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技术专业群校企合作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  通过建立“校中厂”“厂中校”,联办二级学院,成立“学生工作站”“专家工作室”,实施“订单式”培养等途径,建立“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通过人才需求及职业岗位(群)分析,形成“工学五融入”人才培养模式,将企业的职业岗位群融入专业群专业设计中,在课程标准中体现企业的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中体现企业实际的生产过程,专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体现深度企业的文化元素,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

[关    键   词]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3-0026-02

多年来,制药技术专业群在学校“多元融合、学做一体”总体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充分利用行业、企业的优质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工学五融入”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一、建立了校企合作共育人才运行机制

学校、企业共同选派优秀人员成立专业群教学指导委员会,合作进行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合作进行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合作开发专业课程教材和课件,合作实施教学过程,努力将企业的职业岗位群融入专业群专业设计中,在课程标准中体现企业的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中体现企业实际的生产过程,专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体现深度企业的文化元素。校企共同培养人才过程见图1。

(一)探索实践“厂中校”校企合作模式

将学校办到工厂中,合作进行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合作开发专业课程教材和课件,合作实施教学过程,在课程标准中体现企业的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中体现企业实际的生产过程,与深度合作企业合作,探索实践“厂中校”校企合作模式,将企业的生产过程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并将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安排在“厂中校”進行。

(二)探索“校中厂”校企合作模式

按照“共同投资、共同管理、共同育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与深度合作企业共建药品GMP“教学工厂”,引入现代企业运行模式,逐步实现“校中厂”混合所有制运行模式。

(三)深度合作企业“订单式”培养

与江苏益丰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设订单班,合作开发专业课程教材和课件,合作实施教学过程,努力将企业的职业岗位群融入专业教学过程中,在课程标准中体现企业的职业标准,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企业的实际过程。

(四)深度合作企业设立“教师工作站”

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到深度合作企业进行3个月企业实践锻炼,教师主动参与到企业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过程中,同时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努力在企业实现转化;教师工作站的老师便于指导学生完成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

(五)校企共同设立二级学院

联办二级学院可以有效实施企业对人才个性化需求的培养,校企双方合作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企业需求,校企商讨建设个性化的课程体系,合作开发个性化的教材和课件,合作实施个性化的教学过程,在课程标准中体现企业的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中体现企业实际的生产过程,在专业群的文化建设过程中充分体现深度合作企业的企业文化内涵。

(六)建立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建立企业、学校、行业、第三方评价结构等多方参与的、贯穿学生培养各个阶段的,以职业能力和再学习能力为核心评价指标的评价体系,建立毕业生就业数据与职业发展数据采集体系,采集往届毕业生就业与职业发展情况数据,调研分析,为人才培养质量综合评价、教学质量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改革、制度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二、制药技术专业群“工学五融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本专业群采用“工学五融入”人才培养模式,其内涵是:

1.从职业目标入手,将制药企业对制药技能人才的素质、能力要求融入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2.从岗位工作内容入手,根据职业岗位对相关职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教学内容,校企共同构建开放共享的专业课程体系,共同建设专业核心课程。

3.从职业能力成长入手,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要求设计教学项目,将企业生产过程融入教学过程,校企合作共同实施教学、共育人才。

4.发挥校企合作考评机制的功能,从职业能力评价入手,将企业考核评价融入教学考评,实现校企共同监控人才培养质量。

5.发挥校企合作资源共享机制的功能,从职业素质养成入手,通过“厂中校”建设、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将制药企业优秀企业文化融入专业文化,在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全程营造医药职业氛围,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工学五融入”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见图2。

三、制药技术专业群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改革

(一)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建设

业基础课程建设,主要培养学生基础的化学类、药物化学、微生物培养、医药学理论等基础知识,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由于制药技术领域范围广、产品种类多、技术更新快,关键技术岗位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要求高、共性强,应注重基础化学、生物化学技术、医药学基础、药用微生物技术、药理学等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建设,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通用能力以及制药专业基础知识,使学生具备宽基础知识、强技术技能的潜力,以便实现与专业核心课教学的无缝衔接,适应制药产业结构调整及产品升级对高素质卓越人才的培养及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建设

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应让学生具备较强的制剂生产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能力,具有较好的生产实践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获取制药行业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等信息的能力,具备制药行业市场调查与营销方案策划、实施的能力。本专业群加大药品市场营销、临床药物治疗学、医药商品学、药事管理与法规、药品储存与养护和药品调剂技术等核心课程的建设力度,实行课程负责人制度,选择学术和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担任核心课程的负责人,组建专兼结合的课程教学团队,充分利用学院的智慧职教、微知库等课程建设平台,加强课程信息化建设,使专业群的核心课程更加生动,努力做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提高学生的核心技能。

(三)专业拓展课程建设

在扎实培养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为能让学生得到个性化的发展,专业群设置了药物发现简史、天然药物学、药学概论、制药工程概论、药物分析技术和药物制剂技术等18门专业拓展课程供学生选择,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技术技能,提高学生的岗位竞争力和后续发展潜力,有效地提高了专群的人才培养层次,专业群的美誉度和认可度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陆小荣.材料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2(11).

[2]首珩,陈维克.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上半月刊),2009(11).

[3]胡玲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才智,2012(14).

[4]龙德毅.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2).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