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广东电视剧创作的狙击意义


  20世纪90年代,《外来妹》、《公关小姐》、《英雄无悔》、《和平年代》、《情满珠江》5部广东电视剧曾经轰动全国。之后,尽管广东电视剧产量仍一直处在全国前列,但是精品力作的创作生产似乎相对沉寂。如今,《潜伏》一剧再次掀起了广产电视剧的热潮,该剧在推出以后连续四个月在网上排名国产剧第一,在前不久结束的上海电视节上,获得最佳编剧、最佳男主演、最佳电视连续剧三项大奖,被评为“最好看的电视剧,谍战片的新经典”。这是广东省电视剧创作一次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新突破!值得探讨的是,在90年代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广东电视剧创作为什么会一度沉寂?而《潜伏》为什么能够成功?《潜伏》成功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广东电视剧创作能否乘胜进军再创辉煌?本文试图以电视剧《潜伏》为切入点,探讨广东电视剧发展的历史沿革,《潜伏》成功的范本意义,提出广东电视剧的发展策略建议。
  
  一、《潜伏》:狙击手意义和价值
  
  在谷歌、百度上搜索关于《潜伏》的点击情况惊叹。谷歌:“电视《潜伏》”点击703000条;“《潜伏》相关新闻报道”233万条,“《潜伏》评论”232万条,《潜伏》外电1570条。百度:“电视《潜伏》”157万条,“《潜伏》相关新闻报道”309万条;“《潜伏》评论”197万条,《潜伏》外电396条(6月30日上午9:30——9:45搜索)。在全国电视剧年产量达到14000多集,平均每天生产电视剧40集左右,全国全年电视剧播放量已超过500万集(包括重播),中国已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电视剧生产大国和播出大国的背景下,南方电视台制作的《潜伏》能脱颖而出,引起广泛关注,可喜可贺!《潜伏》不仅引起国人关注,还引起海外关注。
  前不久,台湾《中国时报》的黄清龙老总来羊城晚报社考察时,专门谈起了国内走红的两部电视剧,台湾人热衷看《亮剑》和《潜伏》,为《亮剑》剧中优秀的“国军”形象而感动,为《潜伏》这样高水平的谍战剧而感叹。他回顾两岸拍过的影视剧中国军和共军形象的历史变迁,感叹不已。中国新闻网2009年4月28日报道一条消息,《台媒续写<潜伏>,主角与两岸关系同进新阶段》。台湾中时电子报刊发特稿向台湾读者讲述这部描写当年国共谍报战的片子,并由笔者为该剧构思了续集,潜伏38年后,随着两岸开放探亲,余则成提前掌握先机把消息传回北京,并为他自己设定一项重要任务,返乡寻找失散多年曾经也是作为他“工作太太”的前妻,同时告别他的“潜伏”生涯,两岸关系进入新的阶段。
  当今,中国电视剧产业投资规模已超过50亿元。在播出领域,由电视剧带来的广告收入占全国各级电视台广告总收入的50%以上,超过200亿元。以电视剧为中心延伸出的创作、融资、制作、经营、播出、数据调查和衍生产品开发等各个环节也陆续建立并逐步成熟完善,形成了一个紧密相连、分工细化的产业运行体系。2009年,国内电视剧市场将迎来进一步的发展。从全国的态势而言,中国的电视剧正在崛起,精品迭出、亮点频频,市场日益成熟。近年来有《大宅门》、《亮剑》、《闯关东》、《士兵突击》等,目前《大明宫》等一批电视剧正在拍摄。与此同时,广东的电视剧创作生产也正处于逐步繁荣发展的态势。
  在广东电视剧呈现崛起的态势之际,如何选择新的发展策略?如何更新观念抓住机遇,繁荣广东的电视剧创作?近年来广东的电视剧热流涌动,一是近年来广东电视剧产量创作生产处于全国前列,2008年生产电视剧53部,1700集,在央视频频亮相,仅去年以来广东就有5部电视剧在央视播出(当然有的电视剧出于经济的考虑在地方卫视台播);二是民营影视机构蓬勃发展,已经有600多个民营影视机构,在市场的摸爬滚打中日益成熟,为电视剧繁荣做出重要贡献;近年来这批民营制作公司,就像一群压着球门猛攻的球员,似乎随时都有进球的可能!三是以《潜伏》为突破口,开创广东电视剧创作生产的新局面。该剧的成功具有历史性突破的意义。但是真正的电视剧创作生产格局的改变,需要整体实力的提高和巨大能量的积聚,《潜伏》的成功,重新确立了广东电视剧的亮丽形象。
  《潜伏》的成功,南方电视台犹如一名出色的狙击手,潜伏了很久,瞄准了多时,终于在极为关键的时刻,一枪促进了广东电视剧战局的改变!为广东电视剧生产打了个场漂亮仗!事实上,广东太需要这样的突破了!这些年,南方电视台在“抓住主要资源、扶持主力频道”,“开门办电视,联合做节目,合作搞经营”的战略实施中,与成熟的制作公司和发行公司合作。从《亮剑》本子创作开始,《A计划》、《西安事变》、《楚留香传奇》、《生死桥》、《51号兵站》、《柳叶刀》、《云淡天高》、《乘龙快婿》、《真实故事》等,投拍(合拍)达30多部。其中不乏精品,积累了经验,积聚了能量,如此迎来《潜伏》这样的新突破。
  《潜伏》是近年来又一部难得令国人关注的电视剧。该剧在获得大奖、热评、广泛关注的时刻,对该剧进行认真总结、探讨,进一步推动广东电视剧创作发展很有必要。
  
