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高等院校人文教育探索与实践

摘 要:目前,医学教育中普遍存在注重专业医学知识教育而忽略人文教育的现象,培养才德兼备的医学生才是医学院校的职责所在。分析目前医学高校在人文教育中出现的问题,阐述医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在部分学生中试点开展系列人文教育活动与改革,进行医学高校强化人文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旨在为医学高校培养新时代合格人才提供依据。

关键词:医学教育;人文教育;医学高校

一、引言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恪守医德’…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医学生誓言所阐述的正是每个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习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医学高等院校是在为祖国的未来培养医学界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不仅要有精湛的医学技能,更要有良好的医德、伦理、心理、沟通及政策法规等方面的人文素养。是否具备医德及人文素养已成为评判“好医生”的基本要求。目前,社会上关于医患矛盾的新闻屡见不鲜,甚至还出现伤医杀医的严重事件。中华医院管理学会曾对全国326所医院进行调查发现,人为引发的医疗纠纷高达98.4%,其中因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好引发的纠纷占49.8%,可见约一半的医疗纠纷源于医患沟通的欠缺或医务工作者人文关怀素养的缺失。医学高等院校承担着培育优秀医疗人才的重任,在医学教育中科学合理地融入人文教育课程是势在必行的。但目前很多医学高校更侧重医学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人文素质教育,或人文素质教育仅依附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学校人文课程开设不合理、校园人文环境差等问题,高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水平亟待提高。笔者针对这一现象在新疆医科大学部分班级开展了关于提升医学人文教育的探索,旨在为今后广泛开展医学生人文教育提供依据。

二、现阶段医学高校人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度不高,课程边缘化

目前,关于医学教育中人文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已经得到普遍认可,大多数高校对于人文教育重要性也逐步达成共识。但是由于医学专业其特殊性,专业课程多且难度大,所需课时量较多还要求大量实践课程,因此在具体实施人文教育过程中往往停留在理论上和认知上,无法在实际的教学中得到落实和体现。学生自身对人文教育观念淡薄,重视度低,认为学好理论课即可。在临床实习工作中,越来越多的发现医学生对患者缺乏责任心和爱心,对生命的敬畏感不高,从医的初心和本心在逐渐迷失。

(二)教学内容空洞,与医学实践脱节

人文科学跨度大、内容多、知识面广,但长期以来的人文教育仅局限于表面,将大而空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究竟学生从中获得了多少,又是否能通过学习这些人文课程来提高自身修养?就目前的评价结果来看,效果欠佳。大多高校提供的医学人文教育,内容较为枯燥,与学生实际相差较远。同时,授课教师非医学相关专业,对医学相关知识及医学生今后所处医疗环境不甚了解,授课内容与医学实践脱节,授课效果自然欠佳。

(三)教学方式单一,缺乏趣味性

《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学》等课程均属于医学人文教育课程,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教材中所提及的人文教育知识偏重于概念、理论体系,内容相对枯燥。加之目前多数高校授课主要以单一的教师灌输式讲解方式为主,考试多以“死记硬背”的方式答卷考试,不能将医学人文课程内容贴近医学职业素养,教学内容无法加深学生对人文教育课程的理解,更让有些学生片面地认为人文课程并不重要、学不学都一样的思想。教学方式的单一,限制了教师授课内容的发挥,也影响了学生对人文课程的重视,影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三、“知行合一”——医学人文教育探索与实践

医学人文教育的开展需要打破常规,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错误的学习理念。医学人文教育是对灵魂的净化,是品德的建立,是素养的形成,需要有宏观的理论知识的灌输,也需要“融物细无声”的渗透心灵式教育,更需要在实践参与中得到自我的升华。笔者在新疆医科大学大一到大三临床医学专业中进行了医学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探索和实践。

(一)医学人文课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医患沟通学》《医学伦理学》等人文课程与医学專业课程息息相关,改变原来灌输式的以教师为主的纯理论授课模式,转变为以教师主导、学生自我探索的方式进行学习。例如,《医患沟通学》课程,教师课前给定主题,班级学生分小组通过舞台剧的形式,展现课程内容。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现实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医患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素质,了解在实践工作中如何解决医患沟通问题。此外,讲授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时结合临床案例,让学生分析医学领域的社会现实问题,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积极开展课内讨论,通过实际案例更加清晰理解理论知识。同时,还鼓励学生开展课外实践调查,在实践中进一步论证理论观点。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正确引导学生通过人文课程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协作创新能力。

(二)医学专业课程融入人文知识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医文化、中国古代医学典籍中蕴含了丰富的医学人文精神,是进行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丰富思想资源。对刚进入医学殿堂的学生,在《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等医学专业基础课程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在课前五分钟开展医学人文小知识分享,在课程中融入中华优良传统文化事例。这些做法不仅增添了专业基础课的趣味性,更为刚进入医学院校的学生树立学医的信心,尤其是在新疆,对于民语言的学生,更加帮助他们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国家观和民族观。此外,将医学人文教育渗透入专业学习的日常中。在学习《解剖学》课程中进行生命教育、死亡教育、感恩教育,从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开始,培养学生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在《生理学》的动物实验课中进行动物伦理教育和文明实验教育,医学的飞速进展离不开实验动物的贡献,文明实验、善待实验动物是医学生应有的素养。在临床类课程中介入职业精神、政策法规、医患沟通等方面的教育内容,将医学人文教育蕴含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过程。

(三)医学与艺术碰撞,擦出绚丽的火花

医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并不是枯燥无味的,为了丰富学生学习内容,一些医学专业課程,如《解剖学》《病理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等,鼓励学生通过制作模型、手绘人体结构、思维导图等形式,将医学与艺术相结合,开发学生思维逻辑、想象力、创造力。学生们的作品超乎想象。通过师生的互动、学生之间的的交流协作,专业的医学知识潜移默化地融入了人文素养的培育。无需长篇大论的概念、理论,通过参与实践,增进了学生对医学人文精神的感知教育,让医学人文精神同医学知识和技能一起走进并植根学生内心。

笔者的探索还很局限,将医学人文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方法还有很多种。例如,邀请临床医生进行人文讲座,结合临床实践工作经验强化学生对人文教育的重视;开展人文知识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培养自身素养;学校注重形成性评价,不再以死记硬背的答卷为唯一考量标准,注重过程的评价,增强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加强人文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力。就目前笔者的探索与实践发现,将人文教育融入医学专业课程,是互利共赢的。关于教师层面,通过这些改革,课堂气氛明显活跃,学生融入感更强;关于学生层面,通过这些改革,学生普遍反映对医学有了更高的兴趣,并且更懂得如何与人沟通协作,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自身素养得到了提升。

四、结语

医学人文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其关键在于入耳入脑入心,内化于心。希望通过笔者的探索,在医学人文教育的课程中改革、内容上创新、实践中领悟,在春风化雨般培育下,“广大青年要努力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在新时代干出一番事业。”紧跟总书记指明的方向,努力为祖国培养专业技术精、人文素养高的优质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2]曾锦标,胡爱华.苍生大医更需天使情怀[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1).

[3]周颖.浅议地方医学院校人文类课程的中华传统文化融入[J].中国培训,2016(8).

[4]赵梅.强化药理学课程医学人文关怀指标加强医学人文关怀教育的探讨[J].德育与素质教育,2019(2).

[5]苏强,吕帆,林征.医学人文教育的危机与重塑[J].高等教育研究,2016(4).

[6]程瑜,谢操.从道德体验到关怀照料:医学人文的理论与实践路径[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7(6).

[7]刘杰,贺雪娇,邓爽.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调研及其分析[J].医药卫生:全文版,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