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马路,不走寻常车


  车自诞生之日起,便是一种交通工具。首先,它被用来代步,然后才被用来炫富,然后还被用来凸显主人的身份,然后还有人把它化作一种信仰,去追求刹那间的速度与激情。但是如果你把眼光投向印度,你会发现一辆车,可能承载着更多……
  

两个轮子的传说


  当然,首先你会发现印度的摩托车承载着更多的人。
  两大两小只是标配,三大两小、两大三小随意组合行不行?老司机只会摆摆手和你说“No problem”。一辆摩托车承载4个成年人在印度老司机眼中只能算物尽其用,挤一挤挪一挪,后边还能挂两个。
  在印度一辆摩托能承载多少人,独立日阅兵式上的摩托车特技表演是最有力的风向标。1990年诞生于印度边防部队学院机动化运输学校的冒险家(“Janbaz”,印地语)摩托车队最喜欢玩叠罗汉,一辆车搭7个人一点也不挤。
  在印度人眼中,没有摩托车特技表演的阅兵式是索然无味的,当然,也有印度网民表示在感受祖国耀眼风采的同时更希望国家可以给每个国民都发一辆那样的摩托车。车队表演所使用的摩托车为印度国产的皇家恩菲尔德,排量500cc,曾创下一车承载54人的纪录。所以如果有天你看到《印度两辆摩托车相撞,车上70多人受伤》这样的新闻标题,要相信这事绝对是有凭有据的。
  所以在印度,一辆风驰电掣的摩托车上如果只坐着骑手一个人,无论如何他看起来都是孤独的。所以就有些不甘寂寞的摩托车骑士,便喜欢在不怎么拥挤的乡村道路上炫技——躺着就开了几公里。
  但对于大师来说,放开车把只是成为顶尖车手的第一步。来自印度泰伦加纳的顶尖车手拉切兰(Gugulotu Lachiram)就喜欢在时速60公里的摩托车上练瑜伽,还因此创下了一项吉尼斯纪录——在行驶中的摩托车上完成最多连贯瑜伽动作(23个)。两项国粹,这位已过不惑之年的大叔大约在8年前就想把它们结合在一起,然后每天都在不做任何安全措施的情况下苦练,最终修成正果。
  但是在印度诞生的与摩托车有关的世界纪录并不止上面说的那些。印度摩托车爱好者帕尔马(Bharatsinh Parmar)的爱车经过改装后长达26.29米,成为世界上最长的摩托车。虽然他的做法没什么技术含量——只是简单地把摩托车的后轮拆下来,然后焊了一个20多米长的铁架子连接车身和后轮,但重要的是开起来很拉风,转个弯后边都有十几个粉丝帮忙抬铁架。
  不过真正的车神大概也不会在意什么吉尼斯纪录,就像印度最驰名的车神奥姆·巴纳(Om Bana),虽身已不在江湖,但江湖还有他的传说。传说巴纳上世纪80年代在故乡拉贾斯坦邦焦特布尔城驾摩托车不慎撞树身亡,他的爱车两次从当地警察局短暂停留后又诡异地“自发”返回事发地,而路经事发地的行人也声称看到了巴纳的“幻影”。从那后巴纳和他的爱车便成了神话,人们称巴纳为“车神”还为他修建了神庙,而摩托车爱好者们尊称他的爱车为“Bullet Baba”(“Baba”是印度人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就连让他殒命的那棵树也加入神话豪华套餐,被奉为神树。每天到当地观摩朝拜的飞车党络绎不绝,都说戴上被摩托车神加持的护身符便能逢凶化吉避车祸。
  只可惜,再多的膜拜也无法让车神起死回生,但更多的车迷却能让印度功勋航母“维克兰特”号“重生”。 印度第一艘航母“维克兰特”号曾在1971年印度与巴基斯坦的战争中发挥关键作用,服役期满后被送往废料场。这几年在本土摩托车市场上赚疯了的印度厂商打起了航母的主意,今年年初,印度巴贾杰汽车公司开始利用航母上的废钢来打造新款摩托车,这些摩托车都带有一个标记,证明它是由“维克兰特”号航母上坚不可摧的钢铁所制。光是去年,印度便制造了超过2300万辆摩托车,在如此火热的市场环境下,对退役航母再利用,还将爱国融入到产品中打造营销噱头,巴贾杰汽车公司的这个市场策略简直满分。
  据印度道路运输及公路部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印度登记上路的机动车约两亿辆,其中摩托车1.5亿辆。鉴于摩托车在印度的显赫地位,许多跨国商业巨头进入印度后都不得不改变原有的市场策略。网约车公司优步进入印度后便先后推出了Uber Auto(可约三轮摩托车)和Uber Moto(可约两轮摩托车),手机一键约“摩的”,不仅收费便宜(每公里3-5卢比,约合人民币0.48元)还支持现金支付。但这两项服务都在推出不久后被当地政府部门以不符合市场规则为由叫停。电商网站亚马逊进入印度后,其物流配送也大量使用摩托车,印度快递小哥动辄背负上百斤的大包裹,在拥挤的城市里走街过巷毫无压力,摩托车的潜力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最大的发掘。摩托车甚至也成了苹果公司在印度卖iPhone的心腹大患,因为很多不太富裕的印度年轻人表示,一台iPhone手机的价格足够买一辆很不错的摩托车了,所以面对取舍时他们最后都选择了后者。
  

汽车上路先“开光”


  看惯动辄载着一支篮球队在路上奔跑的摩托车,你大概会觉得空间窄小的印度汽车未免太过娇气。这么想你就错了,每辆走在路上的印度汽车都依然有着一颗狂野的心。
  不管是孟买还是加尔各答,城区里有了点历史的汽车都有一个特点:没有后视镜。有一些是出厂时没配置,有些是毁坏后再没装上去,而有些则是车主主动撤下,原因很简单,两边后视镜加起来少说也让车身变宽了30厘米,这30厘米在习惯了在车流中见缝插针的印度老司机看来实在是个负担。
  在印度城市的大马路上,你能看到一辆辆车基本都是车门挨车门,保险杠贴保险杠,大家齐心协力把两车道变成四车道,共同用40公里的时速奔跑在限速30的内环路上。老司机会告诉你,有空隙的时候超车变道什么的完全凭感觉,后面有人摁喇叭就变回来,没声响就变过去。也不用怕追尾怕碰碰磕磕,反正整天堵车大家都开得不是很快,撞不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