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关联度分析


  [摘 要]基于2007年全国19部门投入产出表整理的数据,通过测算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等指标研究各个产业之间的关联度,探讨其辐射力和制约性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由于各产业推动力、制约力不同,在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不同。既要加强能源、原材料等基础工业部门的发展,也要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关键产业要与社会各产业协调发展。
  [关键词]投入产出;产业关联度;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4)08-0072-03
  [作者简介]余倩(1989-),女,汉族,新疆昌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民经济核算与宏观经济统计分析。
  一、产业关联度基础理论及计算
  (一)产业关联度分析的基础理论
  产业关联就是各产业之间广泛的、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通过产业关联度可分析各相关产业的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程度。因此,产业关联的实质就是各产业之间的供给与需求关系。
  投入产出法作为研究产业关联度的重要工具,其基础理论是:在一定的值域内,某种产品的产出量与相关的投入(各种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量之间是成线性比例的。各种消耗系数就是刻画这种数量关系的主要工具。最基本的是直接消耗系数。
  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公式为
  第Ⅰ类: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均小于社会平均水平。这类产业既没有较强的需求拉动力,同时自身也不易受到整个经济的感应,其包括七个部门,即食品饮料业、其他制造业、运邮仓储业、商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以第三产业部门为主。它们很难带动国民经济其他产业发展,也不易因其他产业发展而受到感应(所拉动),是关联效果(后向关联和前向关联)最低的产业。
  第Ⅱ类:影响力系数小于社会平均水平且感应度系数大于社会平均水平。这类产业包括农林牧渔业和采掘业。该类产业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拉动能力较强,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通过推动这些产业的快速发展能实现经济的迅速增长。另一面,这些部门的影响力系数较小,自身不易被整个经济拉动,因而受社会需求压力较小,通常是发展较为成熟的产业。综合来看,属于强辐射力、弱制约力的部门。
  第Ⅲ类:影响力系数大于社会平均水平且感应度系数小于社会平均水平。这类部门包括纺织服装业、木材加工造纸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业、建筑业六大行业。这类产业对经济的拉动力较小,但是自身却易被整个经济拉动。说明大力发展该行业虽然对经济推动作用有限,但是一旦经济快速增长,其他行业对该行业的需求非常巨大。忽视这些产业的发展,它们就会成为经济体系中的瓶颈,严重阻碍经济增长的步伐。综合来看,这类部门属于弱辐射力、强制约性的部门。
  第Ⅳ类: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均大于社会平均水平。这些部门具有强辐射力、强制约的双重性质,这类产业既对经济有较强的拉动力,同时自身也易被经济发展所拉动,石油及化工业、金属冶炼及加工业、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就属于这类。它们是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是政府应予以重点支持的关键性产业。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能源、原材料等基础工业部门的发展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其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和推动作用都十分明显,应尽快改变能源相关部门,如石油及化工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落后的设施设备,积极鼓励能源相关部门使用新技术,同时在宏观方面要加强对能源产品的优化控制,推进各部门的协调发展,从而严格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交通运输业和电子信息业
  近些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新兴部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已经逐渐显现,因此要摆脱这种制约,跳出发展的瓶颈,就该依靠信息化技术加快这些部门的发展,从而带动推进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注重内部结构的优化。
  (三)关键产业与其他产业协调发展
  关键发展产业的确为中国产业的发展找到着力方向,但并不表示可以忽略其它产业的发展。关键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其它产业,甚至是以其他产业共同发展为基础的。社会的发展也离不开其他产业,要注重关键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协调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投入产出学会课题组.我国目前产业关联度分析——2002年投入产出表系列分析报告之一[J].统计研究,2006(11).
  [2]周松兰.产业关联度分析模型及其理论综述[J].商业研究,2005(5):107-111.
  [3]袁建文.投入产出分析实验教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牟洪波)