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应成为“一带一路”重要角色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与拓展,特别是刚刚结束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标志着由我国倡导的这一融合世界、促进全球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决策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从外交角度看,“一带一路”战略体现了我国作为世界上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角色,承担起了其应有的责任,通过主场外交、经济外交、公共外交和企业外交等不同层面、不同手段的对外合作与融合交流,获得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首脑的高度认可与积极参与。
  从经济角度看,“一带一路”建设不仅着眼于消除贸易壁垒,更希望通过设立亚投行、丝绸之路基金等重大举措,为各个国家的内部发展注入资金动力,同时通过结合我国实行的去产能、去杠杆的经济手段,将我国一部分过剩产能和制造业产业逐步转移到海外经济欠发达地区,造福当地民众,扩大其民生和就业,并将中国的成功经验和可行模式毫无保留地向他们提供分享和借鉴,推动构建新型全球化中的互联互通、互惠互利。
  从企业角度看,“一带一路”战略将为我国各类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企业作为实现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载体,是成功实现“一带一路”战略的主要方式,除了数量有限的央企、国企和大型民营企业参与到“一带一路”战略大型工程项目外,我们认为国内数量众多、产业分布广阔、具有一定国际竞争优势的中国中小企业应扮演重要的角色,成为企业国际化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联系国与国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众所周知,中小企业是世界各经济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经济体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不尽相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动态变化,但中小企业在经济体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却不容置疑。在欧洲,商业活动的95%以上由中小企业完成,60%-70%以上的雇员服务于中小企业。在美国,中小企业数量已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9.9%,除务农人员外约有1.2亿工人,其中50%在中小企业工作。而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达到2000万以上,占全国企业数量的90%以上,专利申请数量、解决就业率及税收贡献率均超过50%。
  从“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看,国企、央企主要承担的是大型基础设施工程及复杂建设项目,如轨道交通、保障房建设、石油管线、港口城市开发和大型工业园区等项目,而中小企业则可发挥其参与到这些工程项目的施工外包、零配件供应、配套支持等子、分项目之中,发挥其成本低、服务范围广、合作机制灵活等特点。
  可以说,一个国家经济繁荣程度不是看有多少家国有控股企业,而是有多少可以影响世界的中小企业。同理,“一带一路”战略虽然是国家级战略,由央企、国企起主导和推动作用,但我认为实现中小企业真正融合国际市场,让中国的中小企业成为世界级中小企业,将是这一国家级战略的关键所在。
  国外中小企业合作意愿强烈。他们迫切希望能与我国中小企业在进出口产品贸易、资金合作、市场拓展以及技术合作等方面进行充分的对接合作。在我担任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国际经济合作部主任期间,几乎每个月都会接待若干批次来自于外国政府、国外中小企业组织、外国驻华使馆和机构的拜访,他们大都谈及希望能帮助其本国的中小企业通过政府和行业平台组织,建立与我国的中小企业的合作机制与合作平台。
  从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情况看,基本上是对外贸易为主,跨国资本合作与技术引进合作项目较少,存在着对外合作项目信息不对称,国际合作途径不畅通,欠缺跨国投资与合作经验,国际经济合作人才缺乏以及对外合作过程支撑各类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海外市场分析
  首先是廣阔的非洲市场。非洲作为欠发达地区,拥有广袤的土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数量众多的人口基数,其发展现状相当于我国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发展水平,无论在基础设施建设、基础工业产品和农业配套设施配套方面十分缺乏,甚至一颗螺丝钉都要依赖进口,因此,非洲地区是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最好的目标市场之一。以喀麦隆为例,其华人首富做拖鞋生意,排名第二的则是一家几十万吨钢铁厂厂主,这些生产厂家所做的产品无疑都是在我国生产过剩的产业,是可以进行产能转移的,同时也为这些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带来实际收益,增加当地就业岗位,提升地区工业化水平,从而实现合作双赢的结果。除了投资建厂以外,我国也有中型民营企业通过与当地国家政府合作,建立了某项产业的工业园区,如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区,就是江苏某投资公司与埃政府共同兴建的旨在吸引国内中小企业入驻并开展业务的工业平台。其入驻的企业均来自于国内各行各业的中小企业,如酒店业、汽车零配件、服装鞋帽类、医药和医疗器械等,这些项目的单个投资额基本都在1000万美元以内,产品可靠,生产效率高,在快速占领当地市场取得项目收益的同时,也为投资国提供了经济贡献、税收贡献和大量就业机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其次,中东、南美及中亚市场潜力很大。由于近年来我国企业的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保持低端产品的高利润出口已经很难,除了继续输出成本优势产品外,还应该加强中高端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与投资。如我国是工业电器类产品的生产大国,浙江省又是集中生产地区,在中东地区、南美地区等发展中国家市场快速增长的产品需求情况下可以大有可为,而无论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大型民企还是中小企业生产厂家都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诸如国际市场规则不熟悉,市场情况模糊,自身品牌竞争力弱,出于成本考虑无力在国外常设机构等,这些都是制约了国内工业电器类产品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化竞争。此外,针对中亚地区市场,还应利用好中欧班列的物流优势,迅速了解当地市场的经营规则和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将我国优势产品输入到这些地区,同时可以考虑将一部分生产厂家转移到中亚地区,实现产能的有效转移。
  另外,欧美发达国家可成为我国中小企业现金、技术的来源地。欧洲特别是北欧诸国在技术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芬兰、丹麦以及以色列等国家都具备先进的技术研发水平和团队,特别是在节能环保、通信系统、农业技术方面拥有特殊优势,这些技术可以作为我国中小企业引进的主要来源国,通过并购、技术转移、股权合作等方式进行合作。而美、日和西欧诸国作为传统发达国家,也可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合作的重点,这些国家的中小企业基本都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专利和在高端制造业、医疗技术、物联网等技术等行业的技术支持,结合我国中小企业需求,可提升企业技术含金量和市场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