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摘要:法律意识作为一种思想概念,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中职生是最接近社会的学生,他们法律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整个法治社会的建设。本文从分析中职学生法律现状入手,通过对法律意识必要性的论述,提出了培养中职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
  关键词:中职学生;法律;意识;培养
  
  法律意识是关于法律的意识,它既是一种社会概念,更是一个思想概念,其指向是人们对现行法律的理解和诠释,包括对法律内容和制度的了解,也包括对法律内容和制度的掌握和运用程度以及对自己行为从法律意义上的评价和理解。中职生法律意识就是中职生在法律这一领域的思想和思维的总和。法律意识是建构法治国家的灵魂,是培养人们守法自律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来源,它是人们综合素养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对中职生而言,法律意识更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
  一、中职学校学生法律意识现状
  (一)法律知识来源不是学校教育
  中职学校是以技术教育为主的学校,法律教育只是作为公共学科来开设,由于课时量小,学生的法律教育无法深入,学校法律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不大。调查结果显示,中职学生的法律知识来源主要是新闻媒体而并非学校教育。
  (二)中职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没有从法律的高度去认识
  中职学生由于是中考失败者,追溯其中考失败的原因不难发现,他们在校期间具有很多不良行为,而这些行为作为初级学校只从纪律的角度对其教育,并未从法律的高度对其提醒,导致中职学生对自己不良行为的危害尚未认识,对自己不良行为所涉及到的法律知识不很理解。
  (三)中职学生守法的自觉性低
  中职学生对法律也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但他们不愿自觉遵守法律或者说他们没有守法的自觉性,如私拿他人信件,他们把生活中的法律当作玩笑来开。究其原因为:一方面是社会教育缺失。社会中不守法的现象较多,而这些不守法的行为并没有被追究法律责任,久而久之,人们便习惯了不守法行为的存在,并且自己也加入其中。不良的社会环境影响了中职学生对法律的自觉性,他们模仿一些不自觉守法的行为,并把这种行为定义为个性;另一方面,由于对社会上不守法行为的司空见惯,他们头脑里的那点法律知识逐渐淡薄,对法律存在个人侥幸心理。许多中职生认为只要自己的违法犯罪行为做得很隐蔽,不被人发现,就不会被追究。这种危险的侥幸心理会使其以身试法,冒险去做违法犯罪的事。另外,学校法制教育的欠缺也是中职学生守法缺少自觉性的主要原因。众所周知,学校的法制教育只侧重于法律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自觉守法意识的培养,教师只告诉学生哪些行为是违法犯罪行为,告诫学生违法犯罪的事情不能做,但这种教育方式只能让学生消极守法,而不能让学生真正地自觉守法。
  (四)对中职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分析
  为了对中职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情况作一个深入的了解,为法律教育作铺垫,笔者设计了一个调查。问卷涉及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等方面十个判断题和学生知法、懂法、用法、守法程度等十个选择题,共计20道题;调查学生取200人。调查结果显示为100分的占4.7%;90分以上(不含100分)占8.3%;80分-90分占比14.62%,70分-80分占比12.37%,60分-70分占比28.01%;不及格同学占比32%,分析情况可得出如下结论:中职学生对法律的了解不少,但对法律的掌握不深,对法律的运用少,中职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
  据中国法制网统计,中职生中,有违法倾向(强行索要、殴打他人等)约占27%,有厌学倾向的约占40%,其他不良行为的约占13%,问题学生中女生约占15%,此外还有部分学生与社会人员往来密切。分析此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职生法律意识淡薄,需要对中职生加强法律教育。
  二、培养中职生法律意识的必要性
  (一)法律意识的培养是思想道德建设必须的工作。
  法律意识培养属于思想道德建设范畴,中职生还属于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历来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而中职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又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职学生需要法律意识
  中职学生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它们的身份很特殊,从年龄上看,他们的社会阅历浅,经历少,对法律的理解和认识还不到位;从知识经历上看,他们之前没有经过系统的科学的法制教育,只是零星的了解;从心理素质上看,他们的情感和思想还显得脆弱;从社会关系上看,他们是家庭的宠儿,却是中考失败者,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中职生更需要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提高其法律水平。
  (三)中职生法律意识的提高关系到国家法治建设
  我国倡导依法治国,而依法治国的关键是形成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中职学生是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学生,他们的法律思想和法律意识必将对社会带来影响,如果他们的法律意识淡薄,必将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给法治环境带来危害。尽管我国中职学校的法律基础教育已经普及,但是由于文化素质较差、自我约束力较差、利己主义思想严重等特点,不少中职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是相当薄弱的,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系统化的法律教育才能适应我国的法治社会建设。
  (四)中职生的法律实践能力弱
  在中职学校开设了法律基础课,但只是作为非法律专业学生的选修课。在法律基础课上,中职学生能够学到一定的法律知识,知道遇到问题、纠纷应该采取法律措施来捍卫自己的权利。但基于中职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特点,他们在现实中遇到相关的法律问题时,却不能保持冷静,容易采取一些过激的方式,最终造成严重的后果。还有的同学则是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懂得如何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如在打工过程中拿不到钱,甚至被骗走抵押金;毕业时不知道怎么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购物时不知道索要发票与凭证,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就只能自认倒霉。因此,提高中职学校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实践能力是中职法律教育的大事,然而运用法律属于行为学范畴,必将受到其意识的指导,从这个意义上看,培养中职学生的法律意识更是迫在眉睫。
  三、中职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途径
  (一)法律教育的理论分析
  法律意识的形成,法律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职校生法律教育也是一个周期较长的过程。简单的几年中职学习是无法完成这一系统的工程的,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教学延伸,培养学生学法的意识。如果我们将课堂法律教育作一个梳理,不难发现,法律教育的基本模式是传授法律理论政策,进行实践分析,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又在实践中深入理解。从理论上分析就是法律知识的学习与法律活动的开展结合,法律教育在社会环境中的渗透,校内教育向校外教育延伸。
  (二)在尊重法律中培养法律意识。
  我国法律的制定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体现,法律的社会形象是至高无上的。因此,在中职法律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首先应让学生建立起对法律的尊重,只有尊重了,学生才会认真对待法律教育,才会明确有可为有可不为,才能运用法律指导自己的社会生活,才会从意识上感受到法律教育的重要性和运用法律的重要性。
  (1)教师要心中有“法”。法律教育教师是学生在校期间的法律指导员,也是学生的法律方向。教师心中有“法”能从言传身教上去感染学生;教师心中有“法”,就能在法律教育中认真对待法律教育,就能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是否犯法,加深学生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和具体条文的理解。
  (2)培养学生对法律的信心。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一些不法现象,并且有些不法现象,学生司空见惯,这反映了我国法制的不健全,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在执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教师要从国家和现实情况入手,从依法治国的理论高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些现象,剖析这些现象中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问题,让学生树立起对法律的信心。只有这样,学生对法律的公正公平才会充满信心,才能真正体会到法律的神圣,才能培养起他们对法律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