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替普酶治疗中危急性肺栓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摘要】 目的 探討瑞替普酶治疗中危急性肺栓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8例中危急性肺栓塞患者, 根据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各44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尿激酶进行治疗, 治疗组患者使用瑞替普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相关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9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治疗组收缩压(SBP)为(126.26±7.84)mm Hg(1 mm Hg=0.133 kPa), 高于对照组的(109.58±6.14)mm Hg,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治疗组肺动脉压(PAP)为(28.55±3.99)mm Hg, 低于对照组的(39.78±4.98)mm Hg,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治疗组心率(HR)为(73.66±5.78)次/min, 低于对照组的(88.65±4.36)次/min,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2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1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治疗中危急性肺栓塞的过程中, 使用瑞替普酶的疗效显著, 并且具有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较好的安全性, 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瑞替普酶;尿激酶;急性肺栓塞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9.065

急性肺栓塞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 其主要指栓子栓塞了患者的肺动脉及其分支的一种情况, 该症在临床中表现差别较大, 病情较轻的患者在临床中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而病情较严重的患者可在临床中出现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甚至是猝死的情况。因此临床中如何对急性肺栓塞进行有效的救治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要内容, 本次研究就对瑞替普酶治疗中危急性肺栓塞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探讨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8例中危急性肺栓塞患者, 根据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各44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24例, 女20例, 年龄20~68岁, 平均年龄(46.98±8.11)岁;治疗组患者中, 男28例, 女16例, 年龄21~69岁, 平均年龄(47.59±7.9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依照《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治疗中国专家共识》[1]内的相关内容对纳入患者, 即①2个肺叶以上出现血栓栓塞的患者;②栓塞部位出现血流动力学改变;③存在并发休克以及体循环低灌注的患者;④栓塞后出现窦性心动过速情况的患者;⑤出现呼吸窘迫症状的患者。排除标准:①存在冠心病、脑卒中等严重疾病患者;②具有高度出血可能的颅内病变(如肿瘤、脓肿血管畸形患者);③2周内经历过血管穿刺的患者;④存在严重肾功能不全情况的患者;⑤存在溶栓禁忌证如细菌性心内膜炎、神经功能受损患者、3个月内有消化道出血、3个月内有明显创伤史的患者。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的检查和治疗, 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护理工作, 包括日常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等, 此外, 采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滴注治疗, 使用剂量为20000 IU/(kg·2 h), 治疗过程中定时对患者的情况进行了解、检查。

1. 2. 2 治疗组 治疗组患者入院后同样按照流程进行相关的检查, 基本护理也与对照组患者相同, 但是治疗组患者选择使用18 mg瑞替普酶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进行静脉推注, 时间保持在2~5 min, 在患者进行第1次推注后30 min需要再进行1次。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相关临床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关临床指标包括SBP、PAP、HR。根据《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治疗中国专家共识》[1]内相关内容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判定, 具体标准如下。①治愈:呼吸困难等情况已经消失, 在相关的影像学检查中显示患者缺损的肺段数已经完全消失;②显效:呼吸困难等情况有了明显的减轻, 并且在相关影像学检查中可以看见患者的缺损肺段数减少了7~9个或者可见患者的缺损肺面积明显缩小75%;③好转:呼吸困难等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 在相关影像学检查中可以看见患者的缺损肺段数减少了1~6个或者可见患者的缺损肺面积明显缩小了50%;④无效:在检查中未见患者的临床症状或者影响血检查结果由任何改变;⑤恶化:病情出现加重, 甚至出现死亡。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患者中, 治愈20例、占比45.45%, 显效10例、占比22.73%, 好转8例、占比18.18%, 无效4例、占比9.09%, 恶化2例、占比4.55%, 治疗总有效率为86.36%;对照组患者中, 治愈8例、占比18.18%, 显效12例、占比27.27%, 好转9例、占比20.46%, 无效10例、占比22.73%, 恶化5例、占比11.36%, 治疗总有效率为65.91%;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66, P<0.05)。

2. 2 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治疗后, 治疗组SBP为(126.26±7.84)mm Hg, 高于对照组的(109.58±6.14)mm Hg,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111, P<0.05);治疗后, 治疗组PAP为(28.55±3.99)mm Hg, 优于对照组的(39.78±4.98)mm Hg,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674, P<0.05);治疗后, 治疗组HR为(73.66±5.78)次/min, 低于对照组的(88.65±4.36)次/min,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734, P<0.05)。

2. 3 兩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组患者出现1例咯血反应, 无大出血或者死亡等情况出现,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7%;对照组患者出现8例咯血反应, 无大出血或者死亡等情况出现, 不良发应发生率为18.18%;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65, P<0.05)。

3 讨论

临床中中危急性肺栓塞患者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重新使患者的肺动脉血流恢复正常, 并且有效地减少患者的闭塞血管的数量, 而进行快速溶栓治疗就能够有效且迅速地改善患者肺部的气体交换情况以及血流动力学障碍情况, 从而实现改善患者肺组织血流及肺毛细血管血流量的目的, 进而改善患者的病情[2, 3]。目前临床中主要使用的溶栓药物就是尿激酶和瑞替普酶。尿激酶是临床中从新鲜人尿中提取的一种能够激活纤维蛋白溶酶原的酶;而瑞替普酶则是临床中的第三代溶栓药物, 其能够对人体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进行重组, 让没有活性的纤溶酶转变成为纤溶酶, 进而在纤溶酶的作用下使得不溶性的网状纤维蛋白单体转化为可溶性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从而实现溶栓的目的;而在另一方面, 患者的凝血因子Ⅴ、Ⅷ和纤维蛋白原也能够在纤溶酶的作用下实现降解, 从而进一步提高溶栓的效果。本次研究中, 对照组患者使用尿激酶进行治疗, 治疗组患者使用瑞替普酶进行治疗。结果显示,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9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治疗组SBP为(126.26±7.84)mm Hg, 高于对照组的(109.58±6.14)mm Hg,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治疗组PAP为(28.55±3.99)mm Hg, 低于对照组的(39.78±4.98)mm Hg,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治疗组HR为(73.66±5.78)次/min, 低于对照组的(88.65±4.36)次/min,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2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1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与相关文献[4-6]一致。

综上所述, 在临床治疗中危急性肺栓塞的过程中, 使用瑞替普酶的有效显著, 并且具有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较好的安全性, 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内科杂志, 2010, 49(1):74-81.

[2] 赵海歌, 王淑仙, 卢志南, 等. 瑞替普酶治疗中危急性肺栓塞的疗效及安全性.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7, 45(4):314-317.

[3] 范军. 尿激酶、阿替普酶与瑞替普酶溶栓治疗肺栓塞对比研究分析. 系统医学, 2017, 2(8):33-35.

[4] 毕喜兵, 苑敏, 王远东. 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大面积肺栓塞的疗效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8):12-13.

[5] 韩莎莎. 探讨肺栓塞呼吸内科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法. 中外医疗, 2016, 35(22):99-101, 104.

[6] 刘海涛, 何敬堂, 田涛, 等. 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前后急性高危肺栓塞患者右心功能的变化. 中国医师杂志, 2013, 15(12):1619-1621.

[收稿日期:2018-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