表着国内纺织业的共同心声。
  2005年一季度中国一些类别纺织品出口的增长,是在由扭曲贸易的配额管理体制向自由贸易回归过程中的必然现象,这种增长是短期的。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没有按照WTO纺织品服装协议的要求,在10年过渡期内分阶段取消配额,而将70%的配额保留到最后一刻,这样直接导致了中国纺织品出口量突然增大,但是价格下跌。
  5月18日,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在《财富》全球论坛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纺织品问题,因为它是众多的领域里面中国很少有的一个有竞争力的领域,而且它涉及数千万人的就业。”
  5月20日,中国财政部宣布,从6月1日起对74种纺织品调高出口关税。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秘书长王宇表示,目前美欧只是表示设限,他们同中方的正式磋商还尚未开始。中国负责任的提税之举表明了一个积极姿态,欲同美欧以对话方式和平解决纺织品争端。
  很明显,为了妥善解决纺织品出口问题,中国这次做出很大努力,但是这些努力并不是没有原则、没有立场的。5月30日,中国政府宣布于6月1日取消81种纺织品的出口关税,原定在6月1日上调关税的措施同时取消。
  尽管如此,左右为难似乎还要继续……
  
  纺织企业的“冰火考验”
  
  5月21日,由美国纺织及鞋业协会(AAFA)、美国国际棉花协会(CCI)等机构组织的“2005欧美买家中国采购之旅”首站登陆上海。
  虽然他们的采购之旅同样受中美纺织品贸易政策影响,但是政府间的贸易磨擦并不能阻挡民间的采购需求。在全球纺织产业链中,品牌拥有者和批发零售商分别占有产品利润的35%和55%,而中国纺织品制造商只占有10%的利润。由于中国纺织品出口的主要利润被发达国家的企业所获得,在配额取消后,对中国纺织品进行出口限制,更多是打击了那些从中国纺织品出口中得到利益的外国企业。
  这也许是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因为他们的到来决不是因为中国廉价的纺织产品,而更多的是看到了中国纺织产业的巨大价值。保护中国纺织品出口份额也是这部分外国企业的利益所在。由于有共同的利益,这些企业能与中国企业充分协作,互惠双赢。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梅新育建议,应该在主要进口国建立起广泛的反贸易保护主义阵线,特别是争取一些跨国零售商和品牌商,因为他们在跨国纺织品服装贸易中获利丰厚,有着强烈的内在动机开展政治游说,维护市场开放格局。
  对于滥用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对中国纺织品出口进行不合理的打击,中国政府、产业和法律界应做好相应准备,有效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
  四川省内最大的纺织类产品出口企业——省丝绸进出口公司贸管部经理彭隐秋,一直高度关注美国限制中国纺织品进口一事的进展,但他并不担心。彭隐秋乐观的理由是,作为专业外贸公司,从2005年初开始就密切关注纺织品贸易风险问题。根据和2004年同期对美出口量的对比,公司已对可能遭遇设限的产品种类有所预判。事实证明,7种受限产品均在预判之列。
  美国商务部日前对来自中国的艺术画布进行反倾销调查,作为国内最大的绘画材料出口商,浙江宁波的康大进出口有限公司已经联合另一家企业应诉这起反倾销案。宁波康大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许观良表示:“打这场官司可能要花五六十万美元,卖画布可能需要好几年才能赚回来。但如果不应诉,中国企业就要退出美国市场。”
  乌拉圭回合世界贸易组织纺织品协定谈判代表李月印则提醒出口企业,在和进口商签订合同时,必须写清楚如果由对方国家政策改变所造成的损失,应该由对方赔付。“这个要在合同里写清楚,很多企业在签订合同时,不敢在合同里主张自己的权利”。
  
  “走出去”的眼光和选择
  
  “这其实是件好事。” 在许多纺织企业负责人感觉焦头烂额的时候,宁波申洲针织集团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马建荣却笑着说。
  “行业洗牌对于我们这样的企业,其实反而是好事。”让马建荣自信的是,企业早就采取应对措施:“其实,现在国内的劳动力成本已经很高,这对服装出口企业很不利。为此,在2005年年初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在考虑走出去。前些日子,我们在柬埔寨成立了自己的生产公司,首批招聘的员工达到2000人,到年底将增加到1万人。此外,越南、老挝等国家也在我们设厂的考虑范围内,据介绍,这些国家劳动力成本低,贸易壁垒也少。”
  对企业来说,面对国外设限,国内的外资企业完全可将订单转移到其在他国的制造厂进行生产,由此化解危机。中国内地的企业不妨学习国外企业的未雨绸缪,化“危”为“机”。以韩国服装企业为例,在遭遇国外“封杀”前就将部分生产线转移至中南美洲,因而得以使部分订单转移他国生产,将“封杀”的损失降至最小。
  从目前纺织品的出口结构来看,中国纺织品出口主要集中在低端产品上,虽然出口数量众多,但是利润并不大。而征收纺织品出口关税,能够起到调整出口产品结构的目的。在总共148项产品中,几乎所有产品的出口税都是按照数量即每件或每套,而不是按照金额来征收的,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鼓励国内厂商转向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
  中国纺织业的弱点主要是:设计研发能力弱,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技术;中高档产品少而“大路货”多,鲜有国际知名品牌,国内高端市场大多被国外品牌占领。所以国内纺织企业在面对国外高端品牌冲击的同时,一定要重视中国自身的纺织品市场,加大对国内市场的控制力。
  如浙江省经贸委轻工纺织行业办主任王晓光所言:“浙江的纺织品出口企业还是应该屏住气,虽然此次关税调整肯定会带来影响,但是真名牌最终还是会浮上来的!”
  以衬衫、针织服装为主业的雅戈尔董秘刘新宇坦言:“生产成本的增加肯定不可避免了,尤其是针织类产品,影响挺大。”不过刘新宇同时表示,公司的拳头产品衬衫、西服等高附加值产品,盈利空间缩水幅度不大,公司对未来发展仍然持有信心。
  “2004年下半年,前来雅戈尔考察、洽谈的欧美企业络绎不绝,其中一些已经有贸易上的往来。”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服装协会副理事长李如成说。其实2004年2月份,雅戈尔已经与美国服装销售巨头Kellwood签约,合资组建雅新衬衫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衬衫生产并全部出口海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