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来华医学留学生科研论文的感想

摘要:开展课外科研活动指导小组是提高来华医学留学生科研素质及指导留学生在规定时间前完成并发表科研论文的重要手段。经过几年的亲身经历,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指导来华医学留学生科研论文的几个难点:一少;二烦;三多。同时,我们心中产生了许多耐人寻味的感想:万事都有第一次;学术新兵的初次立正稍息;师生一场是缘分。

关键词:留学生;科研论文;课外科研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148-02

近年,为了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我国异常重视医学本科生科研工作,温州医科大学也非常重视本科学生的科研,鼓励学生提早参加科研工作,将科研工作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每年拨出部分经费作为学生科研专项基金,创造各种条件使学有余力的优秀本科生较早地参加各种形式的科研活动,包括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学生科研兴趣小组”、“开放性实验”,参加教师的科学研究小组,做教师的科研助理,自己申报课题等多种形式,目前已成为我校本科生(包括来华医学留学生)培养体系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温州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学生课外科研活动组经过一年时间的紧张工作,各小组成员的科研论文均在规定的时间内得以完成,指导老师和同学们都松了口气。

医学本科生科研论文包括:中英文摘要,关键词,致谢等。对医学专业的留学本科生来说,科研论文是她们在医学学习中第一个完美的句号。尤其是第一篇科研文章,对她们来说尤为重要。有的学生会将论文像珍宝一样呈献给父母、赠与朋友;在求职时,作为一种资本展现给招聘单位。

经过几年的亲身经历,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指导本科生科研论文的几个难点:一少;二烦;三多。

(1)第一点就是“少”:缺乏创新性。临床医学专业的多数留学本科生科研论文践行了“验证+扩展+小改进”模式,创新性小、小是在意料之中,本科生毕竟不同于研究生,其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几十门医学基础及专业课程,在此基础上进行少部分科学研究,而科研投入的时间较研究生少,在如此短时间内让学生撰写高质量科研论文,对大部分同学来说是很困难。同时,大多数指导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没有太多精力来指导本科生的科研论文,以致一些教师安排硕士或博士研究生来代替教师指导本科生论文,此时本科生则蜕变成为研究生的操作工。因此,各小组内大约10%的同学在撰写的论文中才有巧思、独到的见解,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而许多学者提出本科生论文选题要新颖、有创新,这样确实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但笔者认为本科生科研论文的选题要适中兼顾新颖即可。

(2)二烦:①选题比较烦:难了做不出来(经费有限),浅了没意义(缺乏创新性)。用于科研论文的课题应符合留学生基本能力的要求、难度适宜、分量合理,课题涉及的知识范围和理论深度要符合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训练的实际情况,要有利于巩固和深化留学生所学的知识,使其受到科研能力的基本训练,学生通过努力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②修改文章的过程较烦琐:学生没有撰写过篇幅长、内容完整的论文,从文章的格式、内容以及整理摘要、参考文献他们都是第一次接触。而老师扮演的就是文章的整容医生,所以,部分论文经多次修改才呈现出一目了然的轮廓。修改的过程中,悟性高的同学,能从文章修改过程中悟出道理;而悟性低的同学,需要多次修改,才能够恍然大悟。学生第一次接触学术性论文写作时常常出现的共性问题是:口语化用词太多、缺乏严谨性、层次不清晰、缺乏逻辑性、缺乏专业性等。针对这些普遍存在的现象,指导老师必须认真指导,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规范写作的习惯。

(3)三多:文档多、检查多、签字多。①为了提高科研论文的质量,科研指导小组要填写多种文档,包括计划任务书、开题报告、指导记录表、教师评阅意见表、专家评阅意见表及成绩评定表,而且在这方面的管理是颇规范、颇严格的,要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如开题答辩制度、实验实施制度、论文评阅制度等;②科研指导小组要进行各种阶段性检查,如检查实验进度、检查论文抄袭情况,等等;③文档多,签字就要多,科研指导老师需签名多次,学生多的小组签近十次名,以加强科研实施的各方面管理。在我校,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专门设立了“论文答辩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科研论文的相关工作,包括组织论文题目审查、确定论文指导教师的工作。同时,组织指导论文经验丰富的教师会对所报题目进行多次审批,对不符合学校和学院要求的题目:撤掉或者通知出题者进行修改,至满足要求为止。最后,经过审核合格的课题进入到选题系统以供学生选择。

当然,经过近几年来华医学留学本科生科研论文的亲身指导,我们心中产生了许多耐人寻味的感想。

(1)万事均有第一次。每个人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在病理生理学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医学留学本科生在5年的大学学习生涯中,从论文写作能力低下、从选题到材料搜集几乎一无所知的情况下,逐渐成长以致撰写出第一篇医学科研论文,正是最好的写照。这不禁让我想到《小背篓》中唱到的多个“头一回”。稍微对应一下就比较适合描写本科生科研论文场景“课题选题——头一回幽幽深山采野果;课题开题——头一回清清溪水洗小手;论文撰写——头一回赶场,逛了山里的大世界;论文发表——头一回下到河滩里,看了赛龙舟”。

(2)学术新兵的第一次立正、稍息。学术中有“学”和“术”,理论对应学术中的“学”,实践对应学术中的“术”;理论与实践自然的被“学术”联系在一起。

(3)在我们中国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所以师生一场是缘分。在整个指导过程中,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都是指导老师的“缘”,遇上德才兼备、为人师表的指导老师更是留学生的“缘”。此文章仅是个人之见,我们以这种心态来看待来华医学留学本科生的科研论文,那么看到的就不仅仅是阴影和缺陷,而是阳光和希望!

参考文献:

[1]金可可,宋张娟,郑绿珍,等.本科生科研能力系统化培训的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10,9(3):392-393.

[2]倪世容,金可可,王万铁,等.课外科研小组活动在医学本科生病生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2,(18):13.

[3]梁瑛琦,金可可,王万铁,等.科研能力系统性培养在医学本科生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3):5-6,15.

[4]金可可,汪洋,王万铁,等.医学本科学生科研开展的现状与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5):58-59.

[5]吕秋丰,李湘祁.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改革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3,41(10):241-242,254.

[6]张立全.指导生物学科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实践和体会[J].大学教育,2013,(100:28-29.

[7]牛畅.中美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比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03).

[8]王卫,胡震寰,丁金萍.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1).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SCG2010-437)。

作者简介:王紫倩,女,实习研究员,主研方向:高等医学教育管理。

通讯作者:王万铁(1963-),男,教授,从事病理生理学教学2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