  二、相对沉寂:问题的分析
  
  20世纪90年代,在《公关小姐》、《外来妹》、《情满珠江》、《和平年代》、《英雄无悔》之后,广东也推出了一批较有分量的作品,如在央视黄金一套播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思树》、《亲情树》、《冼星海》、《香港姊妹》、《云淡天高》、《归途如虹》等,实际上,这批作品分别获得飞天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和入选作品奖。广东电视剧生产数量也一直处在全国前列,其中不乏具有较高艺术质量,并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的作品。但是平心而论,他们的影响和收视,还不能与90年代在全国产生巨大影响的力作相比。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竞争意识的不足。近年来全国各地高度重视电视剧精品生产,与此同时民营影视制作快速发展,电视剧创作投入加大,队伍壮大,人才辈出,重拳出击,激烈竞争。在全方位开放的格局下,广东电视剧当年先行一步,创作题材、创作观念领风气之先的优势似乎不复存在。各地电视剧生产观念更新,无论是在重视程度、精品意识,还是在市场意识,创作水平、制作水平等方面都大大提高,且精品迭出。客观上,电视剧创作难以再现一枝独秀的局面。这些年,电视剧《大宅门》、《走向共和》、《激情燃烧的岁月》、《长征》、《恰同学少年》、《闯关东》、《亮剑》等影响全国,相比之下,广东创作的电视剧在总体上,缺乏竞争锐气、缺乏张力,电视剧作品欠缺影响全国的宏大气魄。
  二是策划创意的滞后。近年来,广东一些重点电视剧项目缺乏精心的策划和严谨的论证,缺乏先进的运作理念和资源整合,缺乏充足的投入和人才资源的组合。有的急功近利,机械地从题材决定论出发,把主旋律仅仅局限于题材的选择上,把主旋律简单地看成宣传品,看成政策或形势的图解,忽略了对生活内涵的审美表现,缺少真实的生活和真切的内容从而远离了观众。有些描写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改革和重大社会问题的作品流于形式,浮在表层,缺乏审美表现力和感染力。有的为了应某些节庆,为了评奖,抢占题材,匆匆上马,出现“跟风”、“随大流”的现象。许多应节之作出来之后,遗憾多多!有专家言,近年来广东推出的一些重点项目,顶多打个75分!达不到精品的标准,产生不了巨大的影响。
  三是运作机制滞后。与先进省市相比,广东电视剧创作生产体制及评价、激励机制、媒体文艺宣传策划仍有差距。这些年,广东电视剧创作虽有总体计划框架,但缺乏切实有效的措施和规划,缺乏缜密的运作机制,特别是缺乏对重大题材、重点题材论证和市场的调查。缺乏对重点剧目的主创人员方面的整合,缺乏对制作质量的严格把关,缺乏重点的经费保障,缺乏多渠道投入的策略。再就是,经营思路创新不足,对精品的宣传工作还停留在平面化、单一化,推介效果不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争夺上主动性不足。由于后续管理的不完善,有些精品,在获奖后就成了“贡品”、“静品”,偃旗息鼓,失去了产业继续再开发、产品再拓展的动力。后续管理包含的种种措施,应包括如何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理顺生产制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强化与观众的沟通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