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创新强国的磅礴动力

5月28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习近平要求,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在信息、生命、制造、能源、空间、海洋等领域的原创性突破为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提供了更多创新源泉,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中华民族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全面发力、加速跨越,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些前沿方向开始进入并行、领跑阶段,科技实力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科技领域短板瓶颈仍然突出,特别是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相比,我国科技事业仍存在诸多不适应。近年来发生的圆珠筆芯之问、航空器缺“心”之痛和经贸争端断“芯”之忧,昭示着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的一些方面依然相对落后、重大原创性成果和基础工艺能力依然缺乏、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依然受制于人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

可以说,当前我们既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又面临必须克服差距拉大风险的严峻挑战。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坚定信心,凝聚力量,向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目标克难奋进。

推进世界科技强国建设首在以自主求创新。树高叶茂,系于根深。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要矢志不移自主创新,坚定创新信心,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要增强“四个自信”,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推进世界科技强国建设重在以改革促创新。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要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着力激发创新活力。要敢于啃硬骨头,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在创新主体、创新基础、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方面持续用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优化和强化技术创新体系顶层设计,着力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改革科技评价制度,正确评价科技创新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把人的创造性活动从不合理的经费管理、人才评价等体制中解放出来。

推进世界科技强国建设还要以人才强创新。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一切创新成果都是人做出来的,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全部科技史都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要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要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制度。要通过改革,改变片面将论文、专利、资金数量作为人才评价标准的做法,不能让繁文缛节把科学家的手脚捆死了,不能让无穷的报表和审批把科学家的精力耽误了。发现、培养青年人才是做好创新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全社会都要为青年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大舞台。要加快形成有利于青年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