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集聚对环境效率的影响研究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cont/cont201806/cont20180610-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cont/cont201806/cont20180610-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cont/cont201806/cont20180610-3-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cont/cont201806/cont20180610-4-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cont/cont201806/cont20180610-5-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cont/cont201806/cont20180610-6-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cont/cont201806/cont20180610-7-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cont/cont201806/cont20180610-8-l.jpg
  摘 要:集聚经济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源,是提升地方经济竞争力的重要载体。中国大部分制造业在地理上高度集中,省际差异、行业差异明显;环境效率呈下降趋势,东部地区环境效率较高,中西部地区环境效率较低;制造业集聚水平与环境效率呈显著N型关系,制造业集聚的不同演化阶段对环境效率的影响不同;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技术进步、环保意识、政府规制、城镇化、对外开放水平等是影响环境效率的重要因素。为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环境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加快推动制造业集聚升级、坚持绿色发展、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外资准入环境门槛等。
  关键词:制造业;集聚;环境效率;N型关系
  中图分类号:F263;F06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131(2018)06-0073-11
  一、引言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本。国家颁布实施的《中国制造2025》(2015)、《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2016)均强调建立绿色制造体系、发展绿色制造业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任务。集聚化是提高制造业发展质量的必由之路,制造业集聚对环境效率的影响如何?科学研判制造业集聚与环境效率的关系,对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制造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环境效率是指一定时间内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环境影响,反映了经济活动的环境代价(汪克亮 等,2018)[1],能较好地揭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度(汪克亮 等,2013)[2]。学术界多采用经济总量与环境负荷比值或基于生产活动对环境影响的角度定义“环境效率”,越来越多学者基于环境约束下研究全要生产率(岳书敬 等,2009;陈诗一,2010;王兵 等,2010)[3-5],从投入产出的角度考察环境效率(匡远凤 等,2012;李兰冰,2015)[6-7]。环境效率的测算方法主要包括参数方法和非参数方法两类,其中参数方法在生产函数的基础上构造生产前沿测度效率(谭雪 等,2013)[8],主要为随机分析(SFA)(Reinhard et al,1999;郭四代 等,2018)[9-10];非参数方法通过放开具体函数形式的设定避免错误生产函数带来的偏误,主要包括径向方向距离函数(DDF)(Lin et al,2013)[11]和非径向SBM模型(Chang,2013)[12]两类数据包括分析方法(DEA)(佟连军 等,2012;邓明亮 等,2017)[13-14]。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经济、制度、区域、社会4个方面,其中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经济规模(Halkos et al,2013;王连芬 等,2017)[15-16]、产业结构(张子龙 等,2015)[17]、技术进步(曾贤刚,2011)等[18];制度因素主要包括政府规制(袁鹏 等,2011;李斌 等,2013)[19-20]、对外开放(胡达沙 等,2012)等[21];区域因素主要包括地区特征(杨俊 等,2010)[22]、地理位置(朴胜任,2018;黄杰,2018)等[23-24];社会因素则主要表现在社会环保意识方面。
  制造业集聚能够通过规模经济、基础设施与要素共享、知识技术与信息外溢发挥正外部性,促进经济增长。金飞等(2015)[25]、程中华等(2015)[26]分析制造业集聚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过程中为考虑资源与环境的约束;部分学者注意到制造业集聚对碳排放效率(曲晨瑶 等,2017)[27]、能源效率(乔海曙 等,2015)[28]的影响,开始关注资源与环境的约束作用,但直接分析制造业集聚与环境效率关系的研究尚不多见。制造业集聚水平对环境效率的影响是正负外部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制造业集聚水平不同,对经济效率(邵宜航 等,2017)[29]、环境污染(杨仁发,2015;刘小铁,2017)[30-31]和环境效率的影响均存在方向差异(陈阳 等,2018)[32]。一方面,制造业通过规模经济(范剑勇,2006;陈建军 等,2008)[33-34]、基础设施与要素资源共享(沈能 等,2015)[35]、知识信息与技术外溢(刘长全,2010)[36]等彰显正外部性,促进环境效率提高;另一方面,制造业集聚也会产生拥堵效应(闫逢柱 等,2010)[37]、环境负效应(杨帆 等,2016;杨敏,2018)[38-39]等负外部性,制约环境效率提高。
  总体而言,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多从线性关系角度考察制造业集聚与环境效率的关系问题,从非线性角度分析制造业集聚与环境效率关系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索和分析。本文研究思路如下:从学理上探讨制造业集聚影响环境效率的机理;采用统计分析方法估算中国制造业集聚水平、环境效率;计量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中国制造业集聚对环境效率的影响;提炼研究结论和提出政策建议。
  二、制造业集聚影响环境效率的机理
  制造业集聚发展演变呈现生命周期演化规律,不同阶段的制造业集聚通过差异化外部性对环境效率产生差异性影响。本文根据制造业集聚发展三个阶段的特征和外部性类型,提出制造业集聚对环境效率影响的分析框架。
  首先,制造业集聚初級阶段正向促进环境效率的提升。在制造业集聚初级阶段,众多企业向一个地区集中,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掌握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资源并投入核心产业。制造业集聚发展对环境效率的影响主要通过规模经济、要素资源共享、知识溢出、基础设施共享发挥正外部性。首先,制造业集聚初级阶段,大量企业涌进集聚区域,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同时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增加人民收入水平。其次,制造业集聚初级阶段是从分散到集中的过程,资本、劳动力、能源等资源集中到同一区域,有利于要素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陈阳 等,2018)[32]。最后,集聚区域内员工通过正式或非正式方式交流和扩散新产品、新技术和新经营方式,有利于知识和技术模仿与创新,集聚企业得以共享物流、能源、环保等基础设施,减少重复建设的资源浪费(Zeng et al,20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