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滤器植入结合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 评价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结合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方法 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对2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给予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结合溶栓抗凝治疗并制定完善护理措施。结果 随访一年,滤器无明显移位,无下腔静脉阻塞发生,患肢肿胀消失,12例穿弹力袜后下肢久站酸胀感减轻。平均住院10天,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是预防肺栓塞的安全有效方法,完善的护理措施,有效的健康指导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 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术后或长期卧床患者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血栓脱落引起的肺栓塞是深静脉血栓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1],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引起肺栓塞的有效方法[2]。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对2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结合溶栓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病例 2011年10月-2012年10月经皮股静脉穿刺植入下腔静脉滤器后结合溶栓治疗的患者共25例,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26-71岁,平均48岁;相关诱因:外伤骨折长期卧床5例,剖宫产术后2例,余无明显诱因。

1.2结果 患者均顺利植入下腔静脉滤器,7-15天后肿胀明显减退,无下腔静脉内栓塞及肺栓塞发生。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由于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滤器费用昂贵,病人背负精神、经济双重负担,思想压力大,向其介绍治疗方法及有效性、必要性,消除紧张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1.2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肺动脉栓塞表现如:呼吸困难、咯血、胸痛、晕厥、生命体征变化及患肢皮肤温度、颜色、肿胀情况及疼痛程度。

2.1.3绝对卧床休息 向患者说明卧床休息的重要性,嘱其卧床1-2周,患肢抬高20-30°,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患肢肿胀,还可使血栓紧贴于静脉内膜,防止血栓脱落致肺栓塞[3],严禁挤压按摩患肢。

2.2术后护理

2.2.1生命体征变化 溶栓前后存在栓子脱落的风险,因此应严密观察患者意识及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是呼吸系统情况,如突发心悸、气促、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应立即抢救[4]。

2.2.2体位与伤口观察 由于术中术后肝素、尿激酶等应用,穿刺部位不易止血,易形成血肿,因此局部绷带加压包扎,绝对卧床24小时,穿刺肢应制动并保持伸直位,患肢抬高,严禁按摩,避免血栓脱落;观察穿刺处敷料有无渗血、皮肤温度、颜色、远端动脉搏动情况,并做好记录。

2.2.3应用抗凝溶栓药物的护理

2.2.3.1监测出凝血时间 为防止药物剂量不足得不到良好疗效和剂量过大而发生出血,应定时监测出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测定是溶栓治疗的主要监测指标,其正常值为:200-400mg/100ml,若低于100mg/100ml可致出血。

2.2.3.2并发症观察 溶栓过程中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水肿,全身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有无牙龈出血,鼻衄及呕血、便血等。

2.2.3.3患肢的观察 观察患肢肿胀减轻程度,每天测患肢足、踝、小腿中部、膝盖、大腿中部的周径,同健侧肢体作比较并记录。

2.3出院指导

2.3.1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继续穿弹力袜3-6月,出院后多做患肢肌肉收缩运动,适当锻炼,避免剧烈运动及长时间行走,卧位时抬高患肢20-30°。

2.3.2用药指导 指导患者坚持遵医嘱服用抗凝药,观察有无出血症状,服药期间定期复查血常规、血凝等,保证用药疗效和安全。

2.3.3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进食低脂、高纤维、易消化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黑木耳等,降低血液粘稠度。

3.护理体会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血管外科一种常见病,具有潜在危险,若不及时观察治疗,可致病人患肢完全或部分功能丧失而截肢,并可发生致命的肺栓塞[5]。我院25例患者通过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抗凝溶栓治疗,并予有效的心理疏导及完善的术前术后护理,有效预防了肺动脉栓塞的发生,提高了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汪钟,郑植荃.现代血栓病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340-354.

[2]李麟荪,贺能树.介入放射学-基础与方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90.

[3]张燕,姚俊.112例深静脉血栓的护理[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8,33(5):556-557.

[4]谭业仙.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护理[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1,10(1):64.

[5]李玲,戴亚克,罗洪.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6,31(8):456-